•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常州卫生学校 卫生专业教育典范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2 15:41:07

摘要: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常州卫校)是江苏省卫生专业教育的典范,其办学特色和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百年历史与荣誉积淀学校始建于1919年,前身为“常州...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常州卫校)是江苏省卫生专业教育的典范,其办学特色和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百年历史与荣誉积淀

学校始建于1919年,前身为“常州真儒私立高级护士学校”,历经百年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称号,并于2019年入选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涌现出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孙静霞、邹瑞芳等杰出人才,彰显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果。

二、专业设置与师资力量

学校以护理、药学等医药卫生类专业为核心,开设护理、助产、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老年保健与管理等8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及中职护理专业。其中:

护理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拥有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

药学、眼视光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

老年保健与管理等新兴专业应社会需求增设,对接老龄化社会服务。

师资队伍雄厚,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硕博士比例达66%,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78%。封苏琴、周静等教授级教师主导预防医学、护理学等核心课程。

三、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学校建有69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国家级护理实训中心、模拟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先进设施。推行“产教融合”模式,牵头成立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常有健康”产业学院,与扬子江药业、常州市儿童医院等深度合作,开设特色班级(如儿科护理班),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四、就业与升学保障

就业率高: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8%,学校通过智慧就业平台100%推荐就业,对口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居高位。

升学渠道多元:包括“专转本”考试、对接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专接本”项目,以及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等国际院校的合作专升本通道。

五、国际交流与德育特色

学校与瑞典隆德大学、美国、德国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开展师生研修与学术交流。德育方面,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构建“五心育人”体系(树立信心、培育爱心等),获评常州市生命教育推广奖,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的卫生人才。

六、社会服务与未来规划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健康事业,承担养老护理员、婴幼儿照护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并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常州市“十四五”规划,学校正推进异地新建项目,规划占地360亩,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层级,弥补常州高等医学教育短板。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凭借百年传承、优质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及国际化视野,成为卫生职业教育的标杆。其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体系、高就业升学率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敏锐响应,充分体现了卫生专业教育典范的特质。

松滋市人民法院2023年1-6月一审不动产纠纷案件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具体历史沿革和重大转折点是什么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名常州卫生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隶属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其历史沿革和重大转折点如下:

创立背景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19年,由美国传教士芮真儒先生创办,最初名为“常州真儒私立高级护士学校”。这所学校是为培养护理人才而设立,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早期发展之一。

早期发展与更名

学校在1930年代至1950年代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调整。1933年,学校更名为“真儒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36年,改为“私立真儒高级护士学校”;1952年,与苏南护理学校合并,成为“常州护理学校”;1953年,又更名为“江苏省护理学校”。这些变化反映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适应。

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

1958年,学校更名为“常州医学专科学校”,随后在1960年恢复为“江苏省护理学校”。1980年代,学校逐步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卫生学校,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重大转折点

2006年:学校从局前街老校区迁址至锦绣路新址,这是学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跨越,标志着学校设施的全面升级和现代化发展。

2007年:学校更名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并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同时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2年:学校改名为“常州市环境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但随后又恢复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6年: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并在2018年成为江苏省首批高质量智能化职业学校。

近年来的发展与成就

2015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2019年,学校进一步提升为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的标杆之一。

学校设有多个专业,如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等,并与多家医院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

未来展望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继续致力于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健康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产教融合”模式具体是如何实施的,有哪些成功案例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中,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从具体实施方式和成功案例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具体实施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与区域领军企业紧密协作,依托行业优势,建立了多个教育联合体和合作平台。学校与华厦眼科医院集团签订了校企战略框架协议,共同推动眼科与眼视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学校还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共建了“常卫-扬子”药学教育联合体,通过现代学徒制基地、新型学徒制培训基地及企业教师工作站等形式,将企业的生产力与学校的教育力相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常州卫生学校 卫生专业教育典范

学校通过“双主体育人”模式,与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医学科、常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等单位合作,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班,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培养新医科康复人才。学校还启动了百名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学校致力于打造多个科技服务平台,如护理教育集团、药学教育联合体、健康产业学院等,促进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碰撞及科研活动的发展。这些平台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能力,也为区域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推动产教城一体化发展

学校主动融入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了“双向赋能、三层递进”的产教融合新格局。通过“产教园+工作站”、“产业学院+园区基地”、“联合体+共同体”等模式,学校提升了育人成效、就业质量和区域服务能力。

外聘教研室主任推动教学改革

学校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外聘教研室主任,参与学科建设、教学活动、产教融合及学术交流等工作。这种做法促进了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使专业课程内容更贴近行业需求。

探索“三教融合”办学模式

学校推动职业卫生教育与社区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政校企社联动、品牌项目引领”的社区教育创新模式,全方位构建服务终身学习体系。

二、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成功案例

眼科与眼视光领域合作

学校与华厦眼科医院集团的合作,通过校企战略框架协议的签订,深化了眼科与眼视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推动了区域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药学教育联合体建设

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共建的“常卫-扬子”药学教育联合体,通过现代学徒制基地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需求的无缝对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

学校与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医学科等单位合作,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班。通过资源共享和双主体育人模式,该项目成功培养了一批新医科康复人才。

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学校凭借“融入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实践,入选教育部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这一案例展示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推动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等多种方式,成功实施了“产教融合”模式,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国际院校合作的具体项目和成效有哪些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国际院校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项目和成效如下:

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开设国际护理教育课程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共建了国际护理教育桥梁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护理人才。该课程包括“西方健康与社会保健”、“实用英语”和“实践+行业案例分享”三大模块,内容涵盖西方健康与社会保健概述、医疗保健中的临床思维与推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全球护士角色、护理英语、护理文化与沟通等。学校还引进了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结合校本特色课程,进一步提升了课程质量。

与瑞典、英国、我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合作

学校与瑞典、英国、我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有关院校建立了中外合作交流关系,初步形成了以护理、药学等医药卫生类专业为重点,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中德卫生健康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与德国相关院校合作,开展了“中德卫生健康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化学习和实践机会。

与苏曼国际教育中心合作建设国际护理教育桥梁课程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还与苏曼国际教育中心合作,共同建设了国际护理教育桥梁课程,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国际学生参与及教师交流

学校积极引进国际学生,同时派遣教师赴海外进行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学校派教师赴非洲和马耳他参与医疗援助工作,以及赴新疆开展支教工作。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国际视野,也增强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产教融合与科技创新

学校与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眼科与眼视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融合,体现了学校在国际合作中注重产教融合和科技创新。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如何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反馈总体表现良好,具体分析如下:

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7%,而2021年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9.64%。学校通过智慧就业平台提供100%推荐就业服务,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学校还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用人单位预定,成为“就业明星”。

就业领域与方向

学校开设了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等多个医药卫生类专业,并与多家企业及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行业,包括医院、诊所、药品公司等单位。学校还与国外院校合作,为有意向出国深造的学生提供机会。

用人单位反馈

用人单位对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学校通过定期举办“供需洽谈会”等活动,加强校企合作,确保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符合市场需求。学校提倡“三个对接”(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全面的职业训练。

就业服务与支持

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包括就业信息推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辅导等。学校还探索“四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就业率较高,但指出学校在就业服务体系方面仍有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广泛,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用人单位反馈良好。学校通过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和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是什么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主要围绕提升教育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具体目标和规划如下:

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百名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到“十五五”末培养出100名优秀人才,包括20名领航人才、30名骨干人才和50名青年人才。学校还注重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探索“现代学徒制”“师承制”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学校硬件条件改善与现代化建设

学校正在推进迁建工程,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硬件条件的明显改善,办学规模更加合理,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将努力创建独立设置的现代化、高水平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并成为长三角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健康战略

学校积极响应常州市“532”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医护康养人才培养摇篮,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还参与“健康常州”战略,通过智慧医疗、远程医疗服务等手段,助力健康我国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督导

学校计划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深化产教融合与专业建设

学校将继续推进产教融合,探索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优化课程标准体系和教学管理。学校将重点发展护理、药学、健康管理等品牌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计划。

构建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

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包括职业资格考证、继续教育等,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文章标题:常州卫生学校 卫生专业教育典范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819.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