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技能深度培养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2 15:41:25 次
摘要:扬中职业教育中心在专业技能深度培养方面采取了多层次、系统化的措施,结合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以下为具体内容:1.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化...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在专业技能深度培养方面采取了多层次、系统化的措施,结合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以下为具体内容:
1.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化
扬中市通过统筹中职、高职、技工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规划,整体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2022年首个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开班,由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银佳集团合作,采用“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模式培养50名学徒,培训周期为一年,覆盖从初级工到高级工的全流程技能提升。2023年依托省扬中专成功创办扬中技工学校,填补了技工教育空白,并以此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形成育人用人合力。
2. 分阶段递进式培养体系
技能培养遵循“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适任能力”的递进路径。一年级通过基础课程培养通用能力,二年级通过模块课程强化专项技能,三年级结合高层方向课程与顶岗实习提升行业综合能力。推行“三能递进”模式(基础能力、岗位能力、综合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技术发展需求。
3. 职业技能培训与等级认定
扬中市将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和岗前培训。2023年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4208人,并鼓励企业申报技能等级认定,享受培训补贴。金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认定机构,开展了制图员、电工等工种的等级考核,1592人获证。试点“+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 实践教学与岗位实习
强化实操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岗位实习”三位一体模式。机械类专业通过实验室训练、模拟操作逐步过渡到真实生产环境,实现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深化。与区域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合作,开展电气装配、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专项技能培训,破解“技能与岗位脱节”矛盾。
5.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扬中市将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产教融合实施意见》,动态调整专业目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建“技能人才之家”、表彰行业典型、实施实习生优待政策等措施,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推行“扬家匠”品牌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为产业升级注入技能动力。
6. 师资与资源保障
依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组建师资团队,打造“匠才培育工作坊”,采用小班化、赛场式教学,融入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形成“岗课证赛创”五维融通课程体系。共享实训基地资源(如信息技术实训中心、产教融合基地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
成效与展望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通过上述措施,已为本地输送大量高素质蓝领人才,助力产业强市。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动态对接产业需求,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与激励体系,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贡献度。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和成效如何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现为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和成效如下:
校企合作模式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扬中职教中心自2002年起与江苏中电集团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成为企业的员工培训部,每年为企业输送约200名毕业生。金山职业技术学院也与10家企业签约,开设了13个企业冠名班,涉及800多名学生。
订单式培养与顶岗实习
学校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科学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并根据产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在2020级学生顶岗实习双选会上,超过100名学生与扬中相关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还促进了企业对本土人才的认同感。
产教融合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通过“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38个产学研合作基地。金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全集团合作开设了新型学徒制培训,并根据防疫需求开设了演播厅。学校还与蜂巢易创扬中产业园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拓展了人才培养的方向。
成效显著
校企合作带来了多方面的成效:
学生就业率提升:扬中职教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声誉。
企业需求对接: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每年遴选多名优秀中职毕业生进行定向委培,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社会认可度提高:校企合作模式在扬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技术攻关与创新: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攻关项目,例如申报了纵向课题并成功获批镇江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未来发展方向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扬中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扬中市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实现了双赢效果。
扬中市技工学校的成立背景、目标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扬中市技工学校的成立背景、目标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成立背景
填补技工教育空白:扬中市技工学校的成立标志着扬中市在职业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填补了该市职业技工教育的空白。此前,扬中市仅有中等专业学校,而没有技工院校,这限制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发展。
推动产教融合:扬中市近年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策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工学校的成立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政策支持与规划:扬中市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技工院校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扬中市人社局指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加大资源投入,规范办学行为。
二、目标
建设现代化高层次技工学校:扬中市技工学校的目标是成为全省知名的现代化高层次技工学校,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致力于通过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为扬中市的产业强市战略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实现技工教育全覆盖:扬中市通过新增技工学校,实现了全市技工院校的全面覆盖,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
三、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扬中市技工学校的成立,使该市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学校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实施学历教育和技能认定“双轮驱动”,贴近市场和企业需求。
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开设了多个专业,并建立了多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开展大量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显著提升了城乡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推动校企合作:扬中市技工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开设“冠名班”和订单式培养班,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与金山科技等企业合作开设冠名班,为地方企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助力经济发展: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扬中市技工学校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特别是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中市技工学校的成立不仅填补了该市职业教育的空白,还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学校的目标是成为全省知名的现代化高层次技工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如何实施“三能递进”模式,具体有哪些课程或项目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实施“三能递进”模式,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和职业成长规律,将能力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这种模式强调知识、能力和结构的优化,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课程或项目设计方面,“三能递进”模式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基础能力培养:这一阶段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企业文化模块、学科基础模块等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岗位能力培养: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企业轮岗实习、岗位技能班组管理等方式,逐步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学生会参与企业的实际操作,学习岗位相关的技能,并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提升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综合能力培养:此阶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等。通过顶岗实习、纵横职场技术工技能培养等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能递进”模式还可能结合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的协同合作,实现学生从通识模块到核心模块再到就业模块的递进式学习。这种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其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扬中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具体流程和标准是什么
扬中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具体流程和标准如下:
认定流程:
发布认定公告:扬中市人社局或相关机构会发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公告,明确认定工种、时间、地点等信息。
组织报名:符合条件的个人或企业需按照公告要求提交报名申请,包括填写相关表格、提交身份证明及资格证书等材料。
资格审核:对申请人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进行审核,确认其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数据汇总与复审:对报名信息进行汇总并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考务安排:包括考试时间、地点、考前准备等事项的安排。
发放准考证: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收到准考证,用于参加考试。
考试实施: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通常通过笔试完成,而技能考核则通过实际操作来评估。
组卷阅卷与成绩评定:考试结束后,由考评组对试卷进行评分,并对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
认定结果公布:根据考试成绩,确定合格者名单,并进行证书发放。
认定标准:
学历要求:不同等级的技能认定对学历有明确要求。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大专学历满7年,本科学历满5年,硕士学历满2年,方可申请相应职称的评审。
工作经验要求:申请者需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具体年限根据学历和专业要求而定。
申报材料:申请人需提交劳动合同、、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证明材料,以证明其符合申报条件。
评审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注重基础知识,技能考核则侧重实际操作能力。
其他相关信息:
奖励政策:扬中市对取得高级技师(二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提供奖励,例如技师奖励3000元、高级技师奖励5000元,分两年发放。
人才引进政策:扬中市还通过“才聚江洲”计划,对引进的高级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提供补贴和奖励,以促进产业发展。
扬中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流程包括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核、考试安排、考试实施、成绩评定及结果公布等环节,而认定标准则结合学历、工作经验和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定。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的师资团队构建和资源保障措施有哪些
江苏省扬中职业教育中心的师资团队构建和资源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
扬中职业教育中心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培训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学校采取公开招聘和合同制聘用的方式引进优秀师资,同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组织了包括暑期教师研修、省信息工程2.0线上培训、中职教师培训等在内的各类培训活动,共计182人次。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师资培养基地,加强兼职教师的实践锻炼和培训。
教师结构优化
学校注重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合理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学校拥有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并且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83.4%。学校还通过青蓝工程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
资源保障措施
学校在资源保障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学校建立了省级数控培训基地,并配备了现代化实验实习室、校园宽带网等设施,实现了资产管理、餐厅管理、宿舍管理、图书管理及教师办公的电子化。学校还通过与企业合作,创新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宽基础、活模块、定单式的培养方式。
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扬州市各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师资培养基地,推动教师实践锻炼和培训。学校还通过引入模拟仿真技术、企业真实场景等手段,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学校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如《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了教师的培育机制。学校还通过评选星级教师、技术能手等方式激励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文章标题:扬中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技能深度培养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820.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