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技工学校 高技能人才输出地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2 15:39:58 次
摘要:扬州市技工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输出地,其核心优势体现在政策支持、培养体系、校企合作、竞赛平台及就业成效等多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一、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扬州市将技工...
扬州市技工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输出地,其核心优势体现在政策支持、培养体系、校企合作、竞赛平台及就业成效等多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扬州市将技工教育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明确技工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扬州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总体方案(2023-2025年)》提出健全公共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和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并计划每年培训5万人次。市投资23亿元建设扬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并促成扬州产业工人学院落户,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
二、完善的培养体系与特色专业
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能结合:技工院校与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合作,开设“扬州三把刀”特色班、非遗传承班,并首创企业新型学徒制(市财政出资300万元支持),实现历史技艺传承与创新。
数字技能与新兴领域:优化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增加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扩大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规模,如智能科技技工学校聚焦工业4.0需求,培养智能制造领域人才。
师资与实训条件:扬州技师学院拥有“双师型”教师占比95.73%,并配备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0个,实训条件在同类院校中领先。
三、竞赛与品牌影响力
通过举办全国性技能邀请赛(如修脚术大赛)、地方性“十万职工大练兵”等活动,以赛促培。扬州技师学院师生在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例如吴晋卿获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银牌,唐兴瑞获江苏技能状元称号。这些成绩提升了“扬家匠”品牌影响力,助力人才输出。
四、校企合作与就业成效
产教融合:与16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如仪征技师学院为地方经济输送数万名技能人才。
就业数据:扬州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满意率超98%,并涌现大量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从2019年的23万人增至2022年的27.77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超1000人,居江苏省前列。
五、持续发展与社会贡献
扬州市通过“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江苏工匠”培育计划等政策,计划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家,并推动技工院校成为“技师摇篮”。院校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如选派教师赴西藏、青海),扩大社会服务范围。
扬州市技工学校依托政策支持、产教融合、竞赛机制和品牌建设,形成了规模化、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输出模式,为地方乃至全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扬州市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模式和成效如何
扬州市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模式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订单式培养与校企合作模式
扬州市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的合作。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无缝对接”。扬州技师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并获得每班最高10万元的补贴支持,逐步从“你培养、我用人”转变为“你培养、我用你”的模式。扬州技师学院还与扬力集团、迈安德集团等企业合作,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技能,提升职业成就感。
企业新型学徒制
扬州技师学院与江苏传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班级,通过“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等方式,使学生在企业中学习生产技能,同时接受学校理论指导。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为企业提供了快速培养技能人才的渠道。
产教融合与共建实训基地
扬州技师学院与多家企业共建了多个实训基地,如“江苏车大夫扬城工作站”、“扬州市工业机器人公共实训中心”等,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学院还与华为、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建设了多个公共实训基地,推动了产教融合。京东与扬州智能科技技工学校合作建设了“京东数字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
双师制与工学结合
扬州技师学院推行“双师制”和“工学一体”模式,将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技能。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扬州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关于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鼓励技工(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实施细则》,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扬州技师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的“订单班”获得了补贴,这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成效显著
通过上述合作模式,扬州市技工学校培养了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扬州技师学院已累计培养了500余名机电一体化等紧缺技能人才,形成了技能人才蓄水池,有效打通了院校招生、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上岗链条。扬州技师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行业标准,推动了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
扬州市技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包括订单式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产教融合、双师制和工学结合等,成效显著。
扬州技师学院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具体成绩和影响是什么
扬州技师学院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具体成绩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突破:扬州技师学院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吴晋卿老师在家具制作项目中获得银牌,这是我国代表团在该赛项上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也实现了扬州在世界技能大赛奖牌上的“零”的突破。这一成绩不仅提升了扬州技师学院的声誉,也向世界展示了“扬家匠”的风采。
培养模式与教育改革:扬州技师学院通过“工学一体、德技双优”的教育理念,注重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的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学院通过“课证赛通”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课程建设等方式,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为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集训基地建设:扬州技师学院已筹备建设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这将为选手提供学习、考试和培训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学院技能教育的发展,也为全国范围内的技能竞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其他竞赛成绩:除了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突破,扬州技师学院在其他技能竞赛中也屡获佳绩。2022年,学院在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家具制作项目第二名,移动应用开发项目第一、第二名。学院还在全国性的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金牌,如全国电子信息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等。
社会影响与认可:扬州技师学院的技能竞赛成绩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吴晋卿的获奖被认定为扬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也是“扬州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学院的技能教育改革和竞赛成绩也得到了和教育界的高度评价,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扬州市对技工教育的最新政策支持有哪些
扬州市近年来在技工教育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这些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
扬州市通过政策顶层设计,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施“订单班”和“冠名班”模式。《关于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鼓励技工(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通知》和《扬州市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对每个订单班给予最高10万元的补贴,并逐步实现从“你培养、我使用”到“订单式无缝对接”的转变。
资金支持与项目建设
扬州市高度重视技工院校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扬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获得23亿元投资,用于解决学院发展瓶颈问题,并推动扬州产业工人学院落户。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技工)教育的发展。
政策激励与人才培养
扬州市通过优化激励政策,推动高水平技工院校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环境。《扬州市高素质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正在推进,旨在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培养和评价环境。扬州市还实施了“数字工匠”培育计划,支持技工院校开展订单班培养企业新型学徒。
产教融合与双元制教育
扬州市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以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还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评价系统上线运行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
社会培训与公共教育体系
扬州市计划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公共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发挥技工院校的主体作用,开展社会化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拓展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特殊群体支持
对于贫困家庭学生,扬州市实施了免费技工教育政策,帮助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技能提升。
扬州市高技能人才的就业方向和行业分布情况如何
扬州市高技能人才的就业方向和行业分布情况如下:
就业方向
扬州市高技能人才主要面向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需求尤为旺盛。扬州技师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就业方向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部件的制造、运营、检测、维修等岗位。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等领域。
行业分布
制造业:这是扬州市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就业领域之一。扬州技师学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其毕业生将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部件的装配、调试、试验等工作。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强调机械制造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
电子信息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扬州技工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短视频直播方向)、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新兴专业,以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服务业:扬州的技工院校还注重服务业相关技能的培养,例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方向。
建筑业: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中,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也占有一定比例,表明建筑业也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就业方向。
供需状况
扬州市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较为明显。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招聘会中,电子科技和机械制造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8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扬州就业。扬州制造业回暖的趋势进一步增加了对一线操作人员的需求。
政策支持
扬州市通过多项政策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技工院校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扬州还计划新增6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并通过“数字工匠”培育计划提升技能人才水平。
扬州市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其中制造业需求最为突出。
扬州市技工学校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果是什么
扬州市技工学校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采取了多种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设特色专业与课程
扬州技工学校通过开设“扬州传统修脚术”“淮扬菜”“扬州美发”等“扬州三把刀”历史经典产业特色班,以及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传承班,集中培养传统技艺人才。这些课程不仅传授技艺,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员能够掌握系统的技能。学校还设立了省级乡土人才市场,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提供了平台。
校企合作与大师工作室建设
学校与扬州486非遗集聚区等平台开展校企合作,集中大师资源,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扬州传统修脚术”大师陆琴创办了陆琴脚艺职业培训学校,并在技工院校开设相关课程,两年累计培养学员6000余名,带动了10万人次实现就业。
非遗教育传承与文化创新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和“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通过举办雕版印刷、剪纸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通过绘画、视频等形式展示传统音乐、舞蹈等非遗项目,并打造了“非遗”云端课堂,构建了“非遗”文化育人机制。
工匠精神与文化育人模式
学校注重弘扬工匠精神,邀请工艺大师进校园授课,并编写《扬州文化之旅》教材,将扬州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学校还成立了刺绣非遗大师工作室,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促进传统与时尚的碰撞。
推动地方特色技艺发展
扬州技工学校以地方特色为核心,如扬州漆器、玉器、剪纸等,通过成立相关社团和举办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并爱上扬州传统文化。学校还通过建立扬州工文化校园景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兴趣。
成果与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扬州技工学校不仅培养了大量传统技艺人才,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扬州三把刀”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每年惠及20万人就业。学校还通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分享经验并推动行业交流。
文章标题:扬州市技工学校 高技能人才输出地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815.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