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学校 传承评弹艺术的殿堂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4 22:55:25 次
摘要:苏州评弹学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核心传承机构,自1962年在陈云同志倡导下成立以来,始终是评弹艺术教育体系化、现代化的标杆,被誉为“传承评弹艺术的...
苏州评弹学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核心传承机构,自1962年在陈云同志倡导下成立以来,始终是评弹艺术教育体系化、现代化的标杆,被誉为“传承评弹艺术的殿堂”。以下从历史贡献、教学模式、社会合作及文化影响四个方面详述其传承实践:
一、历史贡献与体制革新
打破传统模式:学校成立前,评弹传承依赖师徒制,存在技艺单一、文化素养不足等问题。苏州评弹学校将评弹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开创了“专业技能+文化素养+思政教育”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推动评弹从“个体拜师”向“集体传习”转型。
人才储备:1961-1965年培养的84名毕业生成为江浙沪评弹团体的骨干;1980年恢复招生后,累计为180多家书场输送了95%的演员,年均服务超2000万人次,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高层支持:陈云同志曾三次观看师生汇报演出并给予指导,原国务委员唐家璇多次视察,肯定其作为“全国唯一评弹人才培养摇篮”的地位。
二、教学模式创新
课程体系:设置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职及传承班,课程涵盖苏州方言、说表、弹唱、创作等专业技能,并融入道德教育、文化科目及钢琴、舞蹈等选修课,培养复合型人才。
双师型教育:聘请邢晏芝、邢晏春等传承人及金声伯、姜昆等艺术家任教,通过“课堂+舞台”实践模式,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一部传统长篇书目,完成论文及公演,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现代学徒制:与苏州市评弹团等机构合作,五年级学生直接进入剧团跟师学艺,构建“校团联动”的传承生态,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三、社会合作与文化传播
校企融合: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水韵姑苏”项目,探索评弹与文旅融合;每年毕业季吸引上海、江苏等地评弹团来校选拔人才,形成稳定的人才输送链。
高校联动:与苏州城市学院共建“评弹赏析”课程,邀请艺术家授课,推动评弹进高校;与苏州大学合作开设通识课程,扩大青年受众。
国际影响:师生足迹遍布亚欧美,通过《苏州好风光》等经典曲目海外演出,传播江南文化,讲述我国故事。
四、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
抢救与创新:学校参与整理12,000余件评弹史料,编创作品获文华奖、牡丹奖等国家级奖项;同时推动现代题材创作,探索评弹在短视频、网络书场等新场景的应用。
普及教育:通过“评弹名家进校园”“万名学子看评博”等活动,覆盖枫桥实验小学、景范中学等中小学,培养青少年听众。
政策支持:依托苏州市“书场建设”“非遗传承人资助”等政策,学校成为评弹保护链条的关键环节,现有国家级传承人5名、省级9名,获多级项目资金支持。
面对评弹艺术的广义传承危机(如听众老龄化、市场萎缩),苏州评弹学校通过教育创新、跨界合作及政策赋能,构建了“活态传承”生态。其经验不仅为传统曲艺院校提供范本,更以“出人、出书、走正路”的实践,延续了江南文脉,让“我国最美声音”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苏州评弹学校的具体成立时间和历史沿革是什么
苏州评弹学校的具体成立时间和历史沿革如下:
成立时间
苏州评弹学校于1962年正式成立,是我国唯一一所重点培养评弹艺术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其创办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当时由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在苏州提出创办评弹学校的倡议,并得到了江苏、上海两地领导的积极响应。
历史沿革
1961年:陈云在苏州召开小型座谈会,提议创办一所评弹学校,以培养评弹事业接班人。随后,江苏省和上海市的相关领导对此表示支持,并于同年9月在苏州试办了评弹班。
1962年: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苏州评弹学校正式挂牌招生,成为全国第一所曲艺学校,开启了评弹教育的新篇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因十年浩劫而中断招生,但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
恢复与发展:1979年学校恢复招生,1980年开始正式开学。此后,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艺术类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成为评弹艺术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非遗传承的中心。
现代发展:如今,苏州评弹学校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占地面积60亩,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设施环境。学校注重学科建设,评弹表演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
苏州评弹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有哪些创新之处
苏州评弹学校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展现了诸多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学徒制与产教融合
苏州评弹学校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强化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了“校企双师”协同育人机制。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建立了师徒传承制度,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课程体系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学校开设了包括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内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程涵盖评弹表演、创作、演唱、音乐理论等多个方面,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开设评弹史、艺术概论、唱腔设计等课程。学校还设置了近20门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提升人文科学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
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实践性
苏州评弹学校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将评弹史、艺术概论、评弹写作等课程纳入主课,引导学生从浅入深地学习,同时通过实践项目考核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校还开设了市级精品课程,并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更新。
通识教育的融入
苏州评弹学校与苏州城市学院合作,开设了《苏州评弹赏析》课程,旨在传承和推广苏州非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欣赏评弹艺术,增强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的通识教育体系,还通过邀请艺术家授课和专场展演,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由于疫情影响,学校将部分课程改为线上直播形式,通过分享评话课堂,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评弹艺术的魅力。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保障了教学质量,也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求。
课程管理制度的完善
学校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包括《课程标准编制与实施办法》和《选修课开设和管理办法》等,确保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学校还注重教材的开发与选用,以满足教学需求。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苏州评弹学校打破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将现代艺术教育与传统师徒传承相结合,建立了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保留了评弹艺术的精髓,还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全真式”实践教学机会。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苏州评弹学校与企业、高校的合作项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苏州评弹学校与企业、高校的合作项目内容丰富多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
苏州评弹学校与苏州东方水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了“水韵姑苏”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这一项目以分段式学制培养模式为特色,前三年由学校主导,后两年由企业介入,旨在培养符合地方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的评弹艺术人才。具体合作内容包括:
课程设置:学生接受弹词唱腔、理论讲解和校外实践课程。
师资共享:企业提供适岗教材,与学校教材互为补充,同时企业导师参与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实践基地建设:企业投入人力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基地建设
苏州评弹学校被评为“2024年度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这表明其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突出表现。学校通过与苏州市评弹团等专业团体的合作,推动了评弹艺术的传承和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校团合作、共同育人”的办学模式。
与高校的协同发展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校联盟与苏州评弹学校合作,推动评弹艺术进入高校课堂,促进课程共建与师资共享。苏州评弹学校还与东南大学苏州校区、苏州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通过展示评弹艺术经典曲目和举办座谈交流,推动评弹艺术的传播与文化传承。
与评弹团体的深度合作
学校与上海评弹团、苏州市评弹团等多家专业评弹团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毕业季,各评弹团体与学校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为评弹团充实表演人才队伍,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文化服务与技术支持
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当地文化服务提供支持,如参与环古城河码头的改造提升,丰富游船类型和功能,推动评弹文化的传播。学校还为演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服务,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智慧校园建设与信息化发展
学校注重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完善网络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人才培养与就业支持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就业方向,同时帮助企业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培养所需人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的“零距离”。
苏州评弹学校在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有哪些具体成就
苏州评弹学校在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苏州评弹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专业曲艺学校,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这一模式为评弹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评弹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作与获奖
学校与苏州市评弹团紧密合作,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这些作品不仅提升了评弹艺术的影响力,还通过讲述我国故事,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与推广
学校积极参与评弹艺术的国际传播,通过演出活动将江南风韵传播至全球各地。学校参与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等作品展现了苏州之美和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扩大了评弹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人才培养与传承
学校致力于培养新一代评弹人才,通过资深演员的倾囊相授和年轻演员的刻苦钻研,形成了一支既传承传统又不断创新的艺术队伍。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有效保障了评弹艺术的代际传承。
文化活动与社会影响
学校通过举办评弹艺术节等活动,展示了评弹艺术的卓越成就,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和年轻人才的培养。学校还通过演出和教育活动,使评弹艺术更加贴近普通民众,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
与地方合作
学校与地方合作共建评弹实践基地,为评弹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黄埭镇与学校的合作项目不仅推动了评弹文化的传承,还通过创新演出形式和常态化演出吸引了更多观众。
理论研究与文化创新
学校注重评弹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评弹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学校鼓励创新,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使评弹艺术更加贴近当代观众。
苏州评弹学校在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创作与获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文化活动、合作以及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
苏州评弹学校如何应对评弹艺术传承的挑战,特别是在吸引年轻听众和适应新媒体环境方面的策略是什么
苏州评弹学校在应对评弹艺术传承的挑战,尤其是在吸引年轻听众和适应新媒体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和措施。这些策略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展现了评弹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与生命力。
苏州评弹学校通过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趣味性和贴近年轻人的方式吸引年轻观众。盛小云要以年轻人的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有趣的表演形式吸引他们,并逐步引导他们走进书场。这种“迁就”的方式强调了对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尊重,同时通过量身定制的节目内容来满足他们的兴趣点。
苏州评弹学校注重跨界合作与创新表达。通过与不同艺术形式的合作,探索如何将评弹这一古老艺术潮流化,使其更深入年轻人的心中。这种跨界尝试不仅丰富了评弹的表现形式,也使其更容易被现代观众接受。
第三,苏州评弹学校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进行推广,使评弹艺术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学校还通过自拍视频和表演片段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评弹的影响力。
第四,苏州评弹学校注重培养新一代评弹演员,并通过系统的教学模式传承和发展评弹艺术。学校将现代艺术教育与传统师徒传承有机结合,形成了科学的教学体系,为培养评弹表演、创作和教学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还通过举办评弹艺术节等活动,提升评弹的演出水平和频率,从而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第五,苏州评弹学校还通过创新表演形式吸引年轻人。新生代演员在表演中融入抖包袱、讲吴语等元素,使评弹更加生动有趣。这种创新不仅让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也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苏州评弹学校通过一系列创新策略和措施,成功地应对了评弹艺术传承的挑战。这些策略包括以趣味性和贴近年轻人的方式吸引观众、跨界合作与创新表达、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系统化教学模式培养新一代演员以及创新表演形式等。
文章标题:苏州评弹学校 传承评弹艺术的殿堂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471.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