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助力学生职业腾飞的学府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4 22:43:04

摘要: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助力学生职业腾飞的学府,通过多维度的教育创新与产教融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政策引领...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助力学生职业腾飞的学府,通过多维度的教育创新与产教融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

政策引领与扩建工程

青田县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职业教育提质发展,投资3.43亿元扩建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并计划筹建青田技师学院,新增学位3420个。学校还被列为浙江省中职现代化学校,成为全省19所获此殊荣的学校之一。

专业布局对接产业需求

学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发展石雕、现代饭店管理、烹饪、直播与跨境电商等侨乡特色专业,打造“三名工程”。烹饪和石雕工艺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并建有国家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

二、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模式

德育创新:推行二维码德育积分系统,通过积分激励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品质。社团活动如“青石印社”和“明星篮球社”挖掘学生特长。

分层教学与课程多样化:开设专业提升类与拓展类课程,涵盖思维训练、职业礼仪、运动竞技等方向,全面提升核心职业能力。

“双元制”与“百师千徒”工程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实施“百名大师、千名高徒”工程,聘请企业大师深度介入教学,打造现代学徒制“侨乡样板”,培养高素质“侨乡蓝领”。2020年培养的2647名技术人才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2%。

三、校企合作与就业保障

全方位校企合作机制

与35家企业建立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每年输送技能型人才700余人。学生实习率100%,就业率超97%,部分毕业生起步年薪达5-10万元,优秀石雕专业毕业生年薪超20万元。

实训基地与赛事承办

建有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如中央财政支持的餐旅服务基地),并承办国家级技能大赛,如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展示办学实力。

四、学生成就与升学通道

技能竞赛与荣誉

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如2020年篆刻、会计电算化、中餐热菜项目均获一等奖。2023年,4名学生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每人6000元)。

中高职一体化升学

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温州大学等高校合作“3+2”“2+2”模式,打通升学通道,部分专业提供5年制中高职衔接。

五、硬件设施与社会服务

现代化校园建设

学校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实训室48个,涵盖石雕、咖啡制作、智能仓储等领域。二期扩建后,校园面积接近200亩,可容纳3500名学生。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助力学生职业腾飞的学府

服务地方经济与侨乡文化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自1983年起培养5万多名专业人才,包括中式烹调师,助力侨乡餐饮业全球拓展。学校还承担新型农民培训,助力共同富裕。

六、未来展望

学校将继续以服务县域经济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际教育突出”的高水平中职样板校,为青田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技能人才。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政策支持、教学创新、校企联动等多维度举措,真正成为助力学生职业起飞的摇篮。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十四五”规划中具体有哪些职业教育提质发展的措施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十四五”规划中,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

优化专业布局与产业对接:

支持筹建青田技师学院,扩建青田职业技术学校,优化专业设置,以对接产业动态,重点发展石雕、现代饭店管理、烹饪、直播与跨境电商等专业,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品牌专业。

实施职业教育内涵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中职“双高”建设,打造具有青田侨乡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进“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百名大师、千名高徒”工程,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侨乡蓝领”。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提升中职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产教融合:

深入实施“校中企”“企中校”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鼓励企业参与办学,探索引厂进校、引校进厂、前店后校等多种形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鼓励青田企业参与合作办学,形成校企合作机制,以满足社会对紧缺技能人才的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职业学校扩建工程,包括新建体育场、宿舍楼等,改善学生运动和住宿条件,提升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职高二期扩建工程投入2.6亿元,新增学位1350个,住宿床位1800个,教学班增至72个,教师人数增至237人,进一步优化教学条件。

课程与专业动态调整: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增加工科和社会服务类课程,以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开设欧陆风情餐饮文化课程和进口商品导购服务课程,打造“三名工程”,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力争到2025年,将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为省现代化学校,办好2个高水平专业,培育3个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和成效如何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案例和成效非常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与35家企业建立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工学交替、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订单式”培养模式,每年为企业输送技能型适用人才700余人,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学校还与侨乡进口商品城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深化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校是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多家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至今已有21家企业在省内外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其中1个被评为“浙江省中职教育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实习与就业率

学校学生实习率达到了10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7%。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实习机会,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甚至成为部门经理或管理岗位。

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互派师资,共同开展企业课堂,实现了成果共享、多赢共荣的局面。2018年,学校与侨乡国际进口商品城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在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荣誉与认可

学校的“侨乡餐饮校企共同体”项目荣获2020年浙江省中职校企合作共同体奖,这表明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百名大师、千名高徒”工程,学校培养了多名优秀教师和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创新合作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引厂进校、引校进厂、前店后校”等合作模式,推动了“校中企、企中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实际的教育环境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具体获奖情况和影响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具体获奖情况

根据2020年度报告,该校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共获得10个一等奖、23个二等奖和31个三等奖。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还获得了6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在2024年丽水市首届学生科学实验技能竞赛中,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4项,为青田县团体总分第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奖项目及领域

学校学生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卓越的技能水平。在篆刻、会计电算化和中餐热菜等项目中,学生分别荣获浙江省教育厅和丽水市教育局颁发的一等奖。学校还培养了在石雕等非遗传承领域的优秀人才,多次在相关技能大赛中获奖。

影响与意义

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优异表现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也展示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力。通过这些比赛,学校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强化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体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方面的成效。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化校园建设项目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有哪些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化校园建设项目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果,具体如下:

基础设施建设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新建体育场,改善了学生的运动环境,满足了多样化运动需求。职高二期扩建工程投入2.6亿元,新增学位1350个,住宿位1800个,就餐位3000个,教学班增至72个,教师人数增至237人,提升了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学校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成功创建浙江省中职现代化学校,成为全省19所获此殊荣的学校之一。这一成就标志着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标准。

专业与实训室建设

学校设有多个专业,包括石雕工艺、烹饪专业等,并拥有62个设备齐全的实训室。其中,烹饪专业和石雕工艺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和省特色专业,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实训基地为省示范性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室和专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水平。

信息化建设

学校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校内主要楼宇的万兆光纤连接和千兆网络到桌面,建立了云机房、智慧教室、网络互动直播教室等。学校还搭建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OA协同办公系统、微信公众平台等,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通过加强产教研中心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对接华侨经济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学校重点发展石雕(篆刻、印钮)、现代饭店管理(红酒、咖啡)、烹饪(中西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专业。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还为青田经济发展培养了高素质技能人才。

校园文化与党建引领

学校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党建引领,优化党建工作机构设置,形成了“党建+”融合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还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未来规划

根据青田县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学校将继续推进扩建工程并筹建青田技师学院。到2025年,学校计划新增学位3420个,并力争创建省现代化学校。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化校园建设项目在基础设施、教育质量、信息化建设、产教融合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如何通过教育创新促进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教育创新,积极促进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侨乡特色品牌

学校根据青田华侨经济产业的特点,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发展石雕(印纽)、现代饭店管理(红酒、咖啡)、中西餐烹饪与营养配餐、直播与跨境电商等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对接了侨乡的产业需求,还体现了侨乡文化的独特性,形成了鲜明的侨乡职业教育品牌。

推进产教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侨乡主导产业紧密结合。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培养了具有侨乡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加强侨乡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

学校注重侨乡传统文化和华侨历史文化的教育,通过开设乡土文化课堂、石雕技艺课程以及农耕文化相关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侨乡文化

学校借助省、市、县三级侨联建设的互联网学校,开设了包括语文、数学、青田地方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等在内的互联网课程,供海外华侨学习。这些课程不仅传播了侨乡文化,还促进了海外华侨与家乡的情感联系。

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教育探索

学校推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通过“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为侨乡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

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学校通过劳动实践教育、红色研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还组织青少年参与传统民俗活动,如观龙凤灯、跳鱼灯舞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侨乡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创建侨乡特色文化环境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文化符号,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环境不仅提升了校园的人文品质,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家园。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侨乡文化教育、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国际化教育模式以及开展多元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促进了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标题: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助力学生职业腾飞的学府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429.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