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教改革的新探索
作者:admin时间:2025-04-05 14:29:06 次
摘要: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多维度创新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具体表现如下:一、构建“中高企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学校通过举办“...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多维度创新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学校通过举办“中高企一体化”校园招聘会,建立“中职基础—高职提升—企业成才”的贯通培养模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层面成立由县长牵头的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产教融合重大问题,并通过税费优惠(最高30%教育附加抵免)和培训补贴(最高8000元/年/人)等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该模式已为医疗器械等战略产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
紧密对接县域产业需求,2024年裁撤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新增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聚焦医药健康、新能源动力等主导产业。同时打造旅游服务管理、康养服务等特色专业群,与仙居丰富的文旅资源结合,形成“专业随产业动”的调整机制。通过“政校行企”座谈会制定专业优化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
订单式培养:与浙江仙通橡塑合作开设持续10年的“仙通班”,实行企业师傅入校授课、学生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模式,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
双师制教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50余个名师工作室,并将企业实践经历纳入教师考核标准,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双元师资体系。
共建实训平台:拥有175个实习实训基地,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和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实训中心,校企联合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投资建设智慧校园融合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数据”的全场景应用,搭建在线课程资源库并获评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引入企业阶段性考核,形成学校、企业、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多维评价机制。
财政支持:职业教育生均经费达2500元/年以上,近五年累计投入6326.2万元。
平台建设:筹建仙居技师学院,打造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融合示范基地,计划到2025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
社会服务:开展杨梅种植、民宿经营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部分梅农收入提升50%,年社会培训规模超3万人次。
学校获评国家级重点职校、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师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139人次。通过改革,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目标提升至55%,为仙居打造“山区26县职教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探索充分体现了“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的改革逻辑,形成了可复制的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成功推动了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合作案例及其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中高企一体化”校园招聘会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了“中高企一体化”校园招聘会,邀请了台州希尔顿酒店、李白餐厅、浙江华顶国际旅行社等多家企业参与。这些企业不仅展示了自身风采,还为学生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这种模式通过“中职基础—高职提升—企业成才”的无缝衔接,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
“仙通班”项目
仙居职业中专与浙江仙通橡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仙通班”,通过学徒制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从学校到企业的实训机会。应圣榆在父亲的推荐下进入“仙通班”,最终成为仙通橡塑的一名工程师。这种合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还帮助他们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浙江仙通橡塑股份有限公司等9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实习就业一体化等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技能型人才。学校新增了电气技术应用、商务助理、空中乘务等专业,以满足航空高铁行业的人才需求。学校还通过创建高水平产教融合项目,助力多家公司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并成为华东地区水利电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校园招聘会与企业参与
2024年5月28日,仙居县首场校园招聘会吸引了80多家企业参会,提供了2600多个优质岗位。招聘会现场设置了就业指导咨询区和政策宣传区,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据统计,活动吸引了超过1200人进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660余人。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学校与仙通橡塑等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包括参观企业、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
支持与政策保障
仙居县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并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兼职。这种政策保障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资金和制度支持。
通过上述合作模式,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还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工作模式,培养了7000余名技能型人才,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仙居县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提供了多项具体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提升技能型社会建设水平。这些措施涵盖了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资金支持
县财政局将投入专项资金4000万元,其中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
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级别,提供每年最高6000元或8000元的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
对企业用于职业教育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人才培养与就业扶持
鼓励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仙居就业创业,尤其是吸引浙江省外技工院校学生到县内就业。对在仙居就业的毕业生,大专生每年补贴5400元,本科生每年补贴7200元,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
支持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招收外省籍学生就读,符合条件的学生享受就业补贴。
推行育训并举职责,规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公办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建立校企相互购买服务机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以低租金或零租金的方式引入资源,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推进“引企入校、推校入企”模式,吸引优势企业和技能大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探索多元化招聘方式,如报备员额制、编制周转池和合同制,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问题。
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机制,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的前置条件。
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企业技术主管、工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
实训基地建设
仙居技师学院实验实训场所建设以国内领先标准打造,满足“一生一工位”的要求。
支持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每年建设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1个,每个补助5万元。
税费优惠政策
对纳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企业,按投资额的30%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对企业用于职业教育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其他支持措施
支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薪资水平。
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对接,优化专业设置。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以下是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自2019年8月新校区投入使用以来,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但初期建设较为有限,尚未达到智慧校园的标准。
学校通过招标项目,引入了多个子系统,包括成绩查询、校情分析和电子班牌等。这些系统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数据管理的效率,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教材管理与评教管理
学校实施了教材管理功能,支持教材录入、申报、审核、替换等功能,并能根据课程信息生成教材采购单。
评教管理功能则支持教评功能,预设评价等级组,管理评价等级,添加问卷,支持评价轮次管理,设置班级应有评价等。这些功能的实施,提高了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智慧教室与人脸认证服务平台
电子班牌系统包含智慧教室和人脸认证服务平台两部分。智慧教室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智能化,学生出勤情况可以实时记录和统计,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
人脸认证服务平台则提升了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确保了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
数据管理与共享
学校的基础数据管理功能涵盖了从学校信息、校区信息到教职工、班主任等多个方面的管理。这些功能的实施,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了信息孤岛和数据孤岛的问题。
智慧校园标杆学校建设
学校积极参与台州市智慧校园交流活动,分享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阅读和智慧服务等方面的建设经验。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学校不断吸收先进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以仙居花灯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了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与管理机制优化
学校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教育改革六大领域,包括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办学模式改革、教育管理体系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管理机制,提升了教育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材管理与评教管理、智慧教室与人脸认证服务平台、数据管理与共享、智慧校园标杆学校建设、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教育改革与管理机制优化等多方面的措施,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专业设置调整方面,紧密对接了县域产业需求,通过新增和裁撤专业的方式,优化了专业结构,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增专业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校针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符合旅游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以支持仙居“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三大经济发展战略。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适应智造仙居产业的发展,学校新增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培养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学校根据医疗器械产业的需求,新增了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这是全省首个申报成功的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专业布局,为地方医疗设备制造业输送专业人才。
智能制造专业:学校新增了智能制造专业,该专业被列为市高水平专业群,体现了学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建设与区域主导产业的高度契合。
裁撤专业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学校裁撤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这一调整可能是由于该领域需求的变化或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下降。
其他相关调整
烹饪专业:学校新开设了烹饪专业,以应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餐饮服务需求增长,特别是针对农家乐、民宿等新兴业态的烹饪需求。
校企合作与专业动态调整: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保持一致。学校与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合作,支持医疗器械专业群的建设,并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方面,采取了多种具体实践,包括双师制教学和订单式培养等模式,这些措施在提升学生技能、促进就业以及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双师制教学的效果:
学校通过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学习,并鼓励专任教师在企业兼职,同时柔性聘用高技能人才进入学校,形成校企双向互动机制。学校还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让企业师傅为学生提供岗位职业指导,从而实现“岗学对接、校企双师”的人才培养路径。这种双师制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2. 订单式培养的效果:
学校通过订单式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中高企一体化”校园招聘会便是订单式培养的具体体现,该模式通过“中职基础—高职提升—企业成才”的无缝衔接,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学校还通过“仙通班”项目与浙江仙奥橡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参观、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提升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直接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还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深度合作的桥梁。
3. 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效果:
学校大力推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一体、校企双师联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校每年认定学徒制人才培养优秀企业,并给予奖励,同时完善学生的企业实习实训制度。仙居县职业中专与仙居技师学院共同开展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校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教融合。这种学徒制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4. 其他合作模式:
学校还通过工学交替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和职工培训基地,并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这些措施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推动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方面的具体实践,如双师制教学和订单式培养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章标题: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教改革的新探索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22.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