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质量与就业率双优
作者:admin时间:2025-03-15 23:48:27 次
摘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质量与就业率均表现优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与企业深...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质量与就业率均表现优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高素质人才定制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与爱仕达集团合作创办“爱仕达机器人班”,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共建课程、教材和实训室,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进入企业实习,提前适应职场需求。学校还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合作,开展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项目,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学校以机电技术应用和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为标杆专业,争创国家级优质专业,并成立“海鸥”教学研究所,推动专业建设。学校注重课程改革,开设了10大类36个专业,并通过现代学徒制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能竞赛与学生荣誉
学校在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在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学校还通过举办校内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
就业率与社会认可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2020届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76%,对口就业率达94.33%。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定制化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国际化与创新教育
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化教育合作,与韩国建国大学和AICC国际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推动学生自主创业。
社会服务与对口支援
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各类培训项目,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学校还通过援疆等方式,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荣誉与评价
学校被评为省示范性集团化办学学校,并入选浙江省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学校还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技能竞赛、就业保障、国际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成功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了教育质量与就业率的双优局面。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模式有哪些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构建“中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共同培育课程体系、构建教材资源、开展竞赛指导等方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年,学校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升级为中高企一体化高技术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集聚多方资源,全面升级“人才造血系统”。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
学校与浙江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利欧集团泵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建设项目式课程体系,实行“双元制”新型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与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爱仕达·工装夹具设计与制作”、“利欧·泵的智能控制”、“钱江机器人”等产业学院,定向输送技能人才。
混合所有制办学: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如与浙江康承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温岭耀达国际大酒店等企业合作,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紧张的局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平台。
学校与万邦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康承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生产性企业。
现代学徒制: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可操作模式。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行“1+1+1”教学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选择与企业合作,实施短时集中式的师傅传授培养。
学校还与爱仕达集团合作,探索新兴行业的订单培养,以“冠名班”的方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创新招生方式。
共建实训室和创新实验室:
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室。校企双方投资800万元共建了900平方米的校内“人工智能实训室”,并共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学校还与企业共建了多个创新实验室,如震翰工作室研发的“PLC实训室多功能电源转接支架”和“纳米微气泡金属工件清洗机”项目。
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
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对接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校与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爱仕达机器人订单班”,学生在企业参加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
教师与工程师双师联合开发课程:
学校鼓励高校教师深入企业,企业给予学校充分信任,共同开发课程。爱仕达人力资源总监李景霞强调了“教师 + 工程师”双师联合开发课程的重要性。
政府牵头,多方参与:
政府牵头、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高素质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温岭市技工学校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作,定向培养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所需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合作项目具体成果是什么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合作项目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韩国建国大学和AICC国际教育中心的合作:
2024年1月18日,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与韩国建国大学和AICC国际教育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提升温岭市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此次合作被视为温岭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中的重要里程碑,有效搭建了学生升学的新通道,开启了中外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为构建区域国际合作交流新典范具有积极意义。
合作内容和目标:
合作协议签署后,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将与韩国建国大学真诚合作,互惠互信,用好国际视野培养每位学生,培养高素质、知识型、具备国际视野、具有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AICC国际教育中心将为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化办学道路提供支持,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韩国建国大学将与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交流、拓展合作,并促成双方师生的友好合作和交流成果早日结出丰硕果实,助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韩中友谊的深化。
未来展望: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积极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深化与海内外高水平高校的合作关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温岭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校将培养具有国际先进视野、掌握国际先进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其他国际合作成果: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还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良好关系,推进学术科研合作、本硕联合培养。
学校获批教育部外国留学生“专升本”人才培养试点单位,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社会服务和对口支援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有哪些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社会服务和对口支援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社会服务方面
培训资源改革与提升:
2019年,学校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培训模式,建立了培训服务平台,提供网络报名渠道和网络考证题库,提升了培训效率。
学校开发了多种培训教材,特别是“无人机”等吸引眼球的培训项目,并积极申报省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以提升培训的含金量。
大规模社会培训:
2019年,学校培训服务中心共培训了14000多人,精心组织了“温岭扶贫帮困培训村”、“台州市戒毒所技能培训”及石塘、“黄岩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
2024年,学校面向社会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其中与社区学校合作开展的专项技能培训达20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工业机器人、CAD制图、电商直播、西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等多个项目,并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
社区合作与普惠性技能培训:
学校与社区学校合作,共同打造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提升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通过依托公众号与社区学校合作推广,紧密联结职能部门落实经费,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开展培训,并申请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打通路径,这些经验不仅增强了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效果,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本土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利用自身的师资、设备和技术优势,对接社会需求,直接参与地方经济服务。近三年,中职学校共计培训社会人员近10万人次,社会培训人数是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以上。
培训内容涉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双证制”教育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失土农民培训、水库移民培训、转业军人就业培训等。
二、对口支援方面
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
自2015年起,温岭市与四川阿坝州茂县结成对口帮扶关系,通过企业定向招工、学校帮扶贫困学生、老师交流支教等多种形式,助力茂县脱贫攻坚。
温岭市政府为来自茂县的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项目和各种优惠条件,如路费、伙食费、零花钱等。温岭青年干部、老师、医生等自愿前往茂县支教,如郑园园在茂县凤仪小学支教,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交流。
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认证:
学校重视对口支援工作,与新疆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等签订协议,为其提供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支持。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也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职业高级中学结对,派出专业教师进行支援。
三、成效与荣誉
学校在德育教育、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学校还积极参与国际赛事,如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竞赛(职业赛道)暨首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翁永江无人机工作室的学生在多个项目中表现出色。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校企行合作模式: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是浙江省首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政、校、行、企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爱仕达集团等本地企业合作,构建了“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投资建设实训室,共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材,形成了完整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
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
学校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升级为高企中一体化高技术人才定制培养模式。通过五年的一体化定制培养,实现“五得”:学生学得透,企业用得上,人才留得住,高校走得深,专业改得深。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企业的满意度。
多产业学院建设:
学校全面改革温岭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打造高容量的校企合作平台,多所产业学院落地生根。钱江机器人产业学院、利欧泵制造产业学院、各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这些产业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集群、集成、集约改革:
学校通过集群(专业集群)、集成(办学力量)、集约(资源)三个关键词推动改革升级。构建智能制造、烹饪与膳食营养、文化艺术创意等专业群,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优化师生技能操练场景,重构实训环境,深化校企教师联合培养机制,提升教师实战水平。
长学制人才培养:
学校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将合作升级为5年制,探索长学制办学,形成全方位的改革联动效应。这种长学制模式不仅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学校建立了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如温岭市泵制造业产教融合联盟、省级优秀产学研联合体等,这些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还取得了多项专利和技术转让成果。“爱仕达机器人订单班”通过靶向性产教融合模式,解决了全国技术工人职业成长通道不畅通的问题。
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标准教学体系,构建靶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深化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拓展创新工作实验室,建立企业优秀师资资源库,畅通校企互访渠道,组建产学研中心,打造实训闭环体系。
社会培训和技能竞赛:
学校通过社会培训和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温岭职技校教师参观了元宇宙数字金融AI虚拟仿真实训室和正财云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对学校的产教融合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60周年办学成果展:
2024年12月29日,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了60周年办学成果展暨产教融合推进会。会上,学校与爱仕达集团等校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为36家产教融合企业进行了授牌仪式。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学校60年来的辛勤耕耘与卓越成就,也为未来产教融合迈上新高度的关键节点奠定了基础。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背后因素是什么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背后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定向输送技能人才。学校搭建产业学院,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降低了转岗率。
高素质人才培养:
学校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共建产学研中心,开展多项研究,转化科技成果。学校还通过项目制培训,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推动了全民职业技能培训。
技能测试标准与课程体系:
学校细化了技能测试标准,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完善了创业创新平台和课程体系,推动了创业创新项目的发展。
多元化办学格局:
学校坚持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办学方向,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每年有数百名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100%,中级技能证书获取率达62%。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实现了“就业有优势、创业有素质、创新有基础、发展有潜力”的办学目标。
市场需求导向:
学校精准调查市场需求,与政府、企业合作,提供从培训到就业的一条龙服务。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针对叉车作业人员短缺和持证上岗率低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叉车操作人才,帮助特定群体如退伍军人、水库移民和下岗职工实现就业。
技能链、成长链、薪酬链和服务链的融合:
温岭市通过“四链融合”策略,提升技术工人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学校注重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模式,整合资源,深化名师带徒技能传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技能人才数量。通过立功竞赛、匠才评定和技能认定,优化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扩大技能人才范围。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背后因素主要在于其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实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技能测试标准与课程体系的完善、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精准定位以及技能链、成长链、薪酬链和服务链的全面融合。
文章标题: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质量与就业率双优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871/1109.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