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越剧人才培养基地-教育特色与课程

作者:admin时间:2025-03-14 23:29:22

摘要: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作为全国知名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以培养越剧人才为核心,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和丰富的课程设置。以下从教育特色与课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教育特色“...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作为全国知名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以培养越剧人才为核心,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和丰富的课程设置。以下从教育特色与课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教育特色

“小而精,特而强”的办学理念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坚持“小而精,特而强”的办学理念,专注于培养高素质的越剧表演人才。学校通过剧目驱动教学、演学结合等模式,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2894ac3d6e84aabd6d2f32688514470e_20250314233035174196623552692.jpg

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多家高校和越剧团体合作,成为教学实践基地、生源基地和教学点。学校是中国戏曲学院的越剧教学基地、上海戏剧学院嵊州教学点,并与浙江音乐学院合作培养本科生。学校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送戏下乡、参与地方文化活动等。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包括正高职职称教师和特聘的越剧名家、导演等。这些教师不仅在教学中传授技艺,还定期举办讲座和工作坊,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习资源。

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采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结合传统“师带徒”和现代小班化教学,重点培养尖子生。

非遗传承与文化推广

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基地”,致力于越剧文化的传承与推广。通过举办越剧研学面授课程、越剧特色课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戏迷参与。

课程设置

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越剧表演和越剧音乐两个专业,其中越剧表演专业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和绍兴市示范专业。学制包括三年制中专、五年一贯制大专和本科班。

课程内容

基础课程:包括《越剧唱腔教材》《越剧道白教材》《越剧基本功教材》等,旨在夯实学生的越剧基础技能。

实践课程:通过剧目驱动教学,将经典越剧作品如《魅力越剧》《许仙》等融入课堂教学,并组织学生排练折子戏。

特色课程:如黄梅戏培训、化妆培训、基功培训、剧目培训和唱腔培训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实训基地与演出实践

学校建有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包括12个大小排练厅、20个唱腔教室、录音棚等,并成立了“越剧之家”实验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舞台实践机会。

创新课程体系

学校开发了“梁祝体验系列”等课程体系,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提供越剧培训,并通过“生旦共演”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兴趣。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合作,开展越剧艺术交流活动,如与浙江音乐学院合作培养本科生,并通过“互联网+艺术教育”模式扩大越剧教育的影响力。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通过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强大的师资力量,成为越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空中课堂:学校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出“空中课堂”,通过手机微信端进行教学。2015年至2016年,学校举办了6期空中课堂,每期受众均在600-800人左右,共计6000余人次。2017年,学校改版空中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微课新形式,举办了4期空中课堂。这些课程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和地区的戏迷,包括英国、瑞士、瑞典、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中国北京、天津、辽宁、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地的学员。

微信课堂:学校开设了越剧微信课堂,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授课。该课堂由专业老师授课,学员们可以学习越剧选段和背景知识,并且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自2015年12月17日开课以来,吸引了600多名国内外戏迷,包括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地以及加拿大、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的学员。课堂内容生动活泼,深受学员欢迎。

大学生微信课堂:学校计划针对各所大学的戏曲社团开设“大学生微信课堂”,为越剧培养新生力量。这一举措旨在吸引更多年轻人接触和学习越剧。

越剧特色校本课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学校开发了越剧特色校本课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创建了“越韵古诗课程”和“越韵传承”专栏。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越剧教学资源,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越剧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学校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了《越音易通·越剧语音电子字典》APP,突破了越音韵传承的瓶颈,为越剧学子及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工具。学校还开发了视唱曲谱赏析APP、戏曲声乐训练架等信息化教学及学习工具。

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通过信息技术,将网络资源与专业、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网上学习,师生可在网络上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

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搭建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高水平专业群课程资源库和教学包资源库,着力打造具有艺术专业特色的“互联网+”教学资源。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与哪些具体的高校和越剧团体有合作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与以下具体的高校和越剧团体有合作:

浙江音乐学院:

2024年4月25日,嵊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音乐学院签署校地合作办学协议,共同成立“浙江音乐学院附属越剧学校”。此次合作旨在传承和弘扬越剧文化,培养高层次越剧人才,激发新时代越剧发展活力。浙江音乐学院将依托其学科、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与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在越剧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中国戏曲学院: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教育艺术中心越剧教学基地”。这表明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在越剧教育方面有合作关系。

上海戏剧学院: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是“上海戏剧学院嵊州教学点”。这说明学校与上海戏剧学院在越剧教育方面也有合作关系。

其他高校: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还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越剧社团有合作。这些高校的越剧社团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与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越剧团体: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的26个专业越剧院团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嵊州当地100多个民营剧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院团不仅接收中职阶段的学生进行见习,还与学校开展紧密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邀请院团教师不定期来校授课。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梁祝体验系列”课程体系是如何设计的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梁祝体验系列”课程体系是根据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的要求设计的,旨在通过多种培训课程和活动,提升学生对越剧艺术的理解和体验。具体设计如下:

主题培训课程:

课程体系包括多个主题培训课程,如“同窗共读”、“十八相送”和“梁祝化蝶”等。这些课程通过不同的越剧经典片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和艺术魅力。

“梁祝化蝶”课程通过演唱《十八相送》片段,引入中国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让学生聆听并讲述故事,了解越剧及其发源地绍兴。

生旦共演系列课程:

除了主题培训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生旦共演”系列课程,如“祥林嫂贺老六洞房”、“孔雀东南飞惜别离”和“红楼梦宝黛系列”等。这些课程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越剧角色的理解。

90学时越剧培训专题:

学校探索了90学时的越剧培训专题,与黄岩教师进修学校和温岭教师进修学校等合作办班。这些专题课程不仅涵盖了越剧的基本知识,还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越剧艺术。

体验式教学:

通过体验式教学,如越剧青春版《梁祝》的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越剧的魅力。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传统越剧,还能感受到现代与传统的融合。

在南通大学的演出中,通过导赏互动,师生们亲身体验了越剧的魅力,深刻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跨学科融合:

课程设计还注重跨学科融合,将越剧与音乐、文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演唱《十八相送》片段,引导学生了解《梁祝》主题与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关联,探讨创作背景和音乐知识。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上,学校强调非音乐化的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音乐情感。通过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发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层层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越剧音乐艺术的内化和体会。

社会影响与推广: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推广越剧教育,如“越剧进课堂”项目,在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组建“越剧教育网络学校群体”,并将越剧演唱列入中考加分项目。还推出准大学生入学前越剧培训、《梁祝》《红楼梦》人物体验培训等,进一步扩大了越剧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梁祝体验系列”课程体系通过多样化的培训课程、体验式教学和跨学科融合,全面提升了学生对越剧艺术的理解和体验。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在非遗传承与文化推广方面有哪些具体活动或项目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在非遗传承与文化推广方面开展了多项具体活动和项目,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活动和项目:

越剧传承科普基地:

嵊州市越剧传承科普基地位于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依托该基地,学校致力于普及、传承和发展越剧艺术,扩大越剧影响力,推动越剧群众教学,涵养越剧生态。基地曾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基地”。

2023年,嵊州越剧传承科普基地的“传承越剧文化,繁荣越剧事业”项目被市社联列为年度社科普及基地重点扶持项目。基地举办了“回眸亦然”班(中级)的黄梅戏培训、化妆培训、基功培训、剧目培训和唱腔培训等课程,旨在提升学员的越剧表演技能和艺术修养。

“越童曲享”项目:

嵊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了“越童曲享”项目,旨在培养少年儿童对越剧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包括参观越剧博物馆、东王村等越剧诞生地,体验越剧教学和表演,开设越剧课程和培训班等。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组织45场参观和432场培训,培养了65名“小小越剧传承人”,惠及1.1万余人次。

社会实践活动: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参加了绍兴市十运会开闭幕式、富乐嵊州·村村有戏活动,送戏下乡,进行了60余场社会实践演出,包括《魅力越剧》、《梁祝》、《五女拜寿》、《折子戏专场》等。

学校还配合嵊州市文化馆组织了“浙里有戏——浙江非遗传承季”越剧篇活动,师生们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了精彩的折子戏演出,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研学交流活动:

2024年5月18日至19日,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与青田县船寮镇小学开展了研学交流活动。学生们参观了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学习了越剧的起源与传承,认识了越剧艺术家,并学习了越剧知识。他们还参与了越剧课堂,包括形体课、名曲唱腔课和刀枪剑靶子课。晚上,一场精彩的越剧演出让同学们大饱眼福。

非遗研学团活动:

2023年7月2日,《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节目中,著名演员张国立、华少、李云霄、郭子木等组成的“非遗研学团”来到嵊州继续探索非遗之旅。研学团成员近距离接触越剧艺术家,体验传统越剧的形体课,感受新时代教学方法下传统越剧的创新传承。

合作办学与培训: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与多所名校合作办学,成为“上海戏剧学院教学点”、“中国戏曲学院越剧教学基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学基地”、“国家级越剧传承人培训基地”。学校开设了全国首个“非遗传承人班”,采用“长线与短线相结合、办校与办团相结合、就业与升学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实现以戏促人、以戏带功,培优拔尖、形成特色。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师资队伍中有哪些著名的越剧名家和导演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师资队伍中,有许多著名的越剧名家和导演。可以出以下几位:

中国剧协名誉主席尚长荣:尚长荣是中国戏剧界的著名人物,他不仅在戏曲界有着极高的声誉,还担任了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顾问,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越剧十姐妹:包括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兰、王文娟、金桂凤、吕瑞英、采燕萍、毕春芳等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他们不仅在越剧界有着卓越的成就,还经常到学校来指导学生,传授技艺。

越剧流派创始人范瑞娟:范瑞娟是越剧流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她的教学和表演经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著名越剧演员茅威涛:茅威涛是当代越剧界的知名演员,她的艺术成就和教学经验使她成为学校“名家导师团”的重要成员。

著名越剧演员汪世瑜:汪世瑜也是越剧界的著名人物,他经常到学校来讲学授课,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

著名越剧演员孙智英:孙智英在越剧界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她的参与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

著名越剧演员杨小青:杨小青是越剧界的知名导演和演员,她的指导对学生的艺术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他著名越剧演员和导演:学校还聘请了来自京、昆、豫、晋、川等剧种的梅花奖得主和文化名人,这些艺术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校讲学授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文章标题: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越剧人才培养基地-教育特色与课程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871/1049.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