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综合性职业教育的示范中心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4 13:14:56 次
摘要: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现为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泰兴中专”)是泰兴市综合性职业教育的示范中心,其示范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办学定位与荣誉资质该校是国...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现为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泰兴中专”)是泰兴市综合性职业教育的示范中心,其示范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定位与荣誉资质
该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年,学校被列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产教深度融合、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二、基础设施与专业建设
硬件设施:学校占地面积447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建有省级数控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工业民用建筑专业实训基地,以及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2021年投入超400万元扩建建筑信息模型(BIM)考培中心等设施,设备总值达5934万元。
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打造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制造、机电技术应用等省现代化专业群。开设五年制高职专业8个,涵盖机电一体化、应用化工技术等领域,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行中德合作办学,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
三、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深化“园区+行业+企业+学校”机制,与本地企业共建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共同申请专利并提升生产效率。学校还通过四级就业管理体系(校、系、教师、班干部)保障毕业生就业,就业率达98%以上。
技能培养: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3金4银1铜,单招考试连续多年蝉联泰州市第一。学校建设工业自动化职业体验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影响
学校承担短期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及农民工培训,并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提供电工、钳工等11类职业培训课程,服务地方技能人才需求。学校通过“人人技能工程”等项目,助力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掌握技能。
五、发展目标与政策支持
泰兴市出台《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效能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重点支持该校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目标到2025年将其打造为职业教育高地和示范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整合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已成为泰州乃至江苏省职业教育的标杆。其示范性体现在优质设施、特色专业、高就业率及服务地方经济的综合能力上,未来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泰兴分院的具体关系是什么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泰兴分院的具体关系如下:
历史沿革与合并: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原名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该校在2014年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泰兴分院”的牌子,这标志着泰兴中专校从单一的中职教育转型为涵盖中专、大专多层次发展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办学单位与管理归属: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泰兴分院的主管单位是泰兴市教育局,其法定代表人为何晨阳。这表明泰兴分院在行政管理上隶属于泰兴市教育局,同时作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分院进行办学。
办学层次与专业设置:
泰兴分院目前开设8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主要培养专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这些专业以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与地方和企业形成共生共荣的合作关系。
学校性质与定位:
泰兴分院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分院,属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单位。其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品牌与文化传承:
泰兴分院继承了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品牌和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五年制高职教育品牌。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在产教融合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和成效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多项具体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现代产业学院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切入点,率先创建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等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学校、企业及行业部门合作的新模式。这些产业学院不仅服务于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还计划扩展至建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4个现代产业学院。
“四链融合”与“五方联动”机制
学校通过“四链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五方联动”(学校、地方、园区、行业、企业)机制,推动多方协同育人。这种模式不仅强化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确保教学与实际需求高度匹配。
“1233+N”实施模式
学校采用“1233+N”模式,即一个核心目标(立德树人)、两个保障(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三个支撑(招生就业、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并探索多种培养方向。通过二元课程开发、对接企业需求的教材编写以及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学校实现了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多家地方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如新浦化学、中化集团等,共同开发基于岗位需求的工作过程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学校还成立了泰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并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了“园区+学校+企业+实训基地”的联合办学优势。
教师队伍建设与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行青年教师实训车间办公制度,通过师徒结对、现场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到2025年,学校计划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形成互兼理实、双向交流的运行机制。
学生满意度与社会认可度
通过产教融合的实践,学校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8.18%,家长满意度为98.18%,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7.83%。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政策支持与规划保障
泰兴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效能的意见》《加快推进泰兴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学校将产教融合纳入《泰兴市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并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等机制,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实施“四链融合”与“五方联动”机制、推行“1233+N”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以及获得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国际合作项目有哪些,特别是与德国的合作细节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中,与德国的合作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德国企业的合作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与德国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特别是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推广和实施上。学校与德国公司合作,推动了“双元制”系统的本土化发展,培训了近400名高技能人才。学校还通过与德国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与德国教育机构的合作
学校与德国Starnberg Berufskolleg(职业学院)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计划深化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包括学生交流,还涉及教师互访、课程开发以及教学技术提升等方面。
专业认证与课程合作
学校引入了德国的职业教育标准,例如德国AHK(德意志联邦手工业协会)的机械和模具制造专业认证,以及HWK(精密机械制造协会)的认证。这些认证为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增强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中德双元制师资培训
学校参与了中德双元制精英师资培训项目,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完成了8名教师的中德双元制精英师资培训,并获得了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颁发的“实践导师”证书。
双语课程建设
学校还开展了多门双语课程建设,如《西门子PLC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等,这些课程结合了中德两国的教学资源和标准。
学生交流与就业支持
学校通过与德国Starnberg Berufskolleg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赴德学习和实习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该合作项目获得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有机会进入德国企业工作。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德国为核心,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专业认证、师资培训、双语课程建设以及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化了与德国的教育合作。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如何通过技能大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技能大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赛促学,激发学习积极性
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参与技能竞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技能大赛不仅检验学生的实力,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身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能力。技能大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促进教学改革与课程整合
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通过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和考核方案,推动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对接。技能大赛要求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工艺流程,这促使学校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更多实践性内容,并根据竞赛标准调整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赛、训”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技能大赛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还强调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技能大赛,学生能够获得技术等级证书,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专业能力,还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平台,有助于他们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校企合作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注重校企合作,通过邀请企业家和工匠开展讲座和培训,将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学校依托特色专业和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
技能大赛不仅是学生展示技能的舞台,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技能竞赛,教师能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要求,并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泰兴中专通过“青蓝培养工程”等项目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在竞赛中的表现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声誉。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学校能够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技能大赛的全员化理念强调了职业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推动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提升。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技能大赛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标,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泰兴市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有哪些,特别是针对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
泰兴市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特别是针对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支持与经费保障
泰兴市积极落实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规划,将职业教育纳入当地发展计划,并通过优化类型定位和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市对职业教育中心校的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给予了重点扶持,连续三年保持高位稳定的经费投入,生均经费标准远高于当地高职院校标准。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泰兴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出台《泰兴市人民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鼓励和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泰兴中专牵头组建了多个职教集团(如建筑、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并与省内外职业院校及企业深度合作,为台资企业储备高技能人才。还推行校企联合招生制度,开展学徒制项目和技术改造,增设应急救援、高铁乘务等专业。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构建了“宽基础、活模块、多课程”的课程体系,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注重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还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展示职业教育成果,并为社会输送大量技能人才。
智慧校园与基础设施建设
泰兴市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努力创建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以提高办学品质。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泰兴市通过多种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给予补贴,并对承办职业技能大赛的企业提供最高10万元的补贴。还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扩大职业培训规模,优化技能评价方式。
跨区域合作与品牌建设
泰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与常州驻新高职院校加强合作办学,在人才共享机制、人才共育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这种跨区域合作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灵活就业与技能培训支持
泰兴市还注重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其纳入重点群体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并对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职业培训补贴。
泰兴市通过财政支持、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激励以及跨区域合作等多方面措施,全面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中心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章标题: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综合性职业教育的示范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873.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