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海事专业职业教育的名校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4 13:13:29

摘要: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海事专业职业教育领域的顶尖院校,其名校地位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一、历史底蕴深厚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南京海运学校和1956年...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海事专业职业教育领域的顶尖院校,其名校地位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一、历史底蕴深厚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南京海运学校和1956年的南京航运学校,是新我国成立后第一所专门培养远洋船员和内河船员的高职院校。历经70余年发展,现为我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肩负“复兴航海、振兴海运”的使命。

二、专业实力突出

学校构建了以海事为核心的六大专业群,包括: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等国家级王牌专业,就业率高达99%,毕业生供不应求;

港口与智能工程、航运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等延伸领域,形成“海陆并举、一体两翼”的布局;

拥有全球先进的航海模拟器、智能化机舱等实训设施,是国家海事局船员实操考试基地。

三、师资力量雄厚

教职员工74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9.4%,博士及研究生学历教师达76%以上;

“双师型”教师比例超76%,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与中远海运、招商局等企业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四、就业质量领先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协议就业率超95%;

航海类、船舶制造类毕业生起薪位居全省高职前列,部分岗位薪资可比本科甚至研究生水平;

作为全国首批定向培养海警、海军士官的试点院校,为国防事业输送人才;

就业单位包括中远海运、交通运输部打捞救助系统等大型国企。

五、国际化水平显著

全国首批履行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的院校,与30余所境外院校合作开展50多个项目;

设立“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举办国际海事论坛;

与丹麦马士基集团共建培训中心,提升全球航运业影响力。

六、社会认可度高

获评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等称号;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海事专业职业教育的名校

入选教育部“卓越海员教育培养计划”,被国家海事局授予“全国最受欢迎航海院校”;

2022年校友会高职排名全国第93名,位列高等档次院校。

七、校园设施完善

江宁、秦淮、板桥三校区占地超1600亩,配备现代化图书馆、体育馆、海事博物馆等设施;

宿舍环境舒适,食堂餐饮优质,生活便利。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顶尖的专业建设、卓越的就业成果和国际化视野,成为我国海事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无愧于“新我国优秀航运人才摇篮”的称号。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与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履行的具体合作项目和成果是什么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履行国际海事组织(IMO)STCW公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开展了多项具体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和成果体现了学院在航海教育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STCW公约的履行与认证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履行STCW公约的院校,建立了国家海事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双认证”体系。学院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航海培训质量管理标准,建成巴拿马船员培训基地和唯一马士基(我国)培训中心,打破了跨国船员培训政策壁垒。学院参照欧盟海事局标准,完成了73门航海类专业课程认证,建成符合国际公约的系列职业教育标准。

课程开发与国际合作

学院基于STCW公约引入了17门IMO示范课程(英文),开发了16门双语专业课程,并为企业定制了12门纯英语课程。学院还开发了54门项目化课程,并建立了包含950个纯英文题材的英国VIDEOTEL公司网上船员培训系统。这些课程在全国率先开展认证,其中14门课程获得认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与多所国(境)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包括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荷兰海事学院、马来西亚海事学院等,共开办了50余项交流和合作项目。学院还与巴拿马、孟加拉、缅甸等国家部门合作,建立了巴拿马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和中孟海事人才教育合作平台。

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院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其毕业生获得国内外颁发的“双证”,超过70%的航海类学生进入龙头国际企业就业。学院还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了船员培训项目,从最初的3门课程扩展到目前的86项课程,覆盖所有船种类船舶,成为全国首批完成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新增培训项目的院校。

质量管理体系与持续改进

学院于1998年建立了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和挪威船级社的审核,分别取得国家海事局体系证书、ISO9000体系证书和海事院校证书。通过持续改进机制,学院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履行STCW公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开发、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取得了显著成果。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具体是如何培养和选拔的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方面采取了系统化、多层次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层分类培养与“双能递进”模式

学院根据教师的不同类型、层次和阶段需求,实施分层分类培养策略。通过“双能递进、分层培养”计划,将教师分为不同级别,并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打造教学名师队伍。通过“百名教师下企业”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与企业实践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培养体系,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与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大型国际航运企业联合建设国际型“双师”教师培养基地,并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如“百名教师寒暑假到企业实践”活动,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

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

学院改革了“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从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变,将教学评价、学术评价、教学服务、地方贡献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自我驱动和自我发展。

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柔性引进

学院实施“千帆计划”,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柔性引进的方式,吸引高级技术人才进入学校。柔性引进企业专家担任专任教师或兼职导师,进一步丰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

专项培训与技能大赛

学院通过专项培训、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双师”能力。组织教师参加由企业专家命题的技能大赛,并要求教师按照讲授科目参加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航海类教师资格考试。

国际型双师基地建设

学院依托卓越海员培养协作组,建立国际型“双师”教师培养基地,为教师提供国际化发展的平台。

绩效评估与持续提升

学院通过绩效评估强化师资培训水平,每年开展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如“国培”、“省培”、1+X证书等,确保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学院落实《江苏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实施细则。通过职称评审和科研考核办法的改革,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分层分类培养、“双能递进”模式、校企合作、多元评价、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培训、国际型基地建设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措施,全面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选拔。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和薪资增长趋势如何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和薪资增长趋势如下:

平均起薪:

2022届应届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为5049元,较2021年增长了0.75%。

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为5061元,较2022年略有回升。

从长期趋势来看,从2018年至2022年,应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别为4202元、4252.52元、4968元、5011.32元和5049元,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薪资增长趋势:

毕业后薪资随工作年限增加而增长。具体数据表明:

毕业2年后,平均工资为6400元;

毕业5年后,平均工资为8200元;

毕业10年后,平均工资为10500元。

这一趋势显示,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薪资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毕业5年后和10年后,薪资分别比应届生高出3000元和5000元。

行业与地区分布:

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23%)以及制造业(12.38%)三大领域。

就业地区以江苏省为主,其中南京、上海和苏州为主要就业城市。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平均起薪逐年上升,薪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尤其是在毕业几年后薪资提升幅度较大。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卓越海员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具体角色和贡献是什么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卓越海员教育培养计划”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并做出了显著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培养模式

学院通过探索“校企双元、船校交替、书证融通”的卓越海员培养模式,形成了“四方三层”生态圈,即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长三角港口与航运国际职教集团和卓越海员教育培养协作组等组织,共同推动卓越海员的培养。这一模式包括“1(校)+0.5(船)+1(校)+0.5(船)”的船校交替模式,以及课证融通的结构化教学体系,解决了传统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构建实训平台

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了“四条船”实训平台,包括校内仿真模拟船、长江泊停船场、远洋跟岗实习船队和企业营运船队,实现了航海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实践教学。这些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提升了其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改革

学院重构了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构建了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促进了课证、技艺的融会贯通。

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学院与泛长三角港口与航运国际职教集团的11家领军型企业合作,共同实施“卓越海员教育培养计划”,形成了校企双元培养高端船员的典型范例。学院还与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协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高,80%以上就职于大型国际航运企业,且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同类院校前列。学院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面向沿线国家开展外籍船员培训,并与巴拿马合作设立几内亚船员分校,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化办学水平。

政策支持与行业认可

学院的卓越海员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其成果被教育部列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并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为全国海事类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四维14项”卓越海员能力结构模型,健全共建共管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卓越海员的培养质量。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合作培训中心有哪些,与哪些国家或地区的院校有合作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合作培训中心及合作院校分布广泛,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和地区。可以如下:

国际合作培训中心:

学院与国际知名企业丹麦马士基公司合作成立了首家马士基(我国)培训中心。

学院还与新加坡韦立集团、缅甸泰华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几内亚江苏海院韦立船员学院”。

合作院校及国家和地区:

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澳门大学、龙华科技大学、乌克兰国立造船大学、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开展了合作。

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荷兰海事大学、马来西亚海事学院、台北海洋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33所国(境)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院与巴拿马、孟加拉国、缅甸等国家的相关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如巴拿马建立了巴拿马船员教育与培训基地和培训体系,孟加拉国则共建了中孟海事人才教育交流平台。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新加坡SHATEC学院、台北海洋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

其他合作项目:

学院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海员培养与发展国际合作协作组,成员包括亚、非、欧、大洋洲等地区的多国院校和机构。

学院与阿联酋郑和学院(阿布扎比)合作,推动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建设,并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合作培训中心和合作院校覆盖了多个国家或地区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缅甸、巴拿马、孟加拉国等,涵盖了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

文章标题: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海事专业职业教育的名校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868.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