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 金坛地区职业教育的核心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4 13:12:19 次
摘要: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现称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是金坛地区职业教育的核心机构,其核心地位体现在以下方面:综合性办学体系与资质认证该校由金坛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现称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是金坛地区职业教育的核心机构,其核心地位体现在以下方面:
综合性办学体系与资质认证
该校由金坛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教育中心合并组建,形成了涵盖中职、高职、大专、本科及社会培训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拥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示范性县级电大"等多项省级以上资质认证。校园占地面积达320亩,实训设备与产业同步,建有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等现代化实训室。
产教深度融合与服务地方经济
围绕金坛"三新一特""五新产业"发展需求,该校设置40余个专业,与企业共建7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开展"订单班""学徒制班",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典型案例包括与信维通信、金旺智能科技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过96%,并辐射至苏锡常、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2024年更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样板。
教学质量与升学优势
该校在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中表现突出:2003年本科录取率达46%,2004年提升至78%,长期位居常州地区同类学校前列。2021年起通过"中高职融合发展共同体"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实施"3+4"贯通培养,计划三年内办学规模突破10000人。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金坛区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启动该校移址新建工程,强化其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2023年工作报告提出以该校为依托建设"职业体验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并纳入省级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领航学校建设序列。
社会贡献与示范效应
该校通过"职教惠民"活动开展技能进社区、反诈宣传等公共服务,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超万人次。其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等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课程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综合性教育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创新、政策资源倾斜和社会服务实践,已成为金坛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引擎,持续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与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的具体合并过程和时间线是什么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与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的合并过程和时间线如下:
合并背景: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是由江苏省金坛广播电视大学、金坛市教师进修学校、金坛市职业技术学校和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合并而成的一所综合性学校。
合并时间:
根据证据显示,这一合并发生在1996年。具体而言,文章“常州金坛职业教育中心”是在1996年成立的,这表明合并过程在1996年完成。
合并后的学校概况:
合并后的学校是一所集本科、大专、中专、综合高中、职业高中、高级技工以及岗位培训、在职培训等多种教学层次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拥有6000名在籍学生,并且是国家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主校区与分校区:
合并后的学校分为两个校区:主校区(原职业技术学校区)和分校区(电大校区)。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具体案例和成效有哪些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案例和成效如下: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金坛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产业(企业)学院、企业工作室和实训实践基地。学校与江苏智旺金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企业学院,将企业的生产线直接搬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从而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学校还与奥托立夫(江苏)汽车安全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了“企业订单班”,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老师进车间的方式,促进专业课堂改革,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现代学徒制与订单式培养
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动态调整培养计划,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与中航新能源、蜂巢新能源等企业合作开设了8个“企业订单班”,并推动企业技术专家进入课堂授课,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前沿技能。
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培育
金坛区积极创建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了5批共1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代表性,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国际合作与双元制教育
学校抓住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落户金坛的发展机遇,与德国手工业行会联盟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学校成为中德HWK双元制联盟理事长单位,并建立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基地”和“江苏中德高技能人才认证培训中心”,为常州及周边地区的职校学生提供双元制教育。
就业率与社会认可度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金坛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学校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超过98%,对口就业率达到91.3%,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学校还通过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缩短了学生的就业周期,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
技能人才输送与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不仅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还通过调研培训需求、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等方式,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学校每年组织校政企合作对接活动15次以上,并直接服务企业45家次。
区域产教融合联盟的构建
金坛区计划通过“两创新区”建设,联合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打造由重点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和企业组成的产教融合大联盟。这一联盟将实现政校企资源要素的相互转化和良性互动,为常州“五大行动”和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创建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的"中高职融合发展共同体"项目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如何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的“中高职融合发展共同体”项目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金坛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项目,旨在探索中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具体内容:
合作机制与目标
该项目以“双优计划”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形式,围绕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展开研究。双方在专业现状、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项目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方式,帮助发榜学校有效解决办学治校瓶颈问题。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坛分院的成立,进一步优化了专业设置,提升了教师素养,并搭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平台,为中高职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金坛区职业教育中心还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职业教育集团(产业联盟)和共享型产业(企业)学院,推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政策支持与多方协作
常州市教育局出台相关政策指导中高职结对融合发展,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方向。区、教育局及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
实施效果:
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揭榜挂帅”项目的实施,金坛中等专业学校在专业建设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效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
促进资源共享
中高职融合发展共同体的建立,使得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坛分院成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样板。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平台搭建,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推动产教融合
金坛区职业教育中心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产业学院和订单班,每年为区域输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增强社会认可度
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坛分院的揭牌仪式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成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的典范。
金坛区对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支持政策有哪些,具体包括哪些措施
金坛区对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投入与资源支持
金坛区和区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承诺将投入更多资源支持金坛中专的整体提升,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申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金坛分院,区委、区表示将全力支持,并成立工作专班,与学校共同推进申办工作。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金坛中专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要求,实施“育训结合”模式,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和“学徒制班”,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9%以上),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金坛中专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扩大招生规模与提升教育质量
金坛中专积极扩大招生规模,计划三年内外地生源达到800-900人/年,并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双管齐下,提升毕业生规格。鼓励五年级高级技工学生参加高级工技能鉴定和升学考试,动员三年制学生参加对口单招考试或提档升级。金坛区还支持学校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计划三年内招生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金坛区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包括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招生规模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机制。还启动了金坛中专移址新建工程,以更好地服务于金坛经济和社会发展。
政策扶持与补贴
金坛区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与高职院校合作开设全日制订单班的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的培训补贴;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根据职业工种给予最高8000元/人/年的培训补贴。
优化师资队伍与教师发展
金坛区通过出台考核分配文件、招聘优秀毕业生以及实施“三名工程”等措施,显著提升了中小学及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水平。
支持职业教育品牌建设
金坛区支持金坛中专打造省内一流的示范性职业学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推动区域合作与资源整合
金坛区通过组织区域合作联盟活动,促进政校行企深度交流合作。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坛分院的成立就是区域合作的一个典型案例。
就业服务与创业支持
金坛区还通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自主创业和就业服务。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等。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在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在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具体如下:
深化教育改革与课程创新
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构建融合国际课程资源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校还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职业教育标准1个,引进专业标准4个和职业资格证书6个,同时参与国际技能大赛并获奖,进一步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实施了“学案导学”、“项目教学”、“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校还开设了双元制实验班,并利用中德创新产业园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
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内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如“校园绿吧”、“邮政服务中心”等,由学生自主经营,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学校还通过“校园工匠进社区”等活动,为市民提供美食鉴赏、服装专业技能展示等服务,宣传职业教育成果,增强社会影响力。
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
学校注重劳动教育,通过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家务劳动教育打卡养成”、“校内劳动和实践”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还激发了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热情。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注重师资力量的提升,实施“三名工程”,建设名师工作室等团队,促进教师成长。学校还通过开发家政、手工、非遗等劳动类课程,推动校本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化教学环境
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网络教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并与现代企业装备同步更新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就业导向与社会认可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深受企业欢迎。学校还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社会认可度,如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智慧助老、反诈宣传等。
文章标题: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 金坛地区职业教育的核心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864.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