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 纺织专业培训典范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2 15:32:10 次
摘要: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作为南通地区重要的纺织职业教育机构,其纺织专业培训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传承与职教根基南通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张謇...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作为南通地区重要的纺织职业教育机构,其纺织专业培训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传承与职教根基
南通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张謇先生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现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开创了"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理念。第二棉纺厂职教中心继承了这一传统,被列入江苏省中职学校名录,成为南通纺织技工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教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
通过"厂中校、校中厂"的办学形式,与南通双弘纺织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选拔优秀员工参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的纺织工程专业培训班,形成"校企联动未来就业"的现代学徒制。这种模式直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近三年已完成20余项企业技术服务。
多层次技能培训体系
建立覆盖职工岗前培训、换岗培训、技能鉴定的完整体系,设有纺织特种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等12家认证机构,开发58项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超3.2万人次。针对产业升级需求,开设纺织品练漂、染整新技术等13个专题培训模块,由资深教师送教上门。
创新教学模式与平台建设
推行"三链四新"教学模式(产业链·专业链·市场链三链结合,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四新融合),建设国家级服装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入选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区域辐射与行业贡献
作为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表彰的"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其培训服务范围覆盖新疆、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完成1858人次跨区域培训,为行业输送数千名应用型人才。同时承担就业工程,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456人。
该中心依托南通"纺织之乡"的产业优势,将张謇职教理念与现代产业需求结合,形成了"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典范模式,为长三角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持续人才支撑。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与哪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具体合作模式是什么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即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具体合作模式如下:
与南通纺联服装有限公司、南通裕康纺织有限公司、南通和旺色织有限公司等近15家企业:这些企业共同参与了校企合作,共建了近1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是通过“引厂入校”的方式,将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引入学校,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与我国台湾省旭荣集团、圣迪奥时装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共建了“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服装设计中心”。这种合作模式注重资源共享,通过校企双方的资源整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与南通通远鑫品纺织有限公司:学校与企业共同投入资金,分别投入1300万元和307万元,建成了产教结合的“生产性教学工厂”。这种模式强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嵌入”,旨在通过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的高度融合。
与江苏大生集团:双方基于“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理念,建立了“技术共享、设备共享、人才共享、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学校利用企业的生产现场,建设“教学化生产车间”,每年为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接收学生实习。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与江苏蓝丝羽服饰有限公司:双方成立了蓝丝羽驻校研发中心,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与三菱公司和南通昭阳电子有限公司:学校对原有的有机光电实训室和机电一体化实训室进行了改造,以企业生产型设备为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按照专业要求完成加工、制作和学习任务。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通过多种合作模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在纺织专业培训中采用了哪些创新教学模式和平台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在纺织专业培训中采用了以下创新教学模式和平台:
“前店、中校、后厂”的实训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了“引店入校”和“引厂入校”的形式,例如与我国台湾省旭荣集团合作建立了“旭荣时尚空间”实体店,与南通纺联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纺联教学工厂”,并建立了“师生工作室”。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环境仿真化、课程项目化、实训工作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该学院还通过独资企业南通新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解决了校企合作中资源共享的问题。
“一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
该学院构建了“公共平台+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以纺织工艺、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测与经贸三个方向为核心,打破传统课程标准,创新性地按照实际工作情境划分课程内容,以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准职场”工作室研学项目和综合实战项目
通过整合纺织、染整、服装、电商等专业,学院设置了“准职场”工作室研学项目和综合实战项目,探索“渐进式”产教融合平台,推动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金课坊”平台及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学院利用“金课坊”平台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并建立了“智时代”可追溯问题系统、虚拟解决可落地、逐级考核通关的高端纺织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高端纺织智能制造的实训体验。
纺织服装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
学院成立了“南通市服装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和“南通市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并被认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些创新模式和平台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为地方经济和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如何实现产教融合,具体有哪些成功案例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产教融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说明其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
校企合作与产教联合体建设
南通市职业教育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建立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并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江苏工院与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共同组建了高端纺织产教联合体,旨在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还推动了专业群与产业规划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就业竞争力。
“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企业实践
南通市职业教育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通过设立校企双导师制度,让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学结合与新型学徒制
学校积极对接纺织行业的用工需求,推行“百企万岗技校行”等校企合作活动,并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定向委培、定岗代培等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符合纺织产业需求的专业体系,为学生提供从入学到就业的无缝衔接服务。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探索了“基地+学校+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南通大学合作成立现代家纺产业学院,通过项目化建设校外基地,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成功案例:海门中专的校企合作模式
海门中专作为南通市职业教育的一个典型代表,深化了校企合作,构建了“利益共享”联合体,实现了“一站式”运作和“一对一”共育。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产教融合的社会效益
通过产教融合,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纺织领域的研发创新项目,并推动了南通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联合体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工学结合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在纺织产业升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具体有哪些贡献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在纺织产业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理念,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了一大批纺织行业所需的一线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满足了南通及长三角地区纺织行业的用人需求,还提升了整个纺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实施“三段递进”模式,提升企业职工技能
学校采用“三段递进”模式,为企业职工提供岗前培训、换岗培训以及技能提升培训,构建了完整的企业职工培训体系。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还开发了58项社会培训、技能培训与鉴定项目,累计培训了3万余人次,为纺织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建设实训基地,支持技能提升
学校与合作建设了“南通市现代纺织服装公共实训基地”,并利用先进的纺织、染整、家纺等设备开展针对待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项目。学校还获得了专项补贴超过300万元,用于支持职业技能鉴定和专项培训。
推动纺织产业高端化发展
学校积极响应南通市提出的“高端纺织”产业定位,依托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群建设,推动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学校参与了全国第一个纺织智能制造中心MES教学系统的建设,并建立了高端纺织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纺织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承接科技项目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获得了近300项国内外授权专利,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创新项目。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能力,也为南通乃至全省的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
学校还参与了国际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的成立,为推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为纺织服装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有哪些典型成功案例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上非常优秀,其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我整理到的资料来看,该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甚至达到100%,并且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欢迎。
具体来说,该职教中心的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较高。毕业生在纺织行业的就业需求供不应求,供求比例稳定在1:10左右。毕业生在纺织面料设计、纺织材料检测、染色打样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多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这些成就表明,职教中心的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直接适应岗位需求。
典型成功案例方面,有以下几例值得关注:
戴轶的成功创业: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的关联学校)的一名毕业生戴轶,在毕业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创办了两家公司,年营业额达到六七百万元,成为江苏省创业论坛的代表人物。
企业骨干的来源:南通华艺集团、南通赛晖服装有限公司、南通鼎立服装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中,许多从该职教中心毕业的学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骨干或总经理。这些企业对职教中心的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踏实肯干、技能过硬。
技能大赛获奖学生:职教中心的学生在纺织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例如获得省级一等奖34项、国家级别一等奖18项。这些学生毕业后全部实现就业,并且对口就业率高达92.10%。
优秀毕业生表彰:部分毕业生如葛维军、黄勇华、赵勇等获得了“江苏工匠”称号,而黄剑则荣获“江苏制造工匠”称号。这些荣誉进一步证明了职教中心培养出的学生在行业中的卓越表现。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极为出色,不仅就业率高,而且毕业生在纺织行业及相关领域中表现出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文章标题: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教中心 纺织专业培训典范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788.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