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全面发展的职教模式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2 15:27:30

摘要: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全面发展的职教模式以“双元制”改革为核心,深度融合产教资源,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育人体系,具体体现为以下六大方面:一、“双元制”改革引领产教...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全面发展的职教模式以“双元制”改革为核心,深度融合产教资源,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育人体系,具体体现为以下六大方面:

一、“双元制”改革引领产教深度融合

扬州市自2025年起全面推进“双元制”改革,构建“职业院校+企业”双主体培育模式,目标是到2027年形成100个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双元制”专业群,年培养规模达1万人,并逐年增长15%。具体措施包括:

双场景教学:课堂与实训平台结合,推行“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师化育人,实施“千名优秀双师培育计划”。

校企协同: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通过现代学徒制和我国特色学徒制,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学徒”双身份成长。

政策保障: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并通过资金、人才支持打通校企合作堵点。

二、教学改革与课堂创新

通过“活力课堂”改革,扬州市构建了“四感五化”教学范式(情感、动感、灵感、美感;教学内容融合化、环境系统化、方式多样化、过程结构化、评价进阶化),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采用“三段六步”策略(课前自主学、课中深度学、课后拓展学),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

赛教融合: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推动教师运用活力课堂模式设计教学,形成“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扬州通过贯通培养与普职融通,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贯通培养:中职与高职、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如“3+2”“4+0”分段培养项目,并探索“1+X”证书制度。

终身学习机制: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将岗位需求、课程体系、竞赛标准和职业证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四、校企合作与资源整合

职教集团化:2014年成立扬州市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八大专业中心(机电、汽车、电子信息等),推动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实训平台。

产业学院建设:与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共建8个产业学院,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实现“前店后院”培养模式,服务地方重点产业。

生产性实训:企业冠名班、校内生产线实训室将消耗性实习转化为生产性实习,如“川奇学院”模式。

五、国际化与创新发展

国际合作:与印度NIIT合作开展计算机双语教学,推行“学历+国际职业资格”双证书模式,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

创新创业支持:鼓励“试创业”实践,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双创”教育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

六、质量保障与成效

成效显著: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80%,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数、就业率、创业成功率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获省级以上认可。

社会认可:学校获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职教先进集体”等荣誉,形成“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育人特色。

扬州市通过系统性改革,形成了以双元制为轴心、产教融合为引擎、课堂创新为基础、国际化为延伸的职教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成效评估是什么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成效评估如下:

一、实施步骤

政策制定与规划

扬州市于2024年12月发布《扬州市推进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明确到2027年培育100个左右“双元制”专业,形成与扬州本地产业高度匹配的教育体系,年培养规模达1万人,其中本科1000人、高职6000人、中职3000人,每年增长15%左右。

主体培育与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培育: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办校进企”等模式,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和技能竞赛场地,形成15个左右高水平的“双元制”实践中心。

企业深度参与: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培育50家左右“双元制”产教融合示范企业,推动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

教学模式创新

“双方案”培养:实施“学校教学+企业实训”的双方案培养模式,采用弹性学分制和学分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双课堂”教学:构建“课堂+实训平台”双场景教学模式,将车间变为课堂,强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双师型”师资培养: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育计划,加强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双师化育人能力,推动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

产教融合与示范建设

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产教融合“双元”实践中心,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紧密对接的产业链和职业院校专业体系。

示范企业孵化:孵化“双元制”示范企业,制定专业培育方案和认定标准,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支持与保障

资金支持:加强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工作经费,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政策支持:完善支持政策,突出“双元制”规划引领作用,加强重点载体建设,促进产教融合。

组织与协调

工作专班:组建专班,明确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召开联席会议,经验,推广成功做法。

激励机制:表彰优秀教师,发挥统筹职能,调动各方力量,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二、成效评估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通过“双元制”改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参与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就业率和职业适应能力均有所提高。

产教融合深化

改革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学校+企业”“课堂+车间”的新型教育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为扬州本地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示范企业与产业学院建设

通过“双元制”改革,扬州培育了50家左右示范企业,建成15个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政策支持与社会认可

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双元制”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表彰优秀教师、推广成功经验等方式,增强了社会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支持和认可。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多种方式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如《扬州市高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以及发布《扬州市产教融合促进条例(草案)》等政策,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政策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企业新型学徒制与订单培养

学校实施了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冠名班”和“订单班”等形式,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对接企业需求,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扬州技师学院与多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采用“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将企业真实产品引入教学,缩短了学生的学习周期,提高了学习趣味性。

专业匹配与课程改革

学校新增了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重点产业相关专业,形成了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群,并开发了100门市级精品课程和示范课程,以满足区域产业需求。学校还通过“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方式,将企业的生产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实训基地建设与资源共享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如“AI+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与西门子、吉利等企业合作建立的产业学院,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大师引领与双导师制

学校通过“大师引领能教赛”模式,邀请行业专家担任产业教授,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融入教学。朱士云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使学生能够直接从行业专家那里学习先进的技能和经验,从而提升专业能力。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多个产教融合平台,如“一基地两中心”的集成平台,以及与比亚迪、扬杰集团等企业共建的特色产业学院,这些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机会,还促进了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技能竞赛与成果展示

学校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通过竞赛评优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就业服务与留才措施

学校通过举办“就扬”系列活动,促进留扬就业创业,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包括哪些创新策略,效果如何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实施“活力课堂”教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策略,旨在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内驱力,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力,增强学校教改推动力。这些改革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教改理念

2014年,扬州市提出“求真课堂、深耕课堂、活力课堂”的教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教师主导、目标不明、方法单一等问题入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创新教学范式

扬州市构建了“四感五化”的中职活力课堂课堂教学范式,即注重情感、动感、灵感和美感的“四感”,以及教学内容融合化、环境系统化、方式多样化、过程结构化和评价进阶化的“五化”。这一范式通过将思政元素、学生生活、岗位需求等融入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化;通过物理环境、学习共同体、心理体验等多维度构建,实现教学环境的系统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三少三多、三变三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优化教学策略

通过“三段六步”教学策略,即准备、探究、三个阶段,以及“三少三多、三变三学”的教学方法,扬州市实现了学生学习的前延后展,促进了深度学习和自我认知。还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赛教融合、教学示范课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设教学环境

教学改革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教学环境的优化。通过营造物理、心理和学习共同体等多维度的教学环境,扬州市实现了教学环境的系统化,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扬州市通过“三引三实”协同推进机制,包括政策引领、教研引路和大赛引导,推动了“活力课堂”改革的区域化发展。通过举办教研活动、开设公开课、开展优秀教师巡讲等方式,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评价与反馈

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扬州市对“活力课堂”进行了持续的优化和改进。每年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效果分析

通过多年的持续改革,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活力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大幅提高,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数量显著增加,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也显著提高。

教师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教师敬业精神和教学能力得到认可,教学改革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活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通过“三引三实”协同机制,推动了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形成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蝴蝶效应”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与哪些国际机构有合作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国际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多种具体举措,与多个国际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下为详细说明:

国际合作项目:

学校成功申报了“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文交流司经世学堂项目中期考核,这表明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得到了认可。

与印尼三宝垄职业学院合作入选“我国-东盟千校携手”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

与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共建“中阿文化交流中心”,促进中阿两国的民间教育文化交流。

境外办学与海外培训:

学校积极筹建“郑和学院”,并计划与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合作,通过“中阿文化交流中心”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助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学校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6个海外培训基地,为来华留学生提供生源基地,并招收了近400名留学生。

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学校加入了多个国际组织,如我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我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我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等,借助这些国际平台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学校与芬兰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合作,打通了学生升学与高质量就业的通道,同时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40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发了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交换生学习项目,成为“江苏美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和“江苏高职院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合作联盟”的成员单位。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全面发展的职教模式

境外教学与培训:

学校积极组织境外教学活动,累计开展30多场次面向合作国家的培训活动,受众超过1000人次。

学校与印尼SMK Texmak三宝垄职业学院共建海外培训基地,为江苏联发集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提供跨境校企人才培养,培养了大量印尼籍毕业生。

产教融合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学校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国际化”人才培养联合计划,建设了跨境校企合作的海外教育基地,助力企业“走出去”。

学校与江苏锂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印尼工厂定制培养了第一期200名工人和50名管理干部,这些项目被列入江苏省发改委“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国际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举措,包括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合作、境外办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入国际职业教育联盟等。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贯通培养和终身学习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什么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贯通培养和终身学习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推进“双元制”改革

扬州市通过实施“双元制”改革,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双主体”培育模式:强化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学校教学+企业实训”的双元培养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课程与场景创新:推行“课堂+实训平台”的双场景教学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和“双学生成长”的双向培养机制。

专业群建设:到2027年,计划培育约100个“双元制”专业,每年培养规模达1万人,其中本科应用型1000人、高职6000人、中职3000人,并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贯通培养机制

扬州市注重中高职及本科教育的贯通培养,通过多种招生模式实现纵向贯通:

实施“3+3”、“3+4”、“5+2”、“4+0”等多层次贯通培养模式,如五年制高职招生2257人,“3+2”贯通招生730人等。

推进中职与高职、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或分级贯通培养,形成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为适应社会需求,扬州市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技能培训贯穿劳动者职业生涯全过程:

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以全民终身学习为主体,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打造“三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地方企业和经济发展。

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重点面向真实生产场景开展培训,开发教材并共享专业资源。

自学考试与远程教育:大力发展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扬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产教协同运行机制:明确、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的责任边界,推动多方参与。

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促进学生与企业双向成长。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扬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保障:

政策文件:如《扬州市推进“双元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到2027年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与奖励机制,规范现代职教体系项目办学行为。

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双元制”改革、贯通培养机制、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文章标题: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全面发展的职教模式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772.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