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 本地实用人才培育基地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4 22:35:41 次
摘要: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本地实用人才培育基地,通过以下多维度举措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学校与上冈产业园、国瑞液压、...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本地实用人才培育基地,通过以下多维度举措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上冈产业园、国瑞液压、日月照明等企业深度合作,创建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2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3个,并新增机器人、无人机、跨境电商等前沿专业,精准对接建湖县主导产业需求。与上海电梯行业协会共建“电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强化行业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推行“订单式教育”,近三年就业率高达98%,对口就业率91%,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二、动态调整专业布局
学校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持续优化专业设置,2024年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20余个专业,涵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2025年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新专业,高级工以上培养占比达68.5%,毕业生提前被企业预订。
三、多证准出与技能提升
推行“多证准出制度”,学生毕业时可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资格证书等,同时鼓励掌握驾驶、电脑等实用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还联合建湖县总工会开展“万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21年以来累计培训超万人次,评价技能人才8000人次,选拔高技能人才1715人,助力本土人才技能升级。
四、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
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搭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通道,开展“3+3”分段培养和“专转本”升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学历提升路径。2025年学校计划升格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衔接。
五、实训基地与创新创业
学校拥有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2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个,并建设“精益生产及自动化控制”公共实训平台,向全县中小学生开放职业体验课程,年均体验人数超千人。通过开设双创课程、引入创业导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构建“教学—实践—孵化”全链条培育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六、服务地方特色与乡村振兴
聚焦乡村振兴,学校面向农家子弟开设农学、烹饪等接地气专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人才。同时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助力文旅产业发展。2021年以来累计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超1.5万名,为建湖县石油机械、光电显示等支柱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七、师资与科研保障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双师型”教师占比46%,省职教领军人才、市学科带头人等高水平教师团队。通过加大教师培训投入,教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形成“敬业、精业、勤业”的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通过紧密对接产业、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已成为建湖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与哪些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具体合作内容是什么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具体合作内容如下:
盐城中威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与盐城中威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举行了大学生实习基地授牌仪式。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石油装备制造领域,双方合作内容包括学生实习、课程共建、技术人才培养等。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管理人员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并就课程体系共建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洽谈,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上冈产业园、国瑞液压等机械企业
学校与上冈产业园、国瑞液压等机械企业合作,采用现代学徒制、冠名班等联合办学模式。合作内容包括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建设、双师实践基地、员工培训基地以及行业人才大赛基地等。这些合作旨在通过校企共建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建湖鸿达阀门管件等企业
学校还与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建湖鸿达阀门管件等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模式。这些合作内容包括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员工技能培训以及行业人才大赛等,进一步扩大了技能提升培训范围。
江苏耀宁新能源有限公司
学校与江苏耀宁新能源有限公司互访交流,探讨现代学徒制、共建冠名班、员工培训及企业招聘等方面的合作。双方还共同建设了生产型实训基地,打造集“产、学、研、训、赛”为一体的实训环境,以真实工作场景为背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他合作企业
学校每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及校外实训基地约8个,涵盖多个行业领域。这些合作内容包括现代学徒制、冠名班、双师实践基地等,旨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多家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高水平实训基地,涵盖了石油装备制造、机械制造、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新增的机器人、无人机、跨境电商等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成果如何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新增了机器人、无人机、跨境电商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成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如下:
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紧密结合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新增了机器人、无人机、跨境电商等专业,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学校在无人机专业中设置了模拟飞行实验室和室外实操场地,购入了多种先进机型,邀请资深飞手授课,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应用方向。学校还开设了直播电商专业,通过校内直播间与知名平台合作,培养带货主播与运营专才,为新兴产业注入了活力。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学校与江苏可理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探索跨境电商等专业的产教融合路径,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学校还与上冈产业园、国瑞液压、日月照明、九龙口淮剧小镇等企业合作,创建了多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和优质专业群,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
学校通过引入企业导师入校授课、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实习和就业见习等方式,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无缝对接。无人机专业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实际操作技能,还能够通过项目式学习对标实际岗位工作要求,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学校还通过举办学科专业调整与优化专项会议,进一步推动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与特色发展
学校在机器人专业建设方面,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合作,探讨了技能培训与考证合作的多维度建议,为机器人专业建设提供了支持。学校还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推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新增的机器人、无人机、跨境电商等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教学成果上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了大量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如何实施“多证准出制度”,具体包括哪些证书,对学生就业有何影响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实施“多证准出制度”,在学生毕业时提供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来说,学校推行的“多证准出制度”包括以下几类证书:
计算机相关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电工证书:针对电工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汽车驾驶与维修证书:包括汽车驾驶执照和汽车维修相关证书,帮助学生掌握汽车驾驶和维修技能。
特种行业上岗证:为从事特种行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还鼓励学生考取其他技能证书,如“小车”,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这种“多证准出制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显著:
增强就业竞争力:通过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能够展示其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从而在求职时更具优势。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要求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宽就业渠道:多证制度使学生能够在多个领域展示自己的技能,从而增加就业选择的可能性。
促进高质量就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订单式教育模式,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企业所需的实际技能,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推行“多证准出制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与高校合作的具体模式和成效,特别是“3+3”分段培养和“专转本”升学项目的详细信息。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与高校合作的具体模式和成效,特别是“3+3”分段培养和“专转本”升学项目的详细信息如下:
“3+3”分段培养模式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施了“3+3”分段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全日制统招大专教育。
合作院校及专业:学生在建湖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三年,主要学习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之后进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三年,最终获得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日制大专。
培养目标:该模式结合了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制造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成效:通过这种分段培养模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通过“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深造,进一步提升学历和能力。
“专转本”升学项目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专转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这一升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转本”项目中表现突出。
具体成效:在2021年的省五年制高职“专转本”中,建湖中等专业学校有48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这表明学校在升学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政策支持: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3+3”分段培养项目学校需明确转段考核要求,并通过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其他相关信息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智能制造学院,并开设了“3+3”机电一体化专业。学校配备了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如机械数控、服装、节能电光源等六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创新性管理机制:学校推行了“千分准出”的学业管理机制和“一班一优”的班级管理模式,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成功实施了“3+3”分段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在服务地方特色与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具体成效如何
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在服务地方特色与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具体成效如下: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江苏建湖中专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打造了“瑞国流体动力学院”和“建业建筑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资源,还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学校与江苏国瑞液压和建业集团的合作,既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双赢。
服务乡村振兴的“三下乡”活动
学校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为群众提供服务,助力农民增收。这种活动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社区影响力,也直接帮助了乡村居民。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建立了“餐饮制作与旅游服务”省级职业体验中心和“精益生产及自动化控制”省级公共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还通过开放给社会公众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和教育的结合。
学科专业调整与优化
为了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学校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成立了专班,以满足地方产业需求,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帮扶与协作
学校与常州刘国钧分院结成帮扶合作关系,共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学校还参与了“组团式”帮扶活动,为其他地区的职业学校提供支持,体现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辐射作用。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推行“知能并行”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业、创新和创优教育,形成了“四轮驱动”办学模式,即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培训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社区服务与教育创新
学校通过构建“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联动网络,实施“五独立”管理模式,开发了融合课程,服务了超过10万居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教育支持。
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校通过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2022年,学校对6名干部进行了培训,助力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
文章标题: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 本地实用人才培育基地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404.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