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特色专业打造职教优势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4 22:33:37

摘要: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通过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专业建设,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 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学...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通过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专业建设,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

学校以栖霞区及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覆盖“八大产业链”的“3+3”专业体系。重点发展以下特色专业:

电子技术应用:被认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优质专业,与物联网、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结合,培养智能硬件维护与开发人才。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青岛海尔共建物联网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企业预定就业资格,实现“入学即入职”。

现代物流:作为教育部认证的首批物流专业,依托栖霞区物流产业集聚优势,建有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服务京东、苏宁等企业。

无人机操控与维修:面向国土测绘、农业植保等领域,课程涵盖装配、检修、数据处理等全链条技能,成为王牌专业之一。

二、 多元办学模式助力升学与就业

学校构建了“升学+就业”双通道培养体系:

职教高考成绩突出:2023年职教高考本科达线101人(综合高中47人、中专54人),专科录取率超98%。综合高中班本科上线率超76%,部分班级通过技能大赛保送本科。

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3+3”分段培养,覆盖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实现无缝升学。

五年一贯制大专: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联办,学生可通过专转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

三、 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技能培养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

订单式培养:与海尔、戴尔、京东等50余家企业合作,开设“海尔物联网精英班”“京东客服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等定向班,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80%。

实训基地共建:建成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如物联网、物流基地)及市级产教融合平台(如戴尔数据中心),实现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

职业体验中心:融合霍兰德职业测试、智能家居场景体验等,增强学生对产业的认知与职业规划能力。

四、 竞赛与创新驱动人才成长

学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提升学生竞争力:

竞赛成果丰硕:2023年获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双创比赛一等奖1项,多名学生通过竞赛保送本科。

创新能力培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结合“数字零工市场”等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孵化项目。

五、 未来发展规划

学校将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

校区功能定位:丁家庄校区聚焦综合高中,尧化校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迈皋桥校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双驱动”格局。

专业升级:加快老旧专业转型,重点发展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等契合南京产业链的新兴专业。

通过以上举措,南京新港中专以特色专业为核心,构建了“专业-产业-升学-就业”四位一体的职教体系,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摇篮。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与海尔共建物联网学院的具体合作模式和成效如何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与海尔共建物联网学院的合作模式和成效具有显著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模式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与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万元,于2017年创建了海尔物联网学院。该学院是南京市教育局重点打造的十大校企合作学院之一,也是南京唯一一所与海尔集团合作的中专学校。

学院依托海尔物联网产业学院、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及南京市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构建了“楼下体验、楼上实验”和“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教学模式。学校还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如AloT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线上课程资源,进一步推动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学院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方向)专业,学生前三年学习期间可以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海尔智能化认证工程师等级证书,并转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学校还依托海尔物联网学院,开发了多门课程资源,包括《程序设计与语言》《信息安全知识》《网络营销》等,并组织教师进行“双师型”师资培训。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海尔物联网学院共同设计考证项目、级别和培训内容,推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还与海尔、京东、海云创等企业合作,共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涵盖智能家居、VR网络布线、云计算运维等领域。学校还孵化了多家小微创业企业,如“南京优创非标件设计生产有限公司”和“无线可视话筒有限公司”,进一步促进学生就业。

成效与影响

海尔物联网学院的建设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共创共赢,成为学校物联网工程实践中心和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基地。学校通过该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还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学校在智能家居和智慧农业领域与海云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太阳能系统和水产养殖智慧增氧系统,提高了智能化控制和节能环保水平。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与海尔共建物联网学院的合作模式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在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方面的具体课程设置和实训内容是什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在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和实训内容如下:

课程设置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等。

专业课程:无人机原理构造、全球定位系统(GPS)、摄影测量(无人机)、工程测量、遥感数据处理、无人机装配与调试、无人机操控视讯等。

拓展课程:无人机航拍技术与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等。

实训内容

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实训环节,具体包括:

无人机操控飞行实训:学生通过模拟器进行无人机飞行练习,掌握基本飞行技能。

多旋翼无人机装调实训:学生学习多旋翼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

无人机摄影测量实训:学生掌握无人机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包括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

无人机系统集成实训:学生学习无人机系统的整体集成与调试。

无人机性能检测与维修实训:学生掌握无人机的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维修技能。

岗位实习:学生通过实际岗位实习,提升专业技能。

专业培养目标

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无人机原理、装配、检修、驾驶操控及数据处理等技能,使其能够在国土测绘、环境监测、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从事无人机相关工作。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与专业对接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特色专业打造职教优势

学校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将电子技术和汽修专业分别打造为“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直接对接行业需求,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与当地支柱产业如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高度契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训

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研发课程并开展实训。与江苏科交建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组织团队项目、实践活动和邀请企业讲师授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沟通、市场营销等知识的学习平台,并培养了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校还与海尔集团共建物联网学院,并引入戴尔、京东等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注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环境。学校与江苏科交建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互聘等方面展开合作。这种合作不仅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

技能大赛与职业素养培养

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获得金牌后被本科院校保送,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证明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成效。

就业服务与双选会

学校定期举办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实习双选会,邀请制造、信息技术、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参与。学生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需求并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熟悉就业市场,还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

学校还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地方发展。学校与佳世德集团合作创办了佳世德职业培训学校,为区内群众提供烘焙、茶艺等技能培训,同时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结合技能大赛和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在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成果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在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技能大赛的具体措施与成果

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的突破

学校在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中职组金牌。参赛团队通过每天超过12小时的训练和上千次模拟测试,将数据处理效率提升40%,展现了“精益求精、死抠到底”的工匠精神。学校还通过制定分阶段强化计划,包括心理疏导和实战讲座,帮助学生重燃斗志,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工匠精神的融入与传承

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工匠精神”系列活动,如邀请行业专家讲座、组织技能竞赛等,弘扬工匠精神。在第六届“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学校参赛队伍荣获团体优秀奖。

国际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校积极探索“岗课赛证+国际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在第六届大赛中,学校的信息服务系团队通过线上竞赛方式,展示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竞赛机制的灵活运用

学校通过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提升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表现。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各级别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效。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如海尔集团、戴尔、苏宁物流等,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如海尔物联网学院、京东产教融合客服实训教产基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与成果

创新创业教育计划的实施

学校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实践活动和项目实施,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校还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并了解行业趋势。

竞赛驱动与成果展示

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导向,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创业。在2023年江苏省职业院校互联网+双创大赛中,学校学生团队的“乡村振兴”组项目荣获一等奖。学校还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多项奖项。

教师队伍建设与指导

学校注重引进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并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纳入成果评价范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校企合作与实践机会

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企业运营和职业素养。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成果与影响

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双重推动,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多名学生因大赛成绩突出被保送至本科院校就读。学校还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在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对于专业升级和校区功能定位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中,对于专业升级和校区功能定位的具体计划如下:

校区功能定位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明确了各校区的功能定位,以提升使用效率和满足区域发展需求为目标。具体来说:

丁家庄校区:打造综合高中部,填补栖霞区三星级高中空白,同时兼顾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

尧化校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专业集群,服务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迈皋桥校区:构建现代服务业集群,服务南京都市圈,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专业升级与建设

学校将围绕“3+3”专业建设体系,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与软件信息服务、高端商务等,以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具体措施包括:

新增专业:如机电技术应用、车联网等,以适应产业需求。

专业群建设:学校已形成多个专业群,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等,这些专业群与区域主导产业高度契合,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服务于“江海枢纽”战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服务于“光电智谷”战略。

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如海尔物联网学院、京东职业教育中心等,推动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积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如“AloT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并开设了多门虚拟仿真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了超过200条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进一步推动教学与实训的深度融合。

整体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构建以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为辅的新格局,同时注重多元化办学模式,如五年制高职、3+3中高职衔接、综合高中等,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文章标题: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特色专业打造职教优势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97.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