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专业中职教育标杆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4 22:32:43

摘要: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在机电专业中职教育领域具有显著的标杆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办学定位与专业优势专业布局与特色该校隶属于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全...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在机电专业中职教育领域具有显著的标杆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定位与专业优势

专业布局与特色

该校隶属于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以机械、电气、数控、计算机为四大核心专业,形成了鲜明的专业集群优势。近年来,学校紧跟产业升级需求,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等新兴专业,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链高度契合。

校企合作与就业保障

学校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订单班”“现场工程师班”,实施“校企双育、岗课双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70%进入南京本地大中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班”提供企业奖学金,并与18家企业签订“产才融合”协议,强化技能与岗位对接。

二、教育模式创新

贯通培养与中高职衔接

作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学校深度参与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与11所中职院校合作开展“3+3”分段培养,覆盖机电一体化等16个专业,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与江苏省金山中等专业学校联合教研,探索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的贯通。

创客教育与技能竞赛

学校与高淳中专等共建“创客教育生态圈”,设立实践中心,推广创新教育理念。通过“1+1+1”校外竞赛审核制度,学生近年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266项,并在南京市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三、师资与实训资源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专职教师228人,其中高职称教师16人,高级技师67人,87%的专业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实训平台建设

依托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共享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激光切割工坊等资源。学校作为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候选单位,开发了7项新工种培训项目,培训规模居全市前列。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培训,累计为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等培训超1.1万人次,并协助20家企业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通过“扎根高淳、服务高淳”的定位,牵头组建高淳职教集团,推动区域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五、荣誉与示范效应

获评“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南京市职工教育先进集团”等称号。

入选南京市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并作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单位,辐射带动周边中职院校发展。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专业集群化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及高水平师资队伍,确立了其在机电类中职教育中的标杆地位,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与哪些具体企业建立了“订单班”和“现场工程师班”合作模式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即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以下具体企业建立了“订单班”和“现场工程师班”的合作模式: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南钢班”订单班,这是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度合作项目。2017年4月27日,双方共同举办了“南钢班”订单班开班暨授牌仪式,首批51名学员参与该项目。

学校还与南京钢铁集团合作开展了江苏省首批“现场工程师班”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工匠精神、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该项目通过企业导师指导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南京铖联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铖联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机电?铖联齿科3D打印产业学院订单班”。该订单班以“双主体”共同育人的模式运行,学校负责学生的学业管理、发放等,而企业则提供实践岗位和环境。

苏州昆山地区的多家企业

在苏州昆山地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开设了多个“现场工程师班”,包括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等。这些合作旨在培养智能光电技术应用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苏州吴江地区的多家企业

在苏州吴江地区,学院与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格索兰(我国)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了“现场工程师班”。这些合作项目旨在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在“3+3”分段培养项目中,与哪些中职院校合作,具体合作模式是什么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在“3+3”分段培养项目中,与以下中职院校合作: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合作模式: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与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共同开展“3+3”分段培养项目。双方通过教研活动探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度,避免重复或脱节,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合作模式: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与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探索“3+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合作班级、交流教学经验、分享学习案例等方式,促进学生中高职贯通培养。

江苏省金山中等专业学校

合作模式: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研室与江苏省金山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教研室联合开展“3+3”项目教研活动,双方就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并探讨课程设置和专利申请等问题。

江苏省金坛高级技工学校

合作模式: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研室与江苏省金坛高级技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教研室共同开展“3+3”项目教研活动,通过教学展示、互相评课和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化合作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参与了多个“3+3”分段培养项目,涉及11家省内中职学校和16个专业合作项目,共计招生466人。这些项目旨在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衔接。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在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主要来自哪些专业,这些竞赛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有何影响

南京市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在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主要来自机电类相关专业,例如数控技术、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专业。这些竞赛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从来看,学校机电系举办了第二届学生技能竞赛,参赛学生涵盖了数控技术和PLC两个工种,这表明获奖学生主要来自这两个专业领域。学校在历次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例如在江苏省数控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并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得第三名,这进一步说明学校在数控技术等机电类专业上的突出表现。

技能竞赛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提升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参与技能竞赛,学生能够逐步培养“比、学、赶、帮、超”的成才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这种竞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掌握,还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升了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增强就业竞争力:通过竞赛活动,学生能够提升就业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技术能力上,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能力对于未来进入职场是非常重要的。

促进职业素养发展:和均学校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通过参与技能竞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要求,培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激励学习动力:学校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比赛并给予奖励和就业推荐,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奖励机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和努力。

南京市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在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主要来自数控技术、PLC等机电类专业。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如何利用其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和学生实践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其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学校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包括物联网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机械设计实验室等,共计82个基地。这些基地覆盖了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实践操作机会。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23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南京康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等,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实践空间。

学校重点建设了“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该基地被列为江苏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涵盖卫星通信与导航、无人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等20门课程。这一基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模拟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过程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预演和优化操作,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

学校还注重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三维建模学习和仿真实训环境。学校与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基地,结合数字孪生和虚拟仿真技术,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仿真学习平台。

学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更精确和有效的实训指导工具,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还开展了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以更好地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平台。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在社会服务和区域贡献方面有哪些具体案例,这些活动如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现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社会服务和区域贡献方面有多个具体案例,这些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积极承担职业培训任务,为地方企业和院校提供了大量技能培训项目。学院开展了仪器仪表装调工、数控车床装调维修工、钳工、车工、铣工、专转本等25类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超过5000人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师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还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开展机械加工数控编程、3D打印制图等培训项目,完成对外培训2400人次,技能培训鉴定1356人次,为企业工种技能认定325人次。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区域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还为当地企业提供了急需的技术人才,从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专业中职教育标杆

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需求

学院通过对接企业需求,开展技术服务和创新活动。学院开展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等相关技术服务10项,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学院还与高淳区合作,通过“培学训一体化”模式,助力区域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乡村振兴与社区服务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与高淳区阳江镇平干圩村开展合作,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提出优化空间布局和改造方案,为乡村中心活动室升级提供支持。学院还通过校地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助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教育与创新实践

学院通过劳动教育周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每周开展一次劳动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学院重视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培养了大批高级技师和技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学院还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励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乡村振兴、劳动教育、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区域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文章标题:南京机电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专业中职教育标杆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94.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