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信息工程教育的先锋
作者:admin时间:2025-04-05 14:45:55 次
摘要: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作为信息工程教育的先锋,其办学特色和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办学定位与荣誉体系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浙江省首批中职名校,该校累计获...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作为信息工程教育的先锋,其办学特色和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浙江省首批中职名校,该校累计获得33项国家级荣誉,包括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其定位明确为"打造全国一流的高品质国际化中职学校",在2023年已成为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信息技术专业群,拥有7个省级及以上品牌专业。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实训设备总值达7399万元,生均设备值1.59万元。特别在电子电工领域,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Altera、德州仪器等国际企业共建实验室。
推行"骆驼精神"核心文化,构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与湖州五中开设"职普融通实验班",机械专业本科上线率达50%;通过高职考向浙师大、浙工大等输送本科生。近三年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11项,在电工电子类竞赛中屡获省级以上奖项。
拥有省市级名师(大师)12人,建有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师型教师占比100%,包括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1人。教师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拥有近百项校外专利。
年社会培训量超1.2万人次,培养高级工以上4684人。作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单位,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推行6S管理模式,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单位。
该校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协同育人模式,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高位,成为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充分彰显其在信息工程职业教育领域的先锋地位。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与国际企业共建实验室的具体案例和成效如下:
与H3C、新网锐捷、信雅达等知名IT企业的合作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与H3C、新网锐捷、信雅达等知名IT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不仅涉及实验室的共建,还包括科研项目的联合开展。近年来,该学院在这些合作的支持下,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包括教育部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各一项,以及国家二等、省三等奖各一项。
与德国基尔大学共建的“浙江-德国智能电网技术联合实验室”
宁波诺丁汉大学与德国基尔大学共建了“浙江-德国智能电网技术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被认定为浙江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这一合作不仅推动了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还通过对接产业资源,强化了校企合作模式,成功推进了与美国波音、吉利汽车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
与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浙江信息工程学院与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浙江康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华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校企合作。这些合作包括共建“衢州电器技术联合实验室”、“IBM软件产品实训基地”、“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点”和“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培训中心合作点”等。学院还建有光伏应用技术实验室,并被列为衢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与浙江康旭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金融数字化联合实验室
2022年5月15日,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与浙江康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浙理工-康旭科技:金融数字化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该合作旨在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通过这一合作,学生将有机会到企业实习,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并促进成果转化。
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教融合项目
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共建了ICT产教融合项目。该项目引入了中兴通讯的实验室设备、教学资料和企业师资,为通信工程留学生提供了“准现场”实验实训条件。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通过与国际企业和知名IT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多个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在信息工程教育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在“省提升工程2.0”第二期整校推进绩效评价中取得了A等成绩,展示了其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的突出表现。学校通过构建网格化管理方式和多层次协同学习体系,确保了研修效果。学员们基于能力点开展自主学习和团队研讨,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这些成果被认定为“现代协同学习共同体视域下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研修实践”课题。
典型案例入选全省案例
学校的整校推进案例和《GeoGebra辅助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探究》案例均入选了全省典型案例,这表明其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方面的实践得到了广泛认可。
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应用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与湖州工程技师学院合作,参与了湖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应用暨“湖教智评”迭代升级的研讨会。学校计划与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深度合作,为五育融合、数字赋能、智慧教育提供支持,进一步推动湖州教育标志性“数智多维评价”的发展。
无校园卡建设理念
学校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提出了无校园卡建设理念,利用人脸识别、移动身份认证等技术实现多途径身份识别,为教育大数据采集和融合应用提供支撑。这一理念连续三年获得湖州市教育局50万元经费支持,体现了学校在AI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探索。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的表现非常突出,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这些成绩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也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声誉。
获奖情况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例如:
在2023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赵程刚(物联网22)、邹铭婷(计算机应用22)在工业互联网赛项中荣获国际赛二等奖,这是该校学生首次在国际赛事中获奖,展现了卓越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陈兆、谢锡宇在工业互联网赛项国际总决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位列高职院校第一。
在2023年浙江省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在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项目中表现出色,分别获得全省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
近三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专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
对学校声誉的影响
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的优异表现,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还增强了社会对学校职业教育质量的认可。例如:
学校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等方式,搭建了技术技能竞赛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了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精准对接。
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展现了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专家和观摩选手的一致好评。
学校近年来获得的国家级奖项达56项,省级奖项达113项,这些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学校作为职业教育典范的地位。
学校毕业生因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受到社会广泛认可,许多企业以高薪或正式编制的方式争抢该校毕业生,这表明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长远影响
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的优异表现,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声誉,还为学校赢得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合作机会。例如:
学校通过技能竞赛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为地方培养了超过500名高级技能人才。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的优异表现,不仅体现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还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骆驼精神”核心文化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并对学校师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忠诚踏实:强调学生和教师要具备坚定的责任感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这是骆驼精神的核心之一,要求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敬业执着:鼓励师生以高度的职业精神和专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追求卓越,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
弘毅知行:倡导学生和教师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视觉形象系统:通过校徽、校旗、广场群雕等设计,将骆驼精神具象化,增强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精神力系统:通过校本课程如《骆驼文化读本》等,将骆驼精神融入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观中。
教育训练系统:构建了“信校基础职业能力训练”和“信校核心职业能力训练”,以骆驼品格为核心,培养师生的职业技能。
品德塑造:学校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级评比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培养忠诚、敬业、执着的品格。
能力提升:通过“晨读、午静、晚练、暮省”四项基础能力训练以及“三季、四节、五月”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价值观引导:通过升旗仪式、节庆纪念日、主题班会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内化于心。
创新创业能力:依托“丝路创科中心”和“弘毅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职业素养提升:通过校本课程和教育训练系统,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团队凝聚力增强:骆驼精神强调团结协作,教师团队在共同目标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教学创新:骆驼精神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工业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教学质量。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通过“骆驼精神”这一核心文化,构建了以忠诚踏实、敬业执着、弘毅知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不仅塑造了学生和教师的品格与能力,还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在社会服务项目方面,特别是与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与德国本斯海姆市的卡尔库贝尔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在职业教育领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具体合作内容包括:
“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德方学校支持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建设“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为中方教师提供在德国职业技术课堂上旁听的机会,并安排中方教师在本斯海姆本地企业的培训部门进行实习。
学生实习与交流:德方学校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学生提供在湖州本地国际化企业中进行为期2-4周的实习机会,第一期实习计划在谢德尔精密部件湖州有限公司进行。
文化与技术交流:双方学校通过互访、云游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德方师生到访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体验制作羽毛扇、品尝湖州三道茶、学习中式烹饪、考察江南丝绸文化等,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中德合作,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不断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学校与卡尔库贝尔学校共同建设了多个国际交流平台,如“中德论坛”基地建设单位,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技能竞赛与职业发展: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企新技术应用、新工艺开发研究的“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团队,构建了市、省、校、国五级技能竞赛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技并修”的有用人之才。
除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还积极参与其他社会服务项目,包括:
共富育人、助企振兴乡村:学校发挥湖州“共富”职教中心的作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开展共富育人、助企振兴乡村等项目。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确保教育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社区服务与乡村振兴:学校在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多种方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将继续深化与卡尔库贝尔学校的合作,推广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将通过更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在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还在文化交流、技能竞赛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文章标题: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信息工程教育的先锋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81.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