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作者:admin时间:2025-04-05 14:26:16 次
摘要: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浙江省中职名校,始终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以“知·传创,行·致远”为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下职业教育新理念与实践特色:一、...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浙江省中职名校,始终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以“知·传创,行·致远”为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下职业教育新理念与实践特色:
类型教育定位
学校积极响应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打破其作为“层次教育”的传统认知。通过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办学模式(如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慈溪学院),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学历提升通道,消除职业教育“天花板”。
知行合一,德技双修
以“知行统一,德技双修”为核心校训,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首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专业核心课程与技能培养结合,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如工程系实训基地、电商平台“行良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
推行“政校企三维融合”育人模式,实施“引企入校”工程,邀请企业参与技能节赛项设计与评审,构建“学赛训”一体化机制。技能节设置“对接行业需求”的赛项,吸引企业专家参与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与升学突破
作为浙江省首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校,学校在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专业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推进师资互聘、基地共享。同时提出“全员高考”理念,开设升学实验班,本科录取人数稳步增长,助力学生实现学历与技能双提升。
“545成长导师制”
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实施“545成长导师制”,教师从学业导师转型为“人生成长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五大模块,解决跨地域、跨文化学生的成长矛盾,促进民族学生(如新疆班)融入与发展。
“校园金钥匙”工程
与国际金钥匙组织合作,打造“一全双核”德育体系(全人教育+核心素养与核心能力),开展礼仪培训、心理健康周等活动,培养学生阳光形象、服务意识与创新能力。设立社团联盟,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形成“一社一导师”特色。
选择性课程改革
推进“选择性”课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开设SPOC课程与跨界课堂,引入超星尔雅在线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精品课堂”评选与主题教学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名师引领与团队建设
依托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如宁波市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名校长、首席教师引领作用。与宁波大学共建教师发展中心,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优秀教学团队。
助力共同富裕
践行国家东西部协作政策,培养四川大凉山电商创业人才(都慈E+班),接纳贫困学生并提供资助。援疆教师团队为阿克苏职校输送教学资源,培养政治可靠的新疆技能人才。
校园文化与社会影响
通过技能节、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展示职教成果,吸引媒体与公众关注。建设“创业一条街”“映心湖”等特色场所,营造职教文化氛围,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以“三化淬真”党建品牌为引领,通过“校园文化淬真”“教师培训淬真”“学生培养淬真”,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开展“个性化”教师培训与“一体化”学生培养,强化“真才实学”导向。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通过理念革新、模式创新与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竞争力,又拓宽其终身发展通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慈溪学院的具体合作模式和成效如下:
一体化办学
慈溪学院与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同在一个校区内办学,形成了“一体两翼、多点”格局,实现了校园管理、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的一体化。
通过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内容分析等,重构了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慈溪学院依托学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与当地、企业及相关协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政、校、企(协)多元办学主体和产教融合新路径。
学校与慈溪市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签约,签约了11家企业,培育了12个产教融合项目,形成了“2.5+1.5”的人才培养模式。
混合所有制办学
慈溪学院采用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产权结构多元,由慈溪市投入资金,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场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师资、设备和办学品牌。
构建了成本分摊和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了以为主导,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参与,众多企业融入的多元投入机制。
校企合作
学校与慈溪市宗北、亿淘、阿里数字等5个园区合作,新建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互聘互兼教师,实现“双师型”双能教师培养,共同参与实训环境建设,实现基地共建共享。
人才培养
慈溪学院累计在校生突破3000人,涉及多个专业,并构成省级“双高”专业群。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60%在慈溪当地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80%,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93%。
学校计划到2025年招生800人,预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600人。
社会服务
慈溪学院为当地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和支撑建设,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学校还为慈溪产业发展提供“智造工匠”,为中职学生提供升学机会,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为产业工人提供技能培训。
区域影响力
慈溪学院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已推行到慈溪市域内所有中职学校。
学校被列为浙江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进一步完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和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
未来规划
慈溪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包括与行知职校全面实现中高职学校的一体化,推进本地招生、本地培养、实现本地就业,以及与慈溪当地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实现校企一体化。
“545成长导师制”是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在2018年推出的一项创新教育模式,旨在解决民族学生跨地域、跨文化教育的矛盾,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该制度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将教师的身份从“学业导师”提升为“人生成长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督导、专业辅导和生涯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实施细节如下:
导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更是其人生导师,负责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导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生活督导与专业辅导:导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提供必要的生活指导,并在专业学习上给予针对性的辅导。
生涯指导:导师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职业发展的建议和支持。
阅读漂流本项目:学校设计了“阅读漂流本”这一阅读摘录本,由书单、书目和内页组成,鼓励师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会定期翻阅《阅读漂流本》,监测学生的阅读进度,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效果评估方面:
德育品牌建设:该模式入选2018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品牌建设项目,显示了其在德育方面的显著成效。
学生全面发展:通过“545成长导师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等方面。
教师荣誉:实施该模式的教师励姜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全国新疆班民族团结先进教师”、“全国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第一名”等,进一步证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社会认可:该模式在2019-2020年度宁波市职成教教学成果奖中获得一等奖,显示了其在教学创新和社会认可方面的高度评价。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色和成效。这一模式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具体实施案例包括:
迈杰工作室:该工作室专注于研发企事业单位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技能,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艺点工作室:主要负责校内外建筑预算工作,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还获得了社会认可。
建筑预算工作室:同样承担了校内外的建筑预算任务,通过真实项目的参与,学生得以锻炼专业技能。
学校还通过“工作室+直播实训基地”的模式,加强了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同时推行案例分析、视频再现、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综合能力。
学生反馈方面:
学生普遍认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让他们接触到真实的职业场景,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规划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项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学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三化淬真”党建品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具体措施和成效评估如下:
文化化
学校以陶行知“万事求真”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培育校园文化、确立办学“真”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通过特色文化活动、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厚植“求真、求善、求美”的基因,形成以“责任”和“爱心”为核心的师德规范。
现代化
学校以浙江省创建中职名校为目标,实施文化、现代化、人性化三大举措,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通过扁平化管理,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推进全员、全程育人,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形成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
实施“幸福行知工程”,将教职工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教职工对美好校园生活的新期待。
人性化
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通过“一体化”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真”才学。
通过创新实施文化、人性化、现代化三大举措,将党建工作贯穿学校办学全过程,形成“师生共建、学校需要、社会欢迎”的党建特色模式。
党建品牌建设
学校党总支的《三化淬真,行知先锋》荣获“先锋”系统基层党组织“十大党建品牌”称号,标志着党建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党建品牌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中职学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通过党建引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社会影响力
学校的“三化淬真”党建品牌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内部管理水平,还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示范力和辐射力。
通过党建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学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广泛认可。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三化淬真”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管理模式。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在助力共同富裕方面,特别是四川大凉山电商创业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设“都慈e+”电商班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与四川凉山州大凉山布拖县合作,开设了“都慈e+”电商班,旨在培养电商创新创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该班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技能,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校企合作与实践平台
学校通过“鲜果e+”水果店的实践项目,让学生们在实际经营中学习电商技能,如摆货、产品多样化设计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还通过“直播带货”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电商运营的全流程,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多渠道教育帮扶
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教师援教、云端送教、上门带教、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全面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我为家乡代言”系列电商直播活动,通过直播推广家乡特色产品,助力乡村经济增收。
技能竞赛与展示
学校积极参与“共富杯”宁波市终身教育乡村振兴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大凉山一队”在比赛中获得对口协作组一等奖,展示了学生在电商直播领域的优秀表现。
创新育人模式
学校通过“三界融合”模式、德育课程体系、技能竞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现代服务业人才。学校还注重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为地方经济提供人才支持。
经济收益显著
通过电商直播和创业项目,学生们成功推广了家乡的特色产品,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收益。某次直播活动中,销售额达到了2000余元,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生技能提升
学生通过参与电商直播、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不仅掌握了电商运营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们通过“直播带货”活动,熟悉了产品卖点提炼和直播流程,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影响广泛
学校的电商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通过“直播带货”等活动,学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荣誉与认可
学校在“共富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展示了其在电商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质量。
文章标题: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12.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