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台州市艺术设计学校(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创意与技术的融合

作者:admin时间:2025-04-05 14:24:51

摘要:台州市艺术设计学校(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多维度策略实现了创意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创新跨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形成...

台州市艺术设计学校(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多维度策略实现了创意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创新

跨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形成了以艺术设计为核心的两大类专业群,涵盖平面设计、工艺美术、美发与形象设计等创意类专业,同时开设无人机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等技术型专业。这种交叉学科设置打破传统界限,例如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结合美学与数字化工具(如3D建模)进行教学,被评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前沿技术融入课程

在信息素养培养中,学校鼓励学生使用人工智能、3D打印、激光切割等技术完成创意项目。学生通过编程设计智能场景模型,或利用VR/AR技术展示椒江文化,体现了技术对艺术创作的赋能。

二、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高规格实训平台建设

学校投入634.56万元建设形象设计专业实训室,生均仪器设备值达4182.97元。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如无人机操控实训中心,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化教学与竞赛驱动

教师团队以“多彩课堂”评比为契机,设计融合技术与文化的教学案例。《三星堆主题美甲创作》课程要求学生结合历史文物元素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设计;《城市古早味》项目则通过融媒体技术传承地方文化,相关作品获省级一等奖。学生在台州博物馆文创大赛中,将北宋沙埠窑纹样转化为现代丝巾设计,作品已投入生产,实现创意与市场的对接。

三、校内外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承

馆校协同与非遗传承

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开展“馆校协同育人”,例如将三国人面纹瓦当等文物元素融入设计教学。通过玻雕、刺绣等非遗技艺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能力。

区域产业对接

学校紧密对接椒江美容美发、婚庆、眼镜等产业,形成专业集群。形象设计专业为当地婚庆行业输送人才,而无人机专业服务于农用机械领域,实现创意设计与技术应用的产业落地。

四、校园文化与技术氛围营造

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展示活动

在“大国匠心”技能展示活动中,学生不仅表演国风走秀、茶艺等传统项目,还展示无人机操控、智能补水系统设计等科技作品。此类活动凸显了“尚善”校训下技术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并重。

数字化校园建设

学校参与椒江“数智椒江”文创项目,利用3D裸眼视频、水雾投影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展馆,学生作品如《时光纹韵》丝巾设计已通过数字化平台推向市场,体现了技术对文化传播的助力。

五、师资与教学模式的革新

“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聘请产业教授和技能大师,如与台绣等企业合作开设大师工作室,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教师团队在省级竞赛中展现跨专业协作能力,例如计算机与无人机专业教师联合开发融媒体课程。

“真问题”导向的教学

通过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如校园鱼塘智能系统设计),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审美与工程技术,例如云健小学项目中使用传感器和编程实现鱼菜共生系统的优化。

台州市艺术设计学校通过专业交叉、技术赋能、产业对接和文化浸润,构建了“创意为核、技术为翼”的育人模式。其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可通过多维融合培养既懂艺术设计又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台州市艺术设计学校(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具体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是什么

台州市艺术设计学校(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具体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如下:

专业设置

美发与形象设计

该专业是学校的省级示范专业,创办于2007年,是浙江省名专业和台州市示范实训基地。专业方向包括影楼化妆、美容、美甲和形象设计等,旨在培养美容美发企业经营与管理、广告宣传、公关形象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涵盖素描、盘发造型、化妆基础、服饰设计、生活化妆造型、影楼化妆造型、舞台影视造型等。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添翼航空班)

该专业培养无人机操控、维护及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影视航拍、新闻航拍、公安系统、国土测绘、电力巡航等工作,也可在无人机生产、应用及设计类企业担任无人机设备工程师。

课程包括基础物理、电工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无人机原理与构造、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CAD制图、无人机模拟飞行、无人机组装维修实训等。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

该专业培养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及维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现代服务业需求。

计算机应用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行业的需求。

电子商务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运营及管理知识,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

工艺美术

该专业以绘画、书法、手工制作和篆刻等为主要教学导向,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数字影像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影像处理及制作技能,适应现代传媒行业的需求。

产品设计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产品设计及开发技能,适应现代制造业需求。

实训设施

学校拥有丰富的实训设施,包括:

形象设计实训室14间

台州市艺术设计学校(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创意与技术的融合

计算机机房组9间

商贸实训室6间

空调组实训室8间

德育组实训室5间

艺术组实训室5间

无人机组实训教室3间

图书馆2间

开放式书吧10间

微格教室1间

心理咨询室1间。

就业方向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提供定向培养,确保学生就业率高。毕业生可从事美容美发经营与管理、广告宣传、公关形象设计等工作,也可自主创业或进入相关行业就业。

办学特色

学校以“尚善文化”为核心,注重学生品德与技能的培养,致力于打造“至善”职业教育品牌。学校还通过跨专业互动、资源集成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的省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具体有哪些产教融合的案例

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同时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产教融合案例:

重庆市健康学院与生物医药企业的合作

重庆市健康学院依托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园,与太极集团、华兰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共同建立了重庆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这一合作充分利用了产教联合体的优势,推动了校企协同创新,促进了学生在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学习和实践。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嘉环学院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嘉环学院通过引入企业资本投资办学,建立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这种模式不仅调动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还通过企业的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优化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并推动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同时将企业的实际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还为企业节约了招聘和培训成本。

台州市黄岩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电机转子安装技术合作

台州市黄岩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传统电机转子安装技术中的精度低、合格率差等问题。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将企业资源引入教学,建立了实训基地,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的联合办学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围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强化校企结合。这种模式不仅提供了设备、资金和技术支持,还通过品牌赋能等方式推动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

广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广州市在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入选了多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广州市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山东职业院校的定制化培训课程

山东的职业院校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满足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日语专业与佛山市南海五蕴家具有限公司的合作

日语专业学生为企业提供笔译服务,双方互学共进。企业举办日本企业管理知识讲座并提供实习岗位,学校师生为企业完成翻译工作。这种合作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职场素养,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汽车工程系与洪榜集团的合作

汽车工程系与洪榜集团合作,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学内容。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推动了学校课程体系的优化。

这些案例表明,学校与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接。

学校在技术实训设备方面的具体投入和建设情况如何

学校在技术实训设备方面的具体投入和建设情况如下:

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近三年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完善了实训场室的设备设施,极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目前,学校建有15个实训中心(基地)、110个实训室,其中包括6个集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产教研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6000万元。

许昌市凤鸣机电工程职业学校

学校与企业合作,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升级。在计算机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等专业中新增模拟工作室和实验室等功能区,并引入智能化农机设备电子屏展示区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扩展区。学校还购置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大数据存储设备以及新型农机设备检测仪器等,以满足大数据处理和企业级软件开发需求。

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按照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的标准,及时充实了数控加工及CAD/CAM一体化、机加工、钳工、维修电工及PLC变频、自动控制项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先进实训设备设施。通过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服装设计等实训室。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

学校近三年总投资900万元用于实训室建设,包括建设一栋3000平米的实训楼,以及购置汽车、化工、机械、幼师、电工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设备。这些投入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和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赣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投入700余万元建成模具实习实训车间、汽车维修技术实训车间等,并新增设备投入500万元,使各专业实训设备达到先进水平。特别是汽车维修技术实训车间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基地。

辽宁工贸学校

学校近三年投入800余万元购置先进实验和实训设备,如模拟通风实验设备、现代化矿井模拟系统等。学校建有8大校内实训基地及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覆盖机械类、电气类、采矿技术等多个专业,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

广安电力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在2023年加大了对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的投入,包括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引进先进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学校新建了电工实训室,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384.6万元。

学生参与的文创设计和竞赛活动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果

学生参与的文创设计和竞赛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文创设计大赛

首届校园文创设计大赛: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于2024年11月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创设计大赛,设有新生录取通知书、军训训练服、文创产品三个赛道。共收到全校学生投稿的102份设计作品,经过初评、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8个,以及学生最喜欢的文创作品3个。

“创想璀璨”文创设计大赛:我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院于2023年12月举办了“创想璀璨”文创设计大赛,吸引了70位选手参与,共提交87份作品。通过初赛和决赛的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在答辩环节中展示了参赛者的创意与设计能力。

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赛区暨“万泉杯”2023文化创意大赛:北京培黎职业学院艺术传媒系师生参加了该赛事,荣获文旅“设计海淀”特别赛道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优秀奖两个,并获得最佳合作单位奖。

第九届“华灿奖”大赛: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该赛事,其中IP类文创开发设计组荣获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三等奖2个。

首届“我的大学校园”作品创意设计大赛:淮南联合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2024年11月举办了该赛事,分为创意手工制作、绘画书法、PPT创意设计和创意微视频四个类别,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

文创设计成果展示与推广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文创设计成果,包括:

作品展览:举办文创设计作品展,将学生的设计成果展示给全校师生和家长,提升作品影响力。

文化节活动:结合学校文化节开展文创设计专题活动,如创意市集、现场设计等,吸引更多人参与。

线上展示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学校文创设计的展示页面,扩大影响力。

文创设计与文化传承结合

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将地域文化、校园文化与个性化元素融入文创设计中。例如:

涵江区实验小学的“我为校园做文创”项目:通过收集资料、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特色,确定文创设计思路。

祁连山国家公园文创大赛: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系带领学生参与该赛事,旨在促进高校与国家公园的交流合作,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竞赛成果与荣誉

学生在各类文创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河北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室内空间设计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三等奖4项。

我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该学院学生在多个类别中获奖,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校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作品的市场推广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作品的市场推广。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策略:

数字化平台建设

学校可以建立校园文化数字化平台,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传播校园文化,展示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师生的优秀作品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营造浓厚的数字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网站、信息发布屏等平台展示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和师生的优秀作品,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内容创新与互动体验

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建设“非遗数字工坊”,复原敦煌壁画的绘制过程,让古老艺术在数字世界中重焕生机。利用VR技术开展“云游故宫”研学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校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故宫的宏伟与历史底蕴。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文化场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文化魅力。南昌大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文化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体验校园文化。

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

结合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云展览、数字文博、虚拟演出、全息技术等手段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

探索实施区域内学校与艺术场馆合作交流,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场馆,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塑造。

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推广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文化需求,优化内容策略。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传播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如微电影、短视频等,吸引学生关注。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行为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文化内容推荐,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美育资源整合

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艺术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促进美育成果互鉴和文化创新。

通过线上社区如网络教学平台、香樟家园等,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广阔空间,拓宽师生的文化视野。

创新性展示与传播

利用电子云屏、官方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实时传递校园资讯,让校园文化在数字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

通过创新性地将校歌旋律作为上下课铃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特色相结合,营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通过全院动员、大众参与的推广策略,发挥教职员工及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逐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

开展数字创意比赛、编程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创新内容、利用前沿技术、整合社会美育资源、利用数据分析、举办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作品的市场推广。

文章标题:台州市艺术设计学校(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创意与技术的融合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07.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