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的新动力

作者:admin时间:2025-04-05 14:24:00

摘要: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多维度创新和改革,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办学实力与硬件升级基础设施...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多维度创新和改革,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实力与硬件升级

基础设施扩建

学校于2024年完成一期扩建工程(占地42亩,投资1.76亿元),新增教学实训楼、宿舍楼等设施,显著改善办学条件。二期工程(总投资3.03亿元)持续推进,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缓解当地初中毕业生“就读难”问题。扩建后的校园将容纳1900多名学生,配备智能化管理与人性化设施。

省级荣誉与定位

学校是浙江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A类)校、信息化标杆校,并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确立了“市内领先、全省有影响”的发展目标。

二、教育教学创新

产教融合与专业优化

对接地方产业:围绕泰顺县“茶、石、酒水”等支柱产业,开设现代农艺技术、石雕工艺、茶叶生产等特色专业,形成“专业链服务产业链”的格局。

校企合作深化:与泰顺石文化创意园、旅游协会等40余家企业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2024年与山友企业签署协议,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公共基础+专业核心+方向课程+拓展选修”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时占比超50%,并融入“1+X证书”试点,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开发55个精品课程,在省级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发布虚拟仿真资源、网络同步课程,三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数学、会计等学科,实现教学方式创新。

三、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

师资力量提升

2024年新增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人,市级新锐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1.1%。通过师德培训、企业专家入校授课等机制,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

竞赛与就业成果

学生竞赛:2024年学生在省市县级比赛中获奖367人次,教师获奖398人次。

就业质量:初次就业月收入与满意度显著提升,就业率达99.38%,毕业生活跃于本地农业、旅游、建筑等领域,助力乡村振兴。

升学通道: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比例达72.3%,2024年6名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本科院校。

四、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技能培训与乡村振兴

学校举办烟花爆竹、茶叶种植、石雕工艺等36类社会培训,2024年培训超3500人次,助力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和产业升级。成立“劳模工匠学院”,联合县总工会培养技术工人,服务经济转型。

非遗传承与特色文化

设立非遗社团(如蝴蝶标本社)、开发《泰顺石雕》等校本课程,推动石雕技艺、手工制茶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强化文化保护与创新。

五、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学校以“技能浙江”“共同富裕”为导向,落实“三教”改革,推进“泰职模式”建设,目标成为兼具区域特色与全省影响力的高水平中职学校。未来将新增酒水、汽车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经验,持续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硬件升级、产教融合、教学创新、社会服务等举措,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其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经济与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活力与价值。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具体扩建工程细节是什么,包括时间表和预计完成日期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扩建工程分为两期进行,具体细节如下:

第一期扩建工程

项目背景与规模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一期扩建工程位于县城北片区,紧邻泰顺县教育局和泰顺中学。

项目占地42亩,建筑面积31121.54平方米,包括2幢教学实训楼、3幢学生宿舍楼和1幢食堂。

项目总投资约1.76亿元,财政投资1.756亿元。

建设内容

包括3幢教学实训楼、3幢学生宿舍楼和1幢食堂,可容纳1900多名学生。

宿舍楼配备独立卫生间、干湿分离洗漱区和大阳台等人性化设施。

时间表

土石方工程于2020年11月开工。

主体建筑工程于2021年7月开工。

2023年9月,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

预计完成日期

一期工程预计于2023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

第二期扩建工程

项目背景与规模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扩建工程位于罗阳镇文星路49号。

项目总用地面积42923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47384平方米,包括康旅艺术中心、汽修计算机中心、图书馆报告厅综合楼、体育馆、连廊、门卫室、400米标准跑道操场及地下停车场等。

项目总投资约3.04亿元,其中建筑费用约2.65亿元。

建设内容

二期工程包括康旅艺术中心、汽修计算机中心、图书馆报告厅综合楼、体育馆、连廊、门卫室、400米标准跑道操场及地下停车场等。

时间表

二期工程的招标公告发布于2024年7月8日。

中标单位浙江锐信建设工程公司于2024年8月8日中标,工期为840个日历天。

根据工期计算,预计二期工程将于2025年8月完工。

预计完成日期

二期工程预计于2025年8月全面投入使用。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扩建工程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9月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增了教学实训楼、学生宿舍楼和食堂等设施,可容纳1900多名学生。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的新动力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哪些具体案例,以及这些合作如何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具体案例及其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如下: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学校与38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18家为紧密型合作企业。这些合作涵盖了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等多个方面。

具体合作案例

香厅巨溪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学校与该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共建专业课程和共享实训基地。通过工学订单和培养方式,学校积极安排实习生到企业顶岗实习,2021年有195名学生在实习,其中推荐给该企业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1.5%。

泰顺泰之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学校与该公司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和专业课程建设。

石雕(泰顺)文化创意园:学校与该园区共同制定泰顺石地方标准规范,开发新品种,推动技术成果向中小微企业推广。

食茶源企业:学校与食茶源企业联合举办校园直播启动活动,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通过直播电商教育,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校结合各专业特点和企业岗位需求,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双元制”教学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岗位主导型”的“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顶岗实习与工作学做合一的深层次工学结合。

实习管理制度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学生实习管理的有关规定,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如《岗位实习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实施细则》等,确保学生实习就业秩序良好。2024年6月,学校在校企合作单位中安排了大量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就业服务机制

学校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2020年,学校举办了2020年校园招聘会,吸引了41家企业参与,提供了348个岗位,共有429名学生应聘。通过筛选简历、口头问询和面试,毕业生们与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意向签约。

产教融合

学校与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如香厅巨溪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泰顺泰之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共建专业课程和共享实训基地。通过工学订单和培养方式,学校积极安排实习生到企业顶岗实习,2021年有195名学生在实习,其中推荐给该企业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1.5%。

多渠道合作

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如浙江宇丰水电有限公司、鸿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泰顺县人民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共建专业课程和共享实训基地。这些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还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如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就业服务机制等,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特别是在虚拟仿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上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特别是在虚拟仿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展现了显著的创新实践。这些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了多个省级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包括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截至2024年,学校新增了2个省级专题教育资源虚拟仿真项目,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操训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技能掌握能力。

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

学校积极融入智慧教育体系,通过引入5G技术、人工智能和3D打印等新技术,构建了智慧课堂和智慧教育环境。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信息化水平,还推动了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通过5G技术,学校实现了户外课堂教育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灵活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除了虚拟仿真资源,学校还通过温州教育影院发布精品课程55个,开发了省级平台上的网络同步课程和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专项,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学校注重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一系列虚拟仿真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还通过开放共享平台向其他职业学校和企业推广,促进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校创建了“虚拟互动+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初步操作,再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学习成果,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与学生能力的提升

学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新增了市级和县级的教师荣誉,同时在省市县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表明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提升师生整体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如何通过师资力量提升和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师资力量提升和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师资力量的提升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和培养高素质教师。学校每年从行业企业聘请优秀技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其教学水平。学校还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即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目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92.4%。这种师资力量的优化,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专业技能课程改革

学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并结合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技术,优化课程体系。学校将专业课程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构建了以能力本位为构建原则、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课程为载体的方向化专业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快速适应职场环境。

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实训基地和课程开发等项目。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场体验,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升了其职业适应能力。

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

学校实施了“翻转课堂”、“云班墨”、“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探索5G+课堂与户外课堂结合的劳技教育课程。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其职业适应能力。

“1+X”证书制度的推进

学校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种制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整合校园资源,开发数字资源,建设了多个省级精品数字教育资源。这些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师资力量的提升、专业技能课程改革、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特别是在技能培训和非遗传承方面的贡献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特别是在技能培训和非遗传承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以下是具体的表现:

1. 技能培训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培训,提升各类人群的技能水平。2023年,学校共开展了26期社会培训,培训人次达到4517人,其中在校培训11期,培训人次2131人;送教上门和企业合作培训14期,培训人次2198人。学校还为企业和社区提供了8次技术服务,参与社区服务活动11次,弘扬文化传承319人次。

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推行“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实践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开设了多个专业,如现代农业、建筑、旅游、计算机网络等,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2. 非遗传承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在非遗传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将非遗传承融入办学理念,开设了泰顺石雕、制茶技艺特色专业班,并通过“双师共导”模式,邀请国家级传承人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为传统与现代搭建桥梁。木偶社团在庄芷的指导下,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与现代舞蹈融合,创作了《采茶舞曲》,展现了茶山春色和畲族文化元素。

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和集团化办学,展示了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与7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一对一”指导和校园送教活动,培养了大量石雕专业人才。学校还承办了泰顺文旅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与企业共同开发文创产品。

3. 具体项目

木偶戏传承:学校将木偶戏引入校园,在艺术学部开展木偶课程,由庄芷指导非遗传承人,确保这一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畲族非遗培训:学校联合泰顺县非遗保护中心和当地,举办了畲族非遗传承培训班,鼓励妇女学习畲族手工艺品制作,促进共同富裕。

残疾人非遗培训:泰顺县残联、县文广旅体局和县人社局联合举办残疾人非遗项目培训班,提升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4. 社会贡献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不仅在技能培训和非遗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和集团化办学,展示了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弘扬文化传承。

文章标题: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的新动力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04.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