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龙港职教发展新动力
作者:admin时间:2025-04-01 00:00:03 次
摘要: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推动龙港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推动龙港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学校与温州技师学院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共富行动”,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就业或升学目标。学校还与龙港市公安局、龙港市弘帆义警协会共同签署产教融合基地协议,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新校区建设与教育资源优化
学校的新校区位于龙港新城,占地274亩,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预计容纳5400名学生。新校区的启用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学校开设了多种热门专业,如动漫与游戏制作、跨境电子商务、印刷媒体技术、学前教育等,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学校推行“本真教育”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核心模块和自选模块,并注重实训实习课程的比例,确保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人才培养与就业支持
学校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节比赛,并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落实学徒制。荣誉与社会认可
学校多次获得省级示范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全国中小学足球试点学校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这些荣誉反映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卓越表现和社会认可度。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德育积分制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服务地方经济与产业升级
学校紧密结合龙港市的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紧缺专业,并通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学校每年为电子信息产业输送大量技术工人,满足了当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新校区建设、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多方面的努力,成为推动龙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这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也为龙港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温州技师学院合作的“技能提升共富行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和措施:
一体化培养模式: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职)与温州技师学院实行一体化培养,以技师培育为目标,开展“技能提升共富行动”。
该行动面向温州市范围内招收约1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采用“3+3”或“3+2”办班模式。学生在中职完成3年中等职业教育学习后,可选择在龙港市就业(推送就业岗位)、创业,或经温州技师学院考核后直接升学,进入温州技师学院完成2-3年高技能阶段学习(考取高级工或技师证书)。
产教融合与专业设置:
产教融合、按需设置专业、深化职教融通,以龙港产业发展为导向,实行一体化培养。
温州技师学院与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通过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衔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学历教育。
就业与创业支持:
中职毕业学生可自愿选择在龙港市就业(推送就业岗位)、创业,或经温州技师学院考核后直接升学,进入温州技师学院完成高技能阶段学习。
温州技师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了大量高素养技能劳动者,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支持。
技能提升与证书获取:
学生在完成中职教育后,有机会考取高级工或技师证书,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温州技师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深化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温州技师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深度融合。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印刷机长”培育工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跨区域的印刷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实践机会。
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
龙港市通过“共富赶考”行动,扎实开展“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提升计划”行动,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温州技师学院通过与多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新校区建设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进行了显著的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
新校区位于龙港新城,总建筑面积较大,包括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食堂、报告厅以及运动区等设施。其中,教学区由4组围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楼组成,涵盖教育类、财经类、信息技术类和轻纺类等专业,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空间。运动区设有2层风雨操场和室外场地,配备了400米跑道,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园环境优化
新校区的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完善的设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宜学宜居的环境。学校专门成立了基建专班,与施工方紧密沟通,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训室建设同步推进。硬件设施提升
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硬件设施的升级。投入78万元用于电子实训室建设,增加了学校机房面积27.3平方米,并购置了近3万元的改卷系统,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还引进了浙江省现代化标准学校的相关设施,如计算机教室、心理咨询室等,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将校内实训基地包装成企业生产车间,并吸收企业的“7S”管理理念,实现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高效对接。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缩短了他们进入职场的适应期。教育质量与服务保障
新校区的建设不仅提升了硬件设施,还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开设了多种社会培训项目,如家政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等,每年培训人数达数千人次。学校还通过举办就业推介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整体规划与未来发展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新校区建设是龙港市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优化设施布局和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龙港市教育事业迈入了新的阶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成效如下:
校企合作与双导师制:
学校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双导师制”模式,即学校专业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技术骨干负责实践技能教学,实现“双向挂职”。
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大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见习与实习:
学生通过在企业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将专业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确保学生在真实岗位上进行技能训练。
学校与企业签订勤工俭学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丰富社会阅历,增加工作经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校企共同体建设: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徒培养方案,探索多种试点模式,如产业学院嵌入式、全程整体式等。
学校与浙江光融电子有限公司确定为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和实习基地。
现代学徒制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了现代学徒制管理机构(设在教务处),负责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学校开发应用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特定职业知识及其理解力和运用能力。
学生能力提升:
现代学徒制试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多项一等奖,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就业率与社会认可: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企业满意率及工资待遇均高于未参加的学生。
教师成长与发展:
教师通过到企业指导学生实践、接受企业培训等方式,加速成长,成为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深化: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共同体,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1+3+1”育人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并实施了“1+3+1”育人模式,即以学校为主导(第一个“1”),联合行业(如龙港印刷协会)和企业(如浙江新雅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第三个“1”),并结合、高校等多方资源力量,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还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例如与龙港印刷协会、浙江新雅印刷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建设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掌握行业前沿技能,并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学校还与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教师,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
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紧密贴合行业职业标准。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课程中,学校完全按照职业标准设计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行业所需的技能。这种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增强了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警校企三方合作,进一步拓展了产教融合的深度。与龙港市公安局和龙港市弘义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署协议,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推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与北京印刷学院、浙工贸等院校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升学和深造的机会,同时增强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学生竞赛与荣誉
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学校有12名师生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奖。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也证明了学生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出的高水平技能。就业成果显著
学校首届毕业生中,已有十余人在杭州无人机企业就业,甚至有人创办了龙港大疆无人机维修工作室。这表明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从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
学校紧密围绕龙港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开设了多个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如机电类、信息类、印刷类、经贸类、幼师类、体艺类等。这些专业涵盖了动漫与游戏制作、跨境电子商务、印刷媒体技术、学前教育、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设计等多个领域。
学校还积极创办新兴应用型专业,培养紧缺技能型人才。
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制定了“本真”教育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四大板块,并开设了多种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强调“教中学、做中学、理论与技能一体化教学”。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引入职业典型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还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鼓励企业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习、实训环节。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北京印刷学院、浙工贸等院校推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学校与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高水平技术人才担任教师,为龙港印刷包装企业输送了大量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引领性人才。
学校还与印刷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设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培养印刷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学校积极打造“一县一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学校构建了“三级三融”特色体系,促进专业与专业、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打通升学、就业和技术深造的三条通道。
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成了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通过这些措施,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办学水平,还为龙港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
文章标题: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龙港职教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