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 周巷职教发展新引擎
作者:admin时间:2025-03-31 23:54:12 次
摘要: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推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学校以“雁文化”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
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推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学校以“雁文化”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设置和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常规教学管理、目标达成法、实验班建设等,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2019年学校通过召开动员会、家长会和教师会,组建重点辅导团队,并与名校教师结对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年高考本科上线4人,电子电工专业本科目标达成率100%。学校还注重德育工作,开设了5门德育课程,涵盖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方面,学校紧跟市场需求,开设了“智能家电制造”和“智能物流”等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均为浙江省重点发展专业。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如宁波亿欧电器有限公司和宁波一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现代学徒制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还成立了“雁引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周巷职教雏雁创新实验室在5年内获得了4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包括国家级一等奖1个和省级一等奖4个。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在学生发展方面,学校注重就业率和升学率的提升。2020年,学校的就业率达到100%,初次就业起薪稳定。学校与多所本科院校建立了升学实验班,为学生提供了中高职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通过优化教学管理、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专业设置和强化德育工作,成功打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学校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也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示范。
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在德育课程的实施方法和成效方面,采取了多种创新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实施方法: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学校开设了五门德育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共计10学分。必修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选修课程则有《心理健康》和《礼仪修养》。这些课程内容涵盖了职业规划、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核两翼”管理模式
学校采用“一核两翼”的管理模式,以“雁文化”为核心,辅以“滴水工程”和准军事化管理作为两翼。其中,“雁文化”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文化浸润让学生形成阳光、自信、向上的性格特质;“滴水工程”则通过日常细节的德育渗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准军事化管理
学校从新生军训开始,推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团队化打造和规范化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纪律性,还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思政课堂与德育结合
学校每周开展班级主题班会,并每半个月更新班级黑板报,鼓励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班会、课堂等各个环节。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配备了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专职德育教师,并通过“教师教学量化考核”和“学生课堂量化考核”的方式,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生活化德育理念
学校注重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生活化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品德。学校推行7S管理,要求物品定位有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德育科研与创新
学校重视德育科研工作,鼓励德育工作者进行创新探索,并通过“一校一品”的创建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成效分析: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和“雁文化”的浸润,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纪律性和核心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还通过德育课程和生活化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的“雁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通过文化浸润和团队协作教育,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教师队伍专业化
专职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通过量化考核机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专业水平。社会认可度高
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慈溪职高(包括周巷职高)曾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并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创新的管理模式以及强大的教师队伍支持,实现了德育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深入实施。
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通过多种模式和具体案例,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以下从合作模式和具体案例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周巷职业高级中学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月立集团、爱家电器、凯波集团等企业合作,明确成长目标,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这种模式有效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时间,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现代学徒制
学校采用现代学徒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期间,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和技能训练,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周巷职高与宁波亿欧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并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纪律意识。联合实验室与创新项目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验室或工作室,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周巷职高与宁波北斗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智能面板,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节省成本;学校还与深圳创新设计院合作成立工作室,推动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
学校与宁波慈溪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协同培养交通技能人才。这种合作打破了校企之间的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教育质量,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多维度合作机制
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学校与月立集团成立设计工作室,通过定向就业和明确成长目标的方式,促进校企双赢。月立集团合作案例
周巷职高与月立集团的合作是典型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并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实习报告,并融入企业生活。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纪律意识。亿欧电器有限公司合作案例
学校与亿欧电器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智能面板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学校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前沿技术。慈溪交通集团合作案例
学校与慈溪交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交通技能人才。这种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水平,并为地方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宁波亿欧电器有限公司实习案例
学校每年安排学生到亿欧电器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相关技能,完成任务,并撰写实习报告。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雏雁创新实验室案例
学校与宁波北斗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雏雁创新实验室。通过技术创新,学校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前沿技术。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通过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联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协议等多种模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实现了校企双赢。学校与月立集团、亿欧电器等企业的合作案例充分体现了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而与慈溪交通集团的合作则展示了产教融合协议的成效。
周巷职教雏雁创新实验室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表现突出,其成果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上,还深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竞赛实践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中。
雏雁创新实验室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验室与宁波北斗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智能面板,通过技术创新将企业制造成本降低了40%(每套节省约500元)。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从而增强其实践能力。
雏雁创新实验室的成果显著地体现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上。实验室团队在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和电子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实验室还培养了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参赛能力,尽管最终仅获得铜奖,但其参赛作品“智能羽毛球发球机器人”展示了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的潜力。
雏雁创新实验室还通过竞赛和实践推动了教学改革。实验室指导教师冯其钢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在多个比赛中获奖,这些成绩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也为学校赢得了“浙江省创新实验室”等称号。实验室通过自主研发硬件设备,解决了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雏雁创新实验室的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体现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创新上。实验室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自主开发了创新创业教材,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使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实验室还通过雁队模式,将新技术学习内容引入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实践型培训师的问题,提高了教学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周巷职教雏雁创新实验室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十分全面,不仅在技术开发和企业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通过竞赛、教学模式创新和课程开发,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通过多种方式和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具体如下:
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月立、爱家电器、凯波集团、亿欧、一彬、奥云德等企业。这些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还使学生能够直接进入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操作和学习。在2020年9月至11月期间,学校组织了383名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进行锻炼和学习,完成岗位技能任务,并提交实习报告。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迅速融入企业生活,从准员工的角度出发,参与准出勤、食堂任务和生产任务等。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学生不仅完善了专业理论知识,还强化了专业操作技能,提升了创新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学生的执行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纪律观念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校企联合模式:
学校采用校企联合模式,与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雁引工作室,植入前沿科技及特色人才岗位需求的企业课程,满足学生升学需求。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有智能制造(智慧家电)实训基地、智慧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和电商综合实训基地等12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多层级课程和理论实践结合:
学校通过多层级课程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并开展前沿技术讲座、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职业素养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见习和顶岗实习:
学校通过见习、现代学徒制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辅导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岗位迁移能力。雁文化:
学校的雁文化建设有效激发了团队凝聚力,许多学生在就业后表现出色,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凯波集团的班长表扬了周巷职高的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创新实验室和竞赛:
学校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并积极利用暑假时间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如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宁波市文明风采“中职杯”比赛等,进一步提升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产教融合:
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宁波慈溪交通集团等单位合作,协同培养交通技能人才。这种合作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提升了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示范,具体如下:
校企合作模式:
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和课程。学校与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了雁引智慧工坊,搭建了创新育人平台,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学校还与宁波慈溪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交通技能人才。这些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多层次课程体系:
学校采用系统的多层级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步构建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每个专业知识能力阶段,学校都开设典型企业应用型项目开发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培养:
学校通过开展前沿技术讲座、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并辅以支教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陈雅萍名师工作室的支教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周巷职高的雏雁创新创业实验室是慈溪市首批创新实验室之一,由冯其钢老师全面负责。在近五年的创新发明大赛中,学校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提升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教材建设与选用:
学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编写和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学校采用国家规划教材和省课改教材,部分选修课使用校本教材,以满足教学需求。这种教材建设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能手和专家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大雁师资培养工程”,学校培养了多位技能大师和优秀教师。这种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发展与就业:
学校通过见习、现代学徒制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辅导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岗位迁移能力。学校与多家企业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升学实验班和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社会服务与贡献:
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口支援和服务抗疫等活动,学校展示了其在社会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在职业教育改革中通过校企合作、多层次课程体系、职业素养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与就业以及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努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示范。
文章标题: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 周巷职教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