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 特色职业课程设置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7 22:34:56 次
摘要: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在特色职业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课程体系架构分层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在特色职业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课程体系架构
分层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严格按国家标准开设,并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国家安全教育等特色选修课。专业课程细分为专业平台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形成由浅入深的递进式培养路径,注重职业能力与精神的融合。
实践导向教学
各专业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比超50%,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如省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项目等,强化技能实操能力。同时融入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工匠意识。
二、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
省级重点专业群
数控技术应用(省级示范专业、市级重点专业群)
电子与信息技术(省级品牌专业,含物联网工程技术方向)
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市级示范专业)
市级精品课程
包括《数控设备与编程》《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电器及PLC控制技术》《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等,覆盖加工制造、信息技术领域。
三、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校企协同育人
与50多家企业合作共建8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如与锡山经济开发区企业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就业率100%。
国际项目对接
引进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四、职业素养与拓展课程
职业发展课程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必修课,辅以创业设计竞赛、专家讲座,强化“一专多能”能力,提升岗位迁移适应性。
特色选修课程
设置航空服务、酒店管理等行业接轨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开设西点制作、咖啡制作等生活技能类选修课,满足多样化兴趣需求。
五、教学创新与服务延伸
课程思政融合
语文、历史等基础课融入劳模精神、传统工艺专题,如“职场应用写作”“精湛的传统工艺”模块,强化职业价值观。
社会服务功能
通过技术培训、企业咨询、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将课程成果反哺区域经济发展。
该校以“精优特强”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专业集群+精品课程+产教融合+素养拓展”四位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充分响应区域产业升级需求,为学生提供从技能训练到职业发展的全链条支持。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有哪些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锡山中专)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共建企业学院
锡山中专与无锡王道科技有限公司和无锡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分别共建了企业学院。这些企业学院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并开展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等。王道科技与锡山中专共建的企业学院旨在开发课程资源、开设专业培训,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协同育人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建了多个实训基地,如数控技术、机加工、电子电工等实训平台,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和技术开发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制项目
锡山中专与多家企业探索现代学徒制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学校与江苏大明、同方计算机、鹰普(我国)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学校制定了《2019—2022 校企合作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校企合作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通过岗位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岗位课程,并联合编写校企合作教材。
产教融合的多样化实践
学校注重将产业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通过“走进企业零距离”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加深对专业岗位的理解。
国际职教合作
锡山中专还积极拓展国际职教合作,引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和先进技术,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锡山中专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包括共建企业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学徒制项目、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以及国际职教合作在内的多样化合作模式。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特色职业课程的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如何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的特色职业课程在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表现优异,具体分析如下:
就业率:
锡山中专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的就业率为97.07%,2023年的本地就业率达到96.67%。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高达90%,本地就业率超过93%。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在培养学生就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成效。
就业质量:
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2022年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达到93.4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满意度也较高,分别为92.32%和94.56%。这些数据表明,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就业率,还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并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学校开设了多个专业,包括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等,并且与地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开发了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教程。学校的专业设置如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等,均为省级示范或重点专业,体现了学校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技能大赛与升学支持: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在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为学生提供升学支持,例如2021-2022学年有487名学生升入各类高校,占毕业生总数的83.68%。这表明学校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也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获取新工艺和技术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的特色职业课程在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表现突出,学校通过专业设置、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和升学支持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在国际项目对接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果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在国际项目对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国际化视野和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团队。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协会我国地区官方授权机构——正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平台搭建、课程证书引进、师资联合培养、学生专业定向培训、海外实习与就业等多方面合作,推动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活动:学校积极参与首届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搭建了新通道,加强了与国际行业的开放合作与交流。
国际课程体系对接:学校注重国际通用课程体系的对接,通过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院校合作,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优质课程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还通过对接华为、西门子、思科等24项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80%的课程达到国际资格证书的认证要求。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尝试与韩国亚洲大学合作办学,引进德国AHK认证的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全球视野和国际先进技术,满足外资企业的需求。
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通过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学校签订友好协议,开展互派交流、线上教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意识和能力。
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学校通过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机会,如对接华为、西门子、思科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如何融入劳模精神和传统工艺专题到基础课程中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将劳模精神和传统工艺专题融入基础课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设置与劳动教育结合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内容包括农耕体验、家用电器清洗维护等,同时邀请劳模进校园开展活动。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要点,提高劳动素养。
创新课程场景与实践教学
学校通过将精品公开课带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非遗工作室等实际工作环境中,设计沉浸式劳动教育宣讲课程。《我与稻田的故事》《从普通制版工到全国技能大师》等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体验,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
学校注重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和第二课堂。在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课程中,通过编写《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校本教材,将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劳动精神、劳动观等思政元素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劳模精神的传播与教育
学校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如“五四”评优表彰大会、“弘扬雷锋精神 领航轻工争做先锋”系列活动)选树典型劳模,激励学生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学校还聘请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德育导师,营造学习劳模、弘扬劳模精神的良好氛围。
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
学校积极构建课程思政示范课,将职业价值、爱国情怀、我国精神、劳模精神等融入教学内容。通过专业文化与工匠精神的融合研究,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
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
学校依托本地资源和特色,开发自主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师特长和学生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内设立劳模工作室,邀请优秀技能工匠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工匠精神。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特色选修课程(如西点制作、咖啡制作)的开设情况和学生反馈如何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开设了特色选修课程,包括西点制作和咖啡制作等。这些课程主要围绕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西点制作课程
西点制作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实际操作的各个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西式面点制作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流程,熟练运用相关设备与工具,并能够完成各类西点的制作与创新设计。课程还强调了对西点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对食品安全和卫生规范的遵守。课程还包括蛋糕、饼干、面包等基础西点的制作,以及装饰设计与创新制作。
咖啡制作课程
咖啡制作课程则侧重于咖啡豆的种植、研磨、拉花技术以及咖啡知识的学习。课程内容包括咖啡设备的使用、咖啡种类的鉴别以及咖啡调制方法等。这些课程不仅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反馈
根据证据显示,学生对这些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一次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对蛋挞的制作尤为感兴趣,从打蛋、和面到烤制,整个过程都由学生亲自操作并品尝到最终成品。这表明学生不仅对课程内容感兴趣,而且在实践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课程设置与评价
课程设置上,学校提供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多层次班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程考核标准明确,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
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的特色选修课程(如西点制作、咖啡制作)不仅内容全面、结构合理,而且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
文章标题:锡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校 特色职业课程设置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499.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