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 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
作者:admin时间:2025-03-31 23:56:20 次
摘要: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和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是浙江省嵊州市在越剧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越剧艺术的教育、研究、保护和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嵊州市越剧艺...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和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是浙江省嵊州市在越剧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越剧艺术的教育、研究、保护和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是一所由嵊州市人民主办的公立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其前身是1955年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等人倡导建立的“越剧之家”,后经过多次扩建和更名,于2010年更名为“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学校以培养越剧专业人才为核心,被誉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是全国唯一一所为越剧而建的艺术学校。学校设有多个教学与研究基地,包括“中国戏曲学院越剧教学基地”、“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浙江音乐学院附属越剧学校”等,这些基地为越剧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学校还开设了“非遗传承人班”,通过高层次的教学模式培养越剧人才,并多次获得全国性比赛奖项。
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
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位于嵊州市剡湖街道越承路1号,依托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而设立,是嵊州市普及、传承和发展越剧艺术的重要场所。该基地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回眸亦然”黄梅戏培训班等,扩大了越剧的社会影响力,并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特色与成就
教育与人才培养:学校致力于培养越剧专业人才,设有大专层次的教学课程,并与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合作,采用大师坐镇教学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文化传承与推广:学校通过举办各类演出活动,如《魅力越剧》等项目,将经典与现代相结合,推动越剧文化的传播。
非遗保护与研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基地”,学校承担着保护和研究越剧文化的重要职责,并通过教学实践基地和生源基地的角色,推动越剧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和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共同构成了嵊州越剧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系。学校不仅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合作项目,推动了越剧文化的普及与创新。这些努力使得嵊州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越剧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中心。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招生条件和录取标准如下:
招生对象
学校主要招收女生,符合当地高中报名条件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且需具备一定的艺术专业基础。
部分联合招生项目(如与浙江音乐学院合作的中本一体化项目)则面向全国范围招生,但同样要求考生为女生。
身体条件
身心健康,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身高不低于160cm,无缺陷,无色弱色盲,形象良好。
专业要求
因戏曲表演专业的特殊性,学校要求有意报考的专业考生需提前进行面试,面试内容包括歌曲演唱、语言表达、形体模仿和现场表演等。
面试成绩合格线为60分(含)以上,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录取流程。
录取规则
学校按照“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的原则进行招生,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中职入学及升本科入学均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录取。专业面试成绩合格后,根据中考成绩、志愿分地市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对于符合国家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加分政策的考生,学校会按照加分后的总成绩降序排列,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其他要求
学校对体检有明确要求,必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学校实行新生试读制度,试读期为三星期,不适合就读的学生将办理学籍转校手续。
学费与资助
学校学费全免,住宿费、生活费、杂费自理。家庭贫困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
招生计划
学校提供三年制中专和三年制(3+4中本一体化)戏曲表演(越剧)专业。
2024年计划招收300名学生,其中三年制中专班200人,3+4中本一体化班100人。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招生条件严格,注重学生的身体条件、艺术基础和面试表现。
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每年举办的主要活动包括以下几类:
越剧节庆活动
嵊州每年都会举办越剧相关的大型节庆活动,例如“越剧文化年”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以“嵊州村越”为主线,串联起多个子活动,如越剧国潮周、纪念越剧诞辰118周年系列活动、越剧邮票首发、越剧文化生态保护研讨、新时代越剧精品创演、越剧进高校、复活古戏台活动和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旨在提升越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推动越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剧票友擂台赛
自2001年起,嵊州每年都会举办“中国·嵊州越剧节”,其中包含全国越剧票友擂台赛。这一赛事已成为全国性的品牌项目,并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越剧文化普及与培训
嵊州越剧传承基地还开展了一系列越剧普及和培训活动。“回眸亦然”黄梅戏培训、化妆培训、基功培训、剧目培训和唱腔培训等课程,旨在提高学员的越剧表演技能和艺术修养。还有“村越”乡村联赛、“小小越剧讲解员比赛”以及“越剧村晚”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展示平台。越剧惠民演出
每月27日和每周六,嵊州都会组织“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周末剧场乡村行”等群众性活动,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越剧演出。越剧艺术交流与推广
嵊州还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如邀请著名越剧艺术家指导学生、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等,进一步推广越剧艺术。嵊州越剧艺术中心还承办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参与。文化保护与创新
嵊州注重越剧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例如修复古戏台、保护越剧遗产地及史迹遗存,并通过创作新剧目如《汉文皇后》《大义夫人》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内容丰富多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联合办学与教学实践
嵊州越艺校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开设了越剧本科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的越剧艺术人才。中国戏曲学院派专家到越艺校讲学授课,并允许嵊州市推荐学生参加中国戏曲学院自主招生考试。越剧本科班的学生在越艺校完成大三期间的课业与创作任务。共建教学基地
2010年,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共建了“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越剧教学基地”,并开设了“戏曲表演”、“戏曲音乐”和“戏曲文学”三个大专班。这些合作旨在培养具有传承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越剧艺术人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中国戏曲学院越剧本科班的学员在嵊州越艺校学习期间,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实践训练。嵊州越艺校也为中国戏曲学院提供教学实践服务,为越剧本科班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文化传承与创新
双方合作不仅限于教学层面,还致力于推动越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嵊州越剧艺术学校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活动,如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等,展示了越剧艺术的魅力,并进一步扩大了越剧的社会影响力。硬件设施与资源支持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得到了中国戏曲学院的大力支持,包括捐赠剧场音响、钢琴、电脑等教学设备。嵊州还设立了“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和“生源基地”,为越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长远发展规划
双方的合作不仅着眼于当前,还着眼于未来。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共同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包括扩大招生规模、提升教学质量、推动越剧教育体制改革等。这些规划旨在将嵊州打造成为中国越剧教育的高地,并为越剧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在越剧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自1962年成立以来,被誉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是培养越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为全国越剧界输送了大量人才,成为越剧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每三年一届的传承班毕业生成为各越剧团的抢手人才,全国30岁以下的越剧演员中有一半是该校毕业生。创新教学模式与实践平台
学校实施“剧目驱动教学”和“演学结合”的教学新模式,通过用剧目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学校与浙江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探索高层次戏曲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还与嵊州越剧实验之家实行校团合一,采用“教考分离”、“京教昆考”等教学方法,推动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校企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与浙江音乐学院等单位合作,设立附属越剧学校,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和艺术人才培养,扩大了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学校还与嵊州越剧团等机构合作,共同打造了越剧神话剧目和经典折子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本土越剧名家与传承人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不仅注重培养全国范围的越剧人才,也致力于本土越剧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与嵊州市城南小学合作,将越剧融入校园教育,为培养越剧后备人才打下基础。学校还通过“越剧进课堂”等方式,将越剧教育普及到青少年,激发年轻一代对越剧的兴趣。输送优秀人才至全国舞台
20年来,学校向近百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演员,其中许多已成为越剧界的知名人物。毕业于该校的越剧小生郑蒙蒙,现已成为杭州越剧院的演员,是抖音上拥有超过50万粉丝的越剧红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不仅注重传统越剧的传承,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和创新方式推广越剧。学校毕业生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抖音进行越剧表演,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使传统戏曲焕发新生。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在越剧文化普及与推广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具体如下:
建立越剧传承基地和相关设施
嵊州市通过建设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学校等基础设施,为越剧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越剧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戏曲博物馆,是越剧文物收藏、研究中心和历史教育基地,同时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基地。嵊州还依托越剧艺术学校,开展越剧教学和普及活动。举办各类活动和赛事
嵊州通过举办“村越”好声音比赛、越剧大展演等活动,将越剧文化引入农村和学校,使越剧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嵊州还定期举办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成为全国越剧界的重要年度盛会。推动越剧进校园和社区
嵊州将越剧教育纳入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出版校本课程,并在城南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融入越剧课程,培养年轻一代的越剧爱好者。通过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越剧艺术深入社区和乡村。创作优秀剧目并进行巡演
嵊州注重原创作品的创作,推出了《王羲之》《汉文皇后》《大漠梨花》等高质量剧目,并组织这些剧目进行巡演,扩大了越剧的影响力。发展越剧小镇和文旅融合
嵊州结合文旅发展,打造了越剧小镇,并启动了越剧博物馆、袁雪芬故居等文化地标建设。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越剧文化的传播,还推动了“越剧+”文化旅游线路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嵊州通过“走出去”战略,与贵阳等地的越剧团体进行交流,并在全球建立了232个“爱越小站”,实现了越剧文化的全域化传播。数字化与创新推广
嵊州还开发了“爱越剧”数字化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越剧的创新活力,并通过媒体宣传推介越剧文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嵊州市出台多项政策,设立文化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越剧创作和传承工作。非遗保护与传承
嵊州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基地”称号,并通过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等方式,推动越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嵊州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赛事举办、教育普及、文旅融合、对外交流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全面推动了越剧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文章标题: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 嵊州越剧艺术传承基地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871/1273.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