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教育优势解析

作者:admin时间:2025-03-24 21:27:02

摘要: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西宜春科技学校)作为宜春市中心城区唯一的一所公办全日制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自1984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教育优...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西宜春科技学校)作为宜春市中心城区唯一的一所公办全日制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自1984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教育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150多名在编教师,其中包括1名特级教师、38名高级教师和50名中级教师。71名专业专任教师中,有30名教师具有“双师型”学历,6人被评为宜春市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这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确保了教学质量。

专业设置丰富多样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教育优势解析

学校开设了11个专业,涵盖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公安、护理、高铁服务、高级数控模具、计算机高级数控技术和海洋运输服务等。这些专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发达地区以及本地工业园区的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了实习和就业合作协议。通过“引企入教”改革,学校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建成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还确保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

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采用“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位实践、课程教学、比赛和证书认证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实施一体化教学,探索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设施完善与环境优越

学校占地面积百余亩,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拥有两栋国标教学楼、一流的学生食堂、教师办公楼、学生公寓、环形跑道操场、图书馆和实训楼等设施。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社会服务与就业保障

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还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服务,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确保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专业设置、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完善的设施以及良好的就业保障,成功打造了一个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平台。这些优势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具体实施细节是什么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具体实施细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将“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核心理念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充分体现了岗位技能和通用技术的要求。

课程体系重构,实现岗课对接

学院根据就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设计了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不仅覆盖岗位技能,还注重通用技术的培养。在《财务共享业务处理》课程中,教学团队通过“岗课赛证”融通,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的对接。

以技能大赛为标杆,促进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是“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通过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竞赛标准和任务融入课程教学中。2023年,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健康养老照护”赛项中创造了江西省最佳成绩。

职业证书与课程融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院注重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将证书考核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1+X”证书制度,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堂革命

学院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中,采用了活页式教材,结合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进行教学。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为了更好地落实“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学院出台了《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竞赛管理规定》,设立创新大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认证。2023年学院在多个赛项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维度能力培养,提升核心素养

学院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发动机发动与检修课程中,教学内容涵盖了安全作业、职业操守、工具使用、技能操作等多个维度,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有哪些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产业学院共建等方面,具体如下:

校企合作与“中高职对接”项目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了“中高职对接”大专班,开设了学前教育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包括宜春昌黎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上海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宜春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宜春电脑城友华科技、飞扬网络等企业。这些企业为学校提供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学校共同组成专业教育指导小组,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宜春昌黎幼儿园、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宜春浙赣友好医院、宜春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宜春电脑城友华科技、飞扬网络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这些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机会,还参与了产品质量控制、品牌运作和市场营销等技术讲座,推动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经验的交流。

产业学院共建

学校与江西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国轩产业学院”,为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还与江西大有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经开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建了“锂电新能源产业工程师现场学院”,以解决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面临的问题。

订单培养与顶岗实习

学校推行订单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专业课程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校与江西长江电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了会计、文秘、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中高职衔接班。

创新创业合作

学校还与江西明月山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宜春市硒将军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润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组建中药养生技术研发中心,完成科研项目5项,开发产品10项。学校还与江西晖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低成本纳米绝热保温材料的制备技术。

其他合作形式

学校还通过“校企互聘、请进来”等方式,邀请企业专家进入课堂讲授专业课程,并定期组织企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实训和指导工作。这种形式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统计数据是怎样的

根据我整理到的资料,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统计如下:

就业率:

根据2023年的数据,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率为82.41%,截至2023年8月31日,共有6900名毕业生,其中5686人已落实去向。

2022届的就业率为82.87%。

2021届的就业率为89.25%。

2020年的数据学校通过多种就业指导和实习安排,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就业质量:

2022年,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对口就业率为90%。起薪约为3500元/月,且工作环境和岗位适应良好,流失率较低。

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对口就业率超过90%,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为89%。

行业分布与薪酬待遇:

毕业生就业行业广泛,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电子技术、医药、互联网等领域。

应届生平均工资为4700元,毕业两年后平均工资为5900元。

就业趋势与支持措施:

学校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通过实习、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和远程高等教育,以提升学历和就业竞争力。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如何确保其教学设施和环境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多种措施确保其教学设施和环境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具体如下:

先进的教学设施:

学校拥有两栋国标教学楼,每个教室都配备了闭路电视,确保教学过程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学校设有先进的实训楼,包括计算机室、钳工实训室、电子演示实验室、语音室、家电操作室、多媒体教室等,这些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

图书馆藏书量达到3万余册,订有报刊杂志100多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

舒适的宿舍条件:

学校的宿舍条件被赞誉为“乐土”,宿舍宽敞明亮,通风条件优越,配备有卫生间、床铺和书桌等生活设施,确保学生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宿舍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丰富的校园设施:

学校拥有200米环形跑道操场,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学校还设有学生食堂、教师办公楼、公寓等设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强大的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150多名在编教师,其中包括1名特级教师、38名高级教师、50多名中级教师和71名专业专任教师,30名教师具有“双师型”学历。

通过引进校外专家及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科学的教学管理:

学校建立了教学过程全程控制、教学效果全面反馈的质量监控体系,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优质课程评选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

多样化的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与旅游服务管理、高星级饭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公安、护理、高铁服务、高级数控模具等多个专业,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了多处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经常开展内容丰富、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文艺演出和社会活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安全与健康保障:

学校新增了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将安全放在首位,完善了校园监控设备,确保校园和谐平安。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成效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一些主要措施和成效:

具体措施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江西昌黎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宜春市职教中心,旨在打造区域性中等职业教育中心,服务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学校实行“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拥有100多名在编教师,其中高级讲师70名,专业课教师71名,专任教师中57人具有“双师型”学历。

学校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本地发达工业园区及世界五百强和大型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生可签订《学生就业保障合同书》。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选派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项目,提高教师的规范性和教学水平。

通过严格的管理机制,如《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方法》,将教师仪表、教学态度、关爱学生纳入考评范围,实行半封闭式军事化管理。

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形成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社会需要、初次就业率、专业评估排名”等主要评价指标,对各专业招生计划实行动态调整。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学校科学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训性指导,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工作能力。

学校注重强化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迁移能力。

质量保障措施

学校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督导评估制度,强化服务发展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确保“双主体”育人落到实处,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成效

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留园率70%,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5%。

学校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

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开设了多个现代学徒制专业,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学校积极参与职业技能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完善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等群体的资助补贴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贡献

学校通过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增强了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促进了宜春市从劳务输出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技术人才大市的转型。

文章标题: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教育优势解析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871/1147.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