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特色与成就

作者:admin时间:2025-03-15 23:47:07

摘要: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现更名为衢州理工学校)作为衢江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成就,成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以下是该校的特色与成就...

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现更名为衢州理工学校)作为衢江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成就,成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以下是该校的特色与成就的详细分析:

一、学校概况与历史沿革

衢州理工学校前身为衢江区职业技术学校和衢江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两校分别创办于1984年和1992年,均为浙江省一级重点学校。2009年,两校整合为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2020年更名为衢州理工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96540平方米,建筑面积52412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近4000人,教职工131名,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1%。

二、办学特色

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特色与成就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注重产教融合,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和集团化办学。学校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内河船舶船员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符合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还建立了“五个对接”机制(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课堂对接车间、师资对接师傅、校长对接厂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康养休闲旅游等三大专业群,涵盖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等多个专业。近年来,学校还新增了竹炭工艺等特色专业,填补了市场空白。学校推行“互联网+”课程体系,开发了874门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包括市、区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及“双师型”教师。近年来,学校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师生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获奖数百项。学校还建有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市级示范专业6个。

德育与文化教育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文明风采”、“竹真有礼”等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校通过举办艺术节、技能大赛等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

三、办学成就

升学与就业率

学校高考升学率高达97.5%,多名学生被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在就业方面,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成为多所本科院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荣誉与资质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集体”、“浙江省最美校园”、“衢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还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全国星火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等。

社会贡献

学校通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和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数千名高技能人才,并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创新与改革

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积极探索新模式,如“1+X证书制度”试点、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并举等。学校还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未来发展

衢州理工学校将继续以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为新起点,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教学质量,为衢江区乃至浙江省的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衢州理工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成就,成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衢州理工学校“五个对接”机制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成效是什么

衢州理工学校通过实施“五个对接”机制,有效推动了产教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具体实施方式和成效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专业对接产业:

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学校与开山集团、吉利汽车等100多家本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311”行动(中层以上干部年走访、服务本地企业数超100家、每年招收“订单班”学生数超过100名)来深化校企合作。

课程对接岗位:

学校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对接车间:

学校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将企业的车间搬进校园,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师资对接师傅:

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入课堂讲授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直接从企业一线获取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校长对接厂长:

学校校长与企业厂长定期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动态,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

成效

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通过“五个对接”机制,学校为企业输送了233名技能型人才,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其中,对口就业率为82.5%,本地就业率为76.5%。

提高学生就业率:

学校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通过周密安排、严格管理和规范考核,确保实习成效显著。目前有183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其中11名学生由家长自主安排实习。

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注重教学做合一,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获得社会认可:

学校牵头成立的“衢州市衢江区职业教育集团”被确认为“浙江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五个对接”机制,学校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支持,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衢州理工学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衢州理工学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取得了以下具体成果:

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

学校以“1+X证书”制度为推手,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专业、旁支的探索与研究,开发了技能拓展类课程,全面推行“1+X证书”制度。2021年修订完成了《走进竹炭》《竹炭产品生产工艺》《竹炭产品营销》等3门核心课程标准,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了8门同步课程,并编写了5门校本课程。

职业技能鉴定与证书获取:

学校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2020年,学校组织了1094人次的在校生专项能力鉴定和1+X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取得了显著成绩。

2020年,学校组织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车工、钳工、物流配送、车床数控(车工方向)四个工种的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共有697人通过鉴定,其中77人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服务与就业支持:

学校通过开放资源、技术服务、文化输出、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学生搭建考证及就业平台。

学校成功申报了电子商务1+X证书试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考证机会和就业支持。

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不断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文化课教师向专业技能方向延伸,促进专业课教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技能提升与就业竞争力:

学校实施“1+X”职业技能培育制度,许多学生一人获得多本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荣誉与认可:

学校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衢州理工学校的“文明风采”和“竹真有礼”德育活动具体内容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衢州理工学校的“文明风采”和“竹真有礼”德育活动是学校在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重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具体内容

“文明风采”竞赛:

竞赛项目:学校设置了技能、体艺等五大类70余个竞赛子项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活动形式:通过竞赛活动,学生在参与中重拾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成为衢州理工学校的主要活动之一,学生在获奖和活动的伴随下,重拾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效果:这些竞赛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竹真有礼”德育活动:

活动形式:学校以竹子为意象,通过建设竹生态教育基地、竹海大穿越、竹课程开发等途径,让学生体验“像竹子那样美丽、那样坚韧、那样清廉、那样有用”。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活动:

竹真有礼征文演讲比赛:鼓励学生撰写关于竹子的文章,并进行演讲比赛。

竹真有礼美食节:春季举办“竹真有礼”美食节,学生制作各种竹子食品,体验竹子的用途,培养学好本领的情怀。

舞龙队和十佳歌手比赛:组织舞龙队和十佳歌手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创作“衢州作揖礼” :学生创作并推广“衢州作揖礼”,这一活动受到了《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课程开发:

学校开发了“文明风采,竹真有礼”系列课程,如《追星之旅》获省优秀课程一等奖,《蓝领人》校报获全国校报评比一等奖。

与企业合作,通过冠名、讲座、展览等形式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并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开设“竹育”特色课。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文明风采”和“竹真有礼”活动,学生在技能、体艺、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品德修养:

以竹子为意象的德育活动,如“竹育文明竹韵风采”,培养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核心素养。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竹子的坚韧和清廉,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如舞龙队、十佳歌手比赛等,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还增强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心理健康:

学校通过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心理健康。

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学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衢州理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典型案例有哪些,这些合作如何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和技能提升

衢州理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典型案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合作显著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和技能提升:

订单班定向就业:

衢州理工学校与本地7家企业开设了“订单班”,这种定向就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确保了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实习并最终就业。中职学生的本地就业率从42.6%提升至70.01%。这种模式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场需求,从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构,如行业协会、商会等,实现了“五个对接”机制: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课堂对接车间、师资对接师傅、校长对接厂长。这种机制不仅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还通过企业导师的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操作,提高了技能水平。

产教融合项目:

衢州理工学校积极参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级和省级产教融合项目,如国家级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这些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实施,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课程改革与企业合作:

学校通过“三师协同”模式,即教师、企业师傅、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需求。学校开设了《走进竹炭》课程,被评为“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并被认定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这种课程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

国际交流与合作:

衢州理工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也拉职业学院合作,共建“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并参与制定《浙江(开化)艺术根雕》标准,开设国际根雕课。这种国际合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化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企业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实训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操作,提高了技能水平。

就业服务与支持:

学校通过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学校承办了衢江区2024年秋季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并举办了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提供了100多个优质就业岗位。

衢州理工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技能水平,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国际化的学习平台。

衢州理工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如何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技能培养

衢州理工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技能培养。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创新措施及其影响:

“三三德育”体系:

规范养成:通过“让一切规范成为习惯,让习惯改变人生的‘三让’养成教育”,释放学生天性,激发学生灵性,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记忆:企业进校园,建立“校中厂”,企业提供设备、负责装修及运营,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实现“准入门槛”和“考核淘汰机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课堂进车间:建立“厂中校”,教师每天现场指导学生理论知识,企业师傅开展常规实训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

师傅进课堂:企业的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等进课堂当讲师,传授实际操作技能和行业经验。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红五环集团合作,开设企业零部件生产线,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提升技能和行业情感。

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解决船员紧缺问题,建立名师工作室和驻企工作站,每周走访企业,促进校企互动和共同成长。

通过“四个进入”工程(企业进校园、课堂进车间、师傅进课堂、订单进课堂),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与教学改革:

建设专业群,重构专业教学标准,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发“互联网+”课程,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强化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为本,积极开展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如2021年获得衢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团队创新发明赛二等奖。

学分银行建设:

学校建立了学分银行,录入非学历教育项目64项,学分总数2623份,学时总数89692学时。

通过学分银行累积学员的学习成果,为终身教育提供支持。

技术服务与文化传承:

学校借助“竹炭产学研联合体”等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

社会贡献与文化活动:

学校通过开放资源、技术服务、文化输出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

开展多项培训和文化活动,如救护员、老年人文化培训等,提升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这些创新措施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均较高。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章标题: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特色与成就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871/1104.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