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教育模式

作者:admin时间:2025-03-15 23:45:47

摘要: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平阳职专”)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教育模式主要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双高建设”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平阳职专”)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教育模式主要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双高建设”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平阳职专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新型办学模式,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实训项目和教学资源,形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企业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力邦合信”定向班,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学校还通过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直接对接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教育模式

平阳职专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特色专业群。学校现有11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省高水平建设专业,并建有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学校还开发了21门核心课程,并根据行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高度契合。

“双高”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平阳职专以“双高”建设为抓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确立了“名师引领、骨干引导、团队同行”的培养策略,通过校本研训和省师资培训平台的优质项目,助推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还聘请企业专家进入课堂,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竞赛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构建了“学训交替·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研发部、策划部等岗位,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学校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与升学并重

平阳职专不仅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还为学生提供升学渠道。学校与多所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采用“3+2”和“3+3”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升学梦想。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定向就业服务,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

社会服务与乡村振兴

学校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成人双证制培训、电大远程教育和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服务。学校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当地预备役人员、妇联干部等群体提供支持,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动态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教育模式,成功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温州地区职业教育的典范。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模式有哪些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现代学徒制:

学校与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组建定向班,扩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立邦合信智能制造校企合作共同体项目和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同体项目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市级中职校企合作共同体项目。

通过学训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对企培训,学校为地方经济转型培养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学校与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筹建零距离制造实训室,提供企业所需机器设备和场地,形成工作合力。

定向班级培养:

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班级培养协议,共同确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流程、打造适用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授课,共同评价。学校与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益坤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定向班级培养协议。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等合作。学校与温州市博克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分批选派电商专业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

产教融合平台:

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进行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对接、技术合作等。平阳云创空间邀请平阳职教专校长陈顺高入企开展校企合作交流,达成初步校企合作意向。

企业资源对接:

学校与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合作,推进校企合作从点对点向面上拓展,实现资源共享。平阳职教与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签约,双方将推进校企合作从点对点向面上拓展。

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校积极创建校企合作共同体、产教联盟等合作平台,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点。

多专业交叉融合:

学校探索多专业交叉融合,打通专业壁垒、共享优质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立交桥。学校构建起“弄潮·三段”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创通识课程+双创选修课程+双创实践项目”,整体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服务: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与浙江省进出口宠物食品用品行业协会等六方共同建设“平阳宠业培训中心(宠业学院)项目”,开展宠物职业教育和产业培训,优化宠物产业人才培养。

这些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双高”建设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双高”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专业设置:

学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新增如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

努力创建省市级高水平专业和功能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省高水平专业建设专业。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培训教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名师工作站,开展“青蓝工程”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管理、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深化产教融合:

学校与多家大型企业深度产教融合,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四位一体模式,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与3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确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流程,建设实训基地,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的深度融合。

探索“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新型办学模式,利用现代学徒制优势,实施“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训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对企培训,为平阳经济转型培养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提升办学质量:

学校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显著提升,就业率和升学率高。

通过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激发教师内驱力,优化教师队伍。

利用VR/AR等虚拟仿真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推动数字化转型。

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积极创建校企合作平台,如力邦合信智能制造校企合作共同体等,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定向班。

与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确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流程,打造实训基地,建设高素质人才储备和输出平台。

支持乡村振兴:

学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各类培训,成立平阳县产业人才学院,为当地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助力共同富裕。

信息化建设:

学校加快信息化教学,积极参与各类大赛,获得多项奖项。

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计划继续建设,争取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师资结构。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下是具体的做法:

顶层设计与资源投入:

学校通过系统规划,将职业教育融入“十四五”规划和共同富裕战略,实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产教融合工程,筹建公共实训基地,整合高职院校资源,组建产业学院,创新推进机制,出台多项政策,累计投入约15亿元,土地指标364亩,6所技工学校迁建扩建启动。

学校还成立了“行政团队+专家团队”推进机制,实行“政府主导、专家指导、部门配合、学校实施”的县域一体改革模式。

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

学校围绕“强工”专业定位,对接“工业强县”主导产业发展目标,构建“三个对接”思路(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产业链条、教学过程对接产业环节),打造10个覆盖职业教育领域的特色专业群。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省高水平建设专业,并且学校技能实训课程占比50%以上。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市场调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校设立了聚变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创业项目的实践和训练。

学校还定期举办技能节、商贸节等活动,并通过创业计划书遴选优秀项目入驻“创新创业一条街”,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实训基地,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省示范实训基地(艺术专业)。

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培养出省、市骨干教师5位。

学生创业支持:

学校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入聚变创业工作室,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产品研发、市场调查等方面,实现产品销售。

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如注册登记、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

教师培训与教学改革:

学校重视教师培训,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

学校还建立了专业建设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紧密结合。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是如何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进行优化的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进行优化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紧密围绕平阳“工业强县”目标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三对接”思路,构建形成10个覆盖全产业链的特色专业群。这些专业群涵盖了制造业、文化旅游、宠物时尚等多个行业,确保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学校坚持“市场定位、骨干引领、品牌经营、特色发展”的思路,建立了面向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市场调研,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科学地进行调整,形成结构合理的、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工科专业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体系。学校根据制造业、文化旅游等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

深化产教融合: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改造创新、社会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校还依托平阳职专成立了智能制造、旅游服务、宠物时尚等3个产教大联盟,已有100多家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

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设置了一批具有温州特色、平阳韵味的乡村旅游、民宿管理、茶文化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持。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双高”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师能够紧跟产业发展前沿,提升教学质量。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邀请了平阳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钟标维担任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茶文化教学。

实施分类特色创业培训:

学校整合全县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分类特色创业培训,满足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这种培训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建设实训基地:

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了多个实训基地,如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旅游服务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这些实训基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地方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下是具体措施:

加强在职教师培训:

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学习和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听评课、集体备课、专题讲座、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素养的提升。

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活动,2021年共有136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84人次,市级培训168人次,县级培训252人次。

优化教师结构:

通过转岗培训和调离岗位等方式消化富余教师,同时招聘新教师补充新鲜血液。

学校推行“青蓝工程”,促进老教师带新教师,提高新教师的水平。

建立名师工作室:

学校成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如瓯越名匠工作室、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工作室等,通过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

校企合作与实践: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企业实践,为教师提供技能培训。学校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手把手”指导,帮助教师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学校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科研能力提升:

学校通过课题引领和精准评价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活动。

教学竞赛与评优:

学校通过举办教学比武、说课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校本研训平台建设:

学校建立了多个校本研训平台,包括学校主题校本研训平台、教研组主题校本研训平台和省师资培训管理平台,分别在学习环境营造、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拓展视野等方面发挥作用。

继续教育:

学校要求教师每5年至少参加90学时以上的脱产培训,确保教师持续接受专业培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8%。

文章标题: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教育模式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871/1099.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