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典范-学校优势解读
作者:admin时间:2025-03-15 23:39:57 次
摘要: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简称“海职高”)作为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其卓越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显著的办学成果,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以下从多...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简称“海职高”)作为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其卓越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显著的办学成果,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以下从多个方面解读其学校优势:
1. 办学理念与教育特色
海职高秉承“以人为本、多元选择、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学校以“链上教育”为核心,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还注重德育教育,践行“三全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海职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8人,特级教师4人,省教坛新秀3人。学校还通过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引入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机会。
3. 专业设置与课程创新
学校开设了多个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专业,如空中乘务、新能源汽车维修、服装表演与技术应用等。学校率先在全省实施“四选三、多元成长”选择性课程改革,推行现代学徒制,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海职高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通过“66670”模式(即6个专业群、6个产业联盟、6个校企合作项目、7个产教融合基地、10个实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企合作联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通过“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等平台,为区域纺织、皮革等千亿级时尚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5.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海职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92%,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5%。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体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学校还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6. 荣誉与社会认可
海职高先后荣获国家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省首批清廉学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学校还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化学校,并成功申报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这些荣誉充分体现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7. 校园环境与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299.5亩,建筑面积8.24万平方米,校园内人文景观丰富,展现了独特的“潮文化”。学校还建有多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8. 国际化办学与社会服务
海职高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与多所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学校通过开展社会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者培训等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显著的办学成果,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学校在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的“链上教育”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和实践项目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的“链上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和实践项目:
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海职高以皮革产业为依托,开设了皮革服装专业,并整合了电子商务、平面设计、市场营销、影视影像、物流等六大专业,构建了皮革专业群,实现了专业链、课程链与产业链、岗位链的对接。
学校推行“选择性”课程改革,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进行职业体验,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提升学习内驱力和专业兴趣。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31家皮革相关企业成立了皮革职教集团,搭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促进了产业链和专业链的对接。
学校还加入了“浙江省时尚产业产教融合联盟”,建设了“海职高新仓时尚艺术分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链的转型升级。
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
学校在省内打造了31个教学实习基地,并在校内外共建了产学研“教学特区”。
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方式,在岗实习,缩短适应期,提升职业发展力。
品牌项目与特色活动:
“爸爸的皮衣”项目是学校德技并修育人理念的品牌模式,学生为父母量体、设计、裁剪、制作皮衣,加深了与父母的交流和理解,增进了亲子关系。
每年举办的“爸爸的皮衣”毕业设计汇报演出活动,将“政行企校”和“技能与德育”有机融合,成为学校“链上教育”的一个品牌项目。
复合型人才培养:
学校创新了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培养皮革产业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实施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开创了中职学校服务县域经济的“链式”教育模式。
荣誉与成果:
学校的皮革产业复合型人才“链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的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如《客户服务》课程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其他创新举措:
学校还参与了园艺技术、设施园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4个专业的国家教学标准制(修)订工作。
通过“弹性学分”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具体合作项目有哪些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具体合作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模式:
采用中高职一体化的新型模式,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形成高度融合的产教综合体。
通过“2对10”的分组工作室教学模式,由1位学校的老师和1位企业老师指导10位学生,这种模式吸引了学生。
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
设置了服饰产品研发、家用纺织产品研发和纺织文创产品研发三个方向,每个方向设有产品研发工作室,与企业对接,企业导师与学校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
企业参与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教材课程开发以及科研技术开发等各个环节。
实践与就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原本接触不到的就业岗位,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具体了解纺织产业的运作流程,提升审美能力和把握时尚潮流的能力。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量身定制实践项目,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设计和研发环节中。
学生在企业中学会了使用专业设计软件的使用,掌握了相关工艺流程,了解了纺织产业的运作模式。
创新与合作:
与国家级非遗萧山花边传承人合作,将非遗技艺融入产品开发中,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
企业设计师和老总作为导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分析设计或销售中的问题。
资金支持与设施:
学校划拨1.5万元经费用于产业学院建设。
产业学院设有9个产品研发室、3个电商直播间和一个标准化妆间,90名学生被分为9个小组,在不同的工作室学习。
人才培养与就业:
实施“定域招生+定向培养+定域就业”,开拓“产业学院+项目孵化”产教融合新形式。
通过“3+1+1”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县域产业链,为县域家纺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荣誉与认可:
该典型案例被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评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国际合作项目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开展了多项具体的国际合作项目,具体如下: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合作项目: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这标志着学校在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浙江省中小学国际交流工作坊项目:学校申报并获批浙江省中小学国际交流工作坊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德诺浩紧缺技能型汽车人才培养项目:学校持续推进中德诺浩紧缺技能型汽车人才培养项目,通过与德国诺浩公司的合作,引入德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
心理疗法国际研讨和师资培训: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疗法国际研讨和中德诺浩“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等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
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办班:学校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办班,引入德国技能课程,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技能培训。
线上授课和考察交流:学校邀请保加利亚国家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线上授课,并与保加利亚国家美术学院、英国剑桥市市长顾问处等机构进行线上授课和考察交流。
泓澜高中医药日中交流工作坊:学校与日本合作开展泓澜高中医药日中交流工作坊,这是浙江省中小学重点国际交流工作坊之一,进一步深化了中日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校企合作: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现有36个紧密型合作实训基地,企业教师实践基地5个,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人数占直接就业毕业生的72.30%。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如下:
创新“链式培养”模式: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提出并实施了“链式培养”模式,以皮革产业为依托,整合六大专业,构建皮革专业群。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大类招生和“链上选择”机制,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还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迁移能力,缓解企业用工压力。
深化产教融合:
学校加入“浙江省时尚产业产教融合联盟”,建设“海职高新仓艺术时尚分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链的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皮革产业发展。学校还通过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机制,开展本土化人才培养,以产业学院驱动产教融合,形成“统筹协调、一体实施、责任明晰、全域覆盖”的协同育人新生态。
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
学校依托区域性产业链,探索基于“链上教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人才校企共育、资源校企共建、发展校企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新局面。通过与多家优质企业合作,学校建立了多个示范(合作)专业基地,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66670”校企联盟模式由政府统筹协调,6所职业学校、6个工业功能区、6个行业协会和7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打破了校企合作的瓶颈,实现了从短期、松散到长期、紧密双向合作的转变。
打造“链上教育”育人新模式:
学校通过“链上教育”模式,如“爸爸的皮衣”项目实训,设置不同难度的产品生产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与父母的交流和理解,同时渗透感恩教育,增进亲子关系。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根据海宁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进方案,学校深化长制试点改革,探索产教紧密融合新型平台建设,聚焦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产教联合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学院。这些措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促进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学校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产教融合方向,对接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培育产教融合联盟,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深度融合。这种优化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还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通过创新“链式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打造“链上教育”育人新模式等多方面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的具体奖项和成绩有哪些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多项具体奖项和成绩,以下是详细情况:
王婉清:
2023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食品与药品检验赛项二等奖。
2023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三等奖。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食品与药品检验赛项一等奖。
邓金奥: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食品药品检验”赛项一等奖。
2023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三等奖。
2023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食品药品检验”赛项国赛一等奖。
许晨涛:
2023年浙江省智能财税技能竞赛二等奖。
王佳宁: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得食品药品与粮食赛道-食品药品检验组的铜奖。
俞梓钰:
在嘉兴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智能财税技能竞赛二等奖。
汪欣:
在嘉兴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智能财税技能竞赛二等奖。
张振海:
获得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
获得国家奖学金。
阮佳乐:
获得浙江省中职学校“阳光学生”称号。
费志涛:
获得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沈程飞:
在2016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车身涂装赛项中获得三等奖。
周凌旭:
在2016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车身涂装赛项中获得三等奖。
张振海:
在2016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车身涂装赛项中获得二等奖。
吴更强、汪静、唐雍、周扬团队:
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的参赛作品《旗袍图形设计》在公共基础课程组荣获一等奖。
钱文佳、苏亚倩、严倩团队:
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的参赛作品《国际空中航班乘务英语服务》在专业技能课程组荣获一等奖。
周雷、周吉、戴莉、商贸类团队:
在2021年全省中职学校“多彩课堂”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周雷、周吉、商贸类团队:
在2021年全省中职学校“多彩课堂”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糜跃平、晓燕、王忠华、朱雪峰团队:
在2021年全省中职学校“多彩课堂”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张振海:
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
扎西哈木:
在“传承的力量”全国微视频大赛中获一等奖。
田世家:
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铜牌。
张易恒:
获得省服装专业第一名。
俞秋欣、陆飞:
在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赛项中获得三等奖。
文章标题: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典范-学校优势解读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871/1077.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