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培养国际商贸人才的摇篮-教育模式
作者:admin时间:2025-03-15 23:39:09 次
摘要: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作为培养国际商贸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通...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作为培养国际商贸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学校与31家实力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招生保障。学校还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与双元育人模式
学校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推进产教融合,采用“三进”要求和双元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
多样化升学途径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途径,包括“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五年一贯制”“3+2培养模式”等,帮助学生实现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无缝衔接。与湖州师范学院合作的“3+4”中本一体化项目,为学生提供了直通本科的路径。
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学校开设了多个与国际商贸相关的专业,如国际商务、电子商务、会计事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学校注重课程建设,结合实际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国际化教育与社会服务
学校利用义乌的国际化资源,开设了国际学生教育、跨境电商培训和多语种教学等品牌项目。学校还通过“我爱国际商贸城”特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行业技能大师和高水平教师,并通过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学校在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校园文化与德育并重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了以“义行天下,创享美好”为中心的校园文化。通过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就业率与社会认可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达到100%,其中升学人数最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义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地方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多样化升学途径、国际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国际商贸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与31家实力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等方式,促进产教融合,推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双实双创”基地,引进品牌企业进驻,为学生提供实战锻炼的机会。学校还与4S店和校外汽修实训基地紧密合作,在汽修工匠学院开设汽修专业。
顶岗实习与三方协议: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与企业、学生及家长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实习期间的权利、义务及要求,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
课程开发与职业标准进课程:学校根据行业人才标准,开发适合企业的课程项目,推动职业标准进课程、企业管理进实训、企业文化进校园。
“双师型”团队建设:学校通过职业标准进课程、行业大师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等形式,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实现“双元”育人。
校企共建项目:学校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合作,通过“义乌购”项目开展市场商户与师生团队对接,提供市场实战锻炼的机会。
技能孵化与自主创业:学校自创了商贸技能人才孵化园,鼓励学生入园孵化、自主创业,学校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并由指导老师全程指导。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参与全国数字商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国际贸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国家级学会、省内本科院校以及区域龙头企业和园区企业合作,共同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现代学徒制中的“三进”要求具体指的是什么
现代学徒制中的“三进”要求具体指的是将企业的资源、技术和文化等要素引入学校教育体系,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这一概念在不同的教育机构和实践中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资源进校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等进入课堂,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物业管理专业中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主讲“入学第一课”,并邀请在合作企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分享经验。
企业产品进实训室:将企业的实际产品引入实训室,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临沂市经济学校通过“活页式”教材和“生产性”实训,让学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完成认知实习和跟岗实习。
企业文化进校园:将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通过“职业标准进课程、行业大师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方式,打造双师团队,实行双元育人。
现代学徒制还强调“三进三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企业资源、技术和文化“三进校园”,以及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三出”过程。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的国际化教育项目具体包括哪些实施措施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的国际化教育项目具体包括以下实施措施:
国际合作办学:学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多个国家或地区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中高职学校引进了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标准和优质教育资源,开设了跨境电商专业、欧盟技师班,并开发了国际注册、国际认证课程。
国际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搭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提升教师的国际教学能力。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搭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提升学生涉外工作能力。
国际学生培养:学校为外国学生预留学位,支持外国学生加入少先队,体验中国少先队的组织生活。还与凤凰社区达成合作结对关系,为中外学生提供社区实践活动。
国际课程开发:学校开发了适合境外学员的直播电商课程体系和专业标准,推动培训品牌输出。这些课程体系和专业标准在马来西亚和西班牙的“丝路学院”中得到了应用。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和西班牙成立了“丝路学院”,开展面向国际学生的境内培训与境外的培训输出。
国际认证与评估:学校参与国际认证和评估项目,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认可度。通过国际注册、国际认证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学生服务:学校为国际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住宿、医疗、心理咨询等,确保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良好。
国际文化活动:学校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举办“外国人学习大讲堂”和“孔子讲堂”活动,培养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
国际就业指导:学校为国际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和就业市场。
国际教育宣传: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国际化教育项目,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前来就读。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发布国际化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下是具体措施和成效:
产教融合的实施:
学校坚持“多主体”育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制定了《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产教融合建设实施方案》等内部管理机制,确保产教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之江汇教育平台”和“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学校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了微慕课库和在线教学资源库,为课改工作提供了保障。
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双实双创基地获评工信部全国首批“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和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1”行动之一,显示了其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突出表现。
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
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采用“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等途径,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办学制度,充分发挥校企双元办学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企业进行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学校建设了电子商务学院、幼师培育学院、汽修工匠学院等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深化专业群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引企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行业标准人才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和学生评价办法,共同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推动职业标准进课程、企业管理进实训、企业文化进课堂。
创新实践与创业教育:
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型创业,通过师生聚力、校企合力,解决行业技术困难,提出新思路、研发新设备、改进新工艺,激发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就业能力。
学校还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双实双创”基地,并与多家品牌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和就业质量。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注重国际学生的培养,通过创业教育模式吸引国际学生,如非洲马里小伙思迪卡在学成后创立了“图腾”咖啡馆,将非洲咖啡豆介绍到中国,并带领非洲同胞在义乌创业。
学校还与海外高校合作,输出创业模式,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就业竞争力。
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
学校与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陆港国际商贸学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大口岸、大码头、大通道、大物流”,为义乌跨境贸易发展打开新通道。
通过产教融合联盟和区域头部企业,学校为区域贸易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解决本土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的堵点问题。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具体如下:
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和名师培养制度:学校通过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形成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这一措施旨在培养一批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并探索建立多层次教师团队,逐步提升在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数量、双师型教师比例和专业课教师占比,不断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水平。
完善教师引进、聘用与培养考核机制: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引进、聘用与培养考核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如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金华市技能大师等。
实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培养递进架构:学校制定了新一轮的师资发展规划,构建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培养递进架构,旨在培养一支“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关键力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开展了师德师风整治活动,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确保教师在道德和学识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
组建教师创新团队:学校鼓励教师组建创新团队,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这些团队不仅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取得显著成果。
开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组织了多种培训活动,如之江汇平台使用、多媒体一体机及总工会系统、钉钉系统使用、线上教学等方面培训。教师每年均达到培训不少于24学时,自主选课不少于一门,每五年培训不少于360学时,90学时集中培训不少于一次,自主选课培训不少于190学时的要求。
建立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师资协同培养机制:学校积极探索建立由合作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师资协同培养机制。通过“共建、共研、共培”方式,深入推进与义乌工商职院、国际陆港集团等单位的校际协同研训机制。
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学校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研修不少于2个月,以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文章标题: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培养国际商贸人才的摇篮-教育模式
本文地址:https://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871/1074.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