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全方位职业教育服务
作者:admin时间:2025-04-22 15:21:27 次
摘要: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现为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教育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现为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教育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层次学历教育体系
学校涵盖三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成人开放专科及本科教育,形成“四系二部”(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单招部、高职部)的办学格局,开设机械、机电、建筑、计算机动漫等19个中职专业及7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泰兴市机械制造、建筑工程、化工等支柱产业需求。
2.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校企协同育人:与园区、企业共建4个职教集团,设立BIM考培中心、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等平台,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需求与技能培养无缝对接。
实训基地建设:建有省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涵盖数控、电子、机电等领域的先进设施,支持教学、培训、生产一体化。
技术研发与资源共享: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共建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
3. 就业服务与升学支持
就业保障:实行校系两级就业管理,建立四级就业工作体系,引入企业专家指导就业观念,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98%,2021年达99.45%,对口就业率81.58%。
升学通道:通过“对口单招”“中高职衔接”等途径,2021年55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298人进入高职院校。
4. 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
多元化培训:面向退役士兵、农民工、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如智能制造职业体验中心提供8个模块的线上线下混合体验,年培训量超7000人日。
社会服务:整合全市职教资源,设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育婴员、焊工、电工等30余类职业培训。
5. 国际化合作与特色项目
国际合作:深化中德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扩建考培室,招收国际学生,构建多边合作机制。
非遗文化传承:聘请非遗传承人教授泰兴花鼓戏,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
6.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课程改革: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课程体系,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强化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
师资力量:拥有双师型教师26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高,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大赛。
7. 政策支持与设施保障
泰兴市将职业教育纳入发展规划,提供高位经费投入,生均经费远高于标准。学校占地518亩,固定资产4.23亿元,配备现代化校园网、智慧教室及标准化运动场馆。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多维度整合资源,形成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文化传承”的全方位教育生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与企业的具体合作模式和案例有哪些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和案例主要围绕“政校行企”合作机制展开,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具体合作模式和案例如下: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依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泰兴分院,率先在全省中专校中创建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推动、学校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合作机制。学校计划到2025年建成4个现代产业学院,涵盖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为地方经济提供技能人才支持。
“四链融合”与“五方联动”运行机制
学校构建了“四链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五方联动”(学校、地方、园区、行业、企业)的运行机制,通过双元驱动、双师培养等方式,增强多方协同育人能力。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共建课程资源库,并实施“三化”教学模式。
“1233+N”现代学徒制
泰兴中专提出并实施了“1233+N”现代学徒制模式,强调立德树人,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定向培养和订单式教育,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合作企业工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BIM考培中心、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等专业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
校企合作共建平台
学校与新浦化学、中兴集团、济川药业集团等20多家地方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建筑、机械、化工、电子等职教集团,并成立泰兴市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双方共建BIM考培中心等专业培训平台,推动工学一体模式发展,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改造项目,鼓励双方进行科技研发、项目孵化和产品生产。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编写精品教材,并录制施工方案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了一批资源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涵盖专业建设、职业培训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学校与江苏泰隆集团等37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围绕顶岗实习、师资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企业大师工作室与产业教授制度
学校与企业共建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产业教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活动。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促进了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与推荐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包括社会招聘、企业推荐等方式。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用工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政校行企多方协同合作,构建了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核心的合作模式,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国际化合作项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与哪些国际机构或学校有合作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俄罗斯的合作:
泰兴中专与俄罗斯合作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国际班,采用“3+4”中俄共同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旨在通过中俄两国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
与印度、德国等国的合作:
泰兴中专还与印度、德国等国家的院校合作,引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合作项目有助于学生获得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进一步拓宽其就业和发展空间。
多边合作平台:
学校构建了以凤凰国际高端制造联盟平台为依托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参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了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学校还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了多次师资培训,内容涵盖专业技能、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
深化中德合作:
学校正在深化中德机电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并扩建考培室以招收更多学生。这表明学校在中德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国际化合作项目包括与俄罗斯、印度、德国等国家的院校合作,开设国际班并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凤凰国际高端制造联盟平台等多边合作机制,推动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如何保持在高水平,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一系列措施,成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行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确保学生能够直接对接就业岗位。学校还推行“1233+N”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实行双师制教学,即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
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了高铁乘务、应急救援技术等新兴专业,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项目。学校还注重建设现代化专业群,如计算机动画与游戏制作专业群被认定为省中职现代化专业群。
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
学校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分享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创业观。学校注重毕业生升学深造,每年有部分学生升入本科或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就业服务与政策支持
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情况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学校还通过建立实名制台账、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
师资力量与教学改革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竞赛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资助与升学支持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并为有意愿升学的学生提供升学指导和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的持续提升。2021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45%,对口就业率达到81.58%。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效如何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效如下: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与成效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企业和学校优秀人才双向流动。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还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泰兴市通过实施“六步工作法”,制定了《泰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首次将“大师领题”成果纳入工作室考核体系。这一政策驱动效果显著,近三年评选出多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成功申报了多个市级和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技能大师共享服务团的作用
泰兴市成立了技能大师共享服务团,吸纳了30名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加入,通过“共享团+传承”“共享团+评价”“共享团+攻关”的模式,解决了企业在技术攻关中的难题,同时推动了专技特艺和技法的传承推广。技能大师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推广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名师带徒”等形式,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近三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750人,其中包括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江苏工匠1人、省企业首席技师8人等。通过竞赛和培训活动,如“百名专家赴百家企业”技术攻关行动,全年开展“名师带徒”培训1000人次以上,进一步提升了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荣誉与奖励机制
泰兴市对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奖励。评为优秀、良好等级的领办人分别可获得1万元和5千元的奖励。这种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效率和成果产出。
社会经济效益
泰兴市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共享服务团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企业技术难题,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车工大师”领题攻关项目解决了舰船推力轴承尾轴加工难题,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并替代进口,年增加销售4000万元。技能大师团队还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方面的实践成效显著。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如何整合资源,为退役士兵和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有哪些成功案例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整合资源,为退役士兵和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形成了一些成功案例。
资源整合与专业优势发挥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依托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退役士兵和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和技术研发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开设了多个与当地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专业,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学生技能的实践化和职业化发展。
成功案例:退役军人就业助力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在退役军人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持续组织退役军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从军到民的转型。刁铺街道孙梦圆通过参加“百城联动”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成功获得教师资格证,并成为泰州首批“兵教师”之一。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退役军人通过职业教育重新融入社会的能力,也体现了学校在促进退役军人就业方面的努力。
创新培训模式
学校采用“1233+N”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这种模式通过双师同教、工学结合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还通过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和实训基地,为退役军人和农民工提供实践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
社会服务与乡村振兴
学校不仅关注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学校组织兵支书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班,帮助村书记(主任)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再建功立业。这种培训模式不仅提升了退役军人的能力,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支持与社会认可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培训工作得到了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参与了园区总体规划中的免费职业培训行动,为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机会。学校还通过宣传优秀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激发更多人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培训模式、政策支持和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为退役士兵和农民工提供了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章标题: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全方位职业教育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751.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