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铁学校 高铁工程技术创新与教学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7 22:46:29 次
摘要:江苏省高铁学校在高铁工程技术创新与教学方面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特色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资源与课程创新真实场景与数字资源融合学校将高铁施工现场...
江苏省高铁学校在高铁工程技术创新与教学方面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特色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与课程创新
真实场景与数字资源融合
学校将高铁施工现场的典型案例、施工图片、录像、动画等资源整合到课程中,构建包含考核题库、施工规范、实训指导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体现"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创建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提升学生对设备原理和操作流程的直观理解。
课程体系动态更新
建立校企协同机制,实时收集高铁行业动态、岗位需求、技术标准等信息,开发《高铁轨道施工与维护》《高铁调度指挥》等新型课程模块,并将最新技术如CTCS列车控制系统、CBTC通信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连接铁路正线的高铁实训基地,实现设备与现场同步更新。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革新
"教学做"一体化实践
采用角色扮演、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多元化方法,在高铁模拟实训室、礼仪化妆实训室等场景中开展实践教学。通过"高铁服务与应急综合实训"课程,学生需完成职业形象打造、突发事件处理等全流程任务。
创新思维培养路径
设立三级培养机制:基础层通过竞赛(如"高铁杯")激发兴趣;进阶层参与科研项目开发;高阶层深入企业参与新技术试验,形成"学习-实践-创新"的螺旋迭代模式。
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国家级实训基地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全国唯一连接铁路正线的高铁实训基地,集成列车控制、通信信号等六大系统,可开展全真设备操作与维护训练,并承担我国铁路总公司的定点培训任务。
校企协同研发平台
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与企业共建"通号技术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围绕高铁接触网检修、轨道检测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近三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项。
四、师资与质量保障
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实施"工程师进课堂"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参与高铁施工/维修现场调研,并通过"新技术培训计划"(如高铁路基病害检测技术培训)更新知识体系。同时将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国际化教学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外方课程资源,采用双语教学和案例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对中外高铁系统差异的认知能力。通过《磁悬浮铁路牵引原理》课程开展技术对比研究。
五、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
学校近三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在高铁精测精调大赛中获团体特等奖2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连续位居全省高职前三,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开发的《高铁基础设施检测数据分析》等课程资源已通过在线平台实现校企共享,服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技术滞后于现场""实训环境脱离实际"等痛点,更通过"技术反哺教学-教学支撑创新"的良性循环,为长三角高铁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人才支持。
江苏高铁学校在高铁工程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案例或成果
江苏高铁学校在高铁工程技术创新方面有多个具体案例和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高铁门系统、牵引供电系统以及高铁运维技术等领域。
高铁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南京工程学院与南京康尼门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攻克了高铁门系统的关键技术难题。该项目针对高铁车门面临的高气动载荷、低温低寒、强风沙和电磁干扰等挑战,通过自主研发,发明了新型门系统、固体自润滑的滚动螺旋传动与变程锁闭导轨装置、高铁车门局域网复合控制方法等技术。这些技术显著提高了车门的密封性能、隔音效果、安全性及乘坐舒适度,并填补了高铁车门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空白。该项目还建立了相关仿真模型、试验装置和行业国家标准,为高铁门系统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培训平台开发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中校企合作研发了基于真实设备的高铁牵引变电所培训系统。这一系统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检修作业人员提供了实训平台,帮助他们掌握倒闸操作以及事故处理技能。
高铁运维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铁路局共建了智慧高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该平台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科技研发项目,起草了铁路行业技术规范,并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平台获得了铁路行业科技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国际专利6项,科技成果转化19项。
高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与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科合作,创建了“校企校”科研合作模式,重点研究解决高铁运行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这一合作还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厅高职院校“高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认定。
高铁运维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学校通过建设智慧高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推动了高铁运维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等国际项目中输出我国高铁职业教育标准,培养了大量高铁运维领域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如何支持高铁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实训基地通过多种方式支持高铁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先进的实训设施与设备
学院建有多个一流设施,包括“铁院站”、“地铁运营仿真实训中心”、“CRH380A动车组仿真模拟驾驶实训系统”、“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和“浦口新站”等。这些设施为高铁技术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实践平台。“地铁运营仿真实训中心”模拟了南京地铁一号线的线路、信号、场站设备和运营情况,能够进行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环境的仿真模拟;“CRH380A动车组仿真模拟驾驶实训系统”则用于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院依托高铁教学站场,联合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共建“智慧高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打造高铁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推动了高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
学院开发了20余套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高铁调度员、客运值班员、动车组机械师等多个岗位,与职业教育智慧大脑数据中台对接。这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为高铁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高铁专业群体系的构建
学院对接高铁运营的关键岗位,构建了高铁专业群体系,并通过多专业联动实践创新项目,实现了高铁调度指挥、信号控制、动车组检修等多工种协同训练。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多样化需求,还促进了教学、工程训练、技能鉴定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是“江苏铁路人才培训基地”和我国铁路总公司定点培训单位,同时也是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这表明学院在高铁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并为培养国际化高铁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持。
科研与教学资源的整合
学院牵头研制了教育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企业教师培训实践教学案例库、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为高铁技术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标准化的资源支持。
智慧高铁教学站场的建设
学院与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等企业合作,建设了“两站一区间”的高铁教学站场,总长度达1.2公里。实训中心大楼内设有车务、机务、电务、供电、车辆等全专业的高铁仿真实训室,为高铁技术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实训基地通过先进的设施设备、产教融合模式、虚拟仿真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科研资源的整合,全面支持了高铁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高铁专业学校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铁专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一体化教学环境
高铁专业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将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杭州站与高职院校的战略合作中,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前置到校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感知职业文化的精髓,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两化融合、三级对接、三证融通”的模式,将教学场地、生产场地和试验场地一体化,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其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力。
实施模块化教学与资源共享
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结构化的教学团队,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针对高铁行业特点解决实训场地有限的问题。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协同实施一体化师资队伍和教学场地,使学生能够全面体验高速铁路行车的多工种管理环节,并进行全过程训练。通过资源共享,如共建基地、课题研究等,双方实现优势互补。
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铁专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沈阳局长春高铁基础设施段与高铁综合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学生培养、师资共享、资源共用等方面的合作意向。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融通转”科技创新协作模式,创新实践“两化融合、三级对接、三证融通”的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铁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提供实习机会与就业保障
高铁专业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技能并积累经验。这种紧密的产教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创新教学手段与课程体系
高铁专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推行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推行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平台共享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能力提升课程”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竞赛机制
高铁专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高铁行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及服务产业能力的提升。高铁专业学校还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如“高铁杯”竞赛,锤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
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尽管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企业在合作中缺乏积极性,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此,高铁专业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增强企业的利益驱动,并通过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协调各方资源。
高铁专业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模块化教学、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实习机会、创新教学手段、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以及解决合作中的问题等多方面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高铁工程技术创新与教学中,虚拟现实(VR)技术是如何应用的
在高铁工程技术创新与教学中,虚拟现实(VR)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铁乘务培训
V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铁乘务员的培训中,通过虚拟仿真系统为学员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3D高铁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允许学员进入虚拟驾驶舱,体验高铁启动、假和减速过程,感受不同速度下的动力学变化。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减少了实际操作中的安全风险。基于VR技术的高铁乘务实训课程涵盖了高铁动车组主要设备的认知、日常处置及应急处置等内容,通过模拟训练帮助学员快速掌握高铁职业技能。
高铁运维与安全培训
VR技术也被用于高铁运维人员的培训中。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了基于VR技术的铁路调车安全实作仿真系统,用于模拟调车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开发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高铁工程师提供了高危操作的安全演练环境,解决了传统培训中因场地限制无法开展的问题。
高铁智能运维与实验教学
在高铁智能运维领域,VR技术被用于构建高铁轨道巡检视觉感知的虚拟仿真实验,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VR技术还被应用于高铁智能运维实验教学中,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
VR技术与智慧教学平台相结合,为高铁乘务专业教学提供了数字化教材、在线学习和虚拟操作等功能。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整合VR头盔、一体机等设备,建立了虚实一体化的高铁VR实训中心,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的虚实建设。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高铁乘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支持个性化教学和降低培训成本。
创新应用与竞赛成果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VR技术也得到了应用。某团队开发了真实体感型VR高铁模拟驾驶器,结合智能体感硬件,实现了高沉浸感和高共享化的模拟驾驶体验。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尽管VR技术在高铁培训和教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成本高昂以及培训机构接受程度低等问题。未来需要通过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宣传推广等措施,进一步推动VR技术在高铁领域的应用。
VR技术在高铁工程技术创新与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乘务员培训、运维安全培训、智能运维实验教学以及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安全性,还降低了培训成本,并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江苏高铁学校在师资培训和国际化教学合作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成效
江苏高铁学校(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培训和国际化教学合作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师资培训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成效
双语课程建设:学校开发了全英文高铁培训项目7个,并全面推进全英文和双语课程建设,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铁路人才。学校还与清华大学共建“铁路学堂”慕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许多教师的课程上线该平台,为高铁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教师队伍国际化:学校积极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和海归人员,每年选派教师赴境外学习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中,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等高校选派了14名优秀教师来校任教,促进了中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专业培训与技能提升: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高铁列车长、信号工等高技能人才的外语培训,同时组织了80多名国际售后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培训,以满足高铁运营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上海铁路局联合建设专业教师发展中心,对接“五维四段”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建设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为高铁运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学校还拥有全国唯一全真设备、仿真运行的高铁教学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接近真实环境的实训条件。
二、国际化教学合作的具体措施与成效
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学校牵头筹建“我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促进联盟成员校之间的校企沟通,加强国际合作。学校还通过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等平台,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
境外办学与学生培养: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了两个专业,培养了大量高铁专业人才。学校还计划在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共建海外高铁培训中心,培养本土化铁路人才。
课程与教材开发:在中俄合作办学中,双方共同开发教材和实验室,开展了大量成果丰硕的师生境外研修活动,提升了师生的国际化能力。学校还引进了俄方11门优质课程和19本优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留学生教育与交流:学校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重点服务我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培养我国铁路海外项目本土化人才。学校还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参与境外实习和交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荣誉与认可:学校因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学校”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50强”等荣誉称号。
江苏高铁学校在师资培训和国际化教学合作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包括双语课程建设、师资国际化、校企合作、境外办学、课程开发和留学生教育等。
文章标题:江苏高铁学校 高铁工程技术创新与教学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529.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