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特色专业引领职教潮流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4 22:34:13 次
摘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通过特色专业设置与创新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引领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专业设置紧扣区域经济与产业升级学校...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通过特色专业设置与创新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引领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专业设置紧扣区域经济与产业升级
学校依托萧山区数字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了影视动画、动漫游戏制作、平面设计、服装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安全等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作为省级品牌专业,细分出计算机平面设计、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和动漫与游戏制作四个方向,与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战略高度契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则聚焦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和PLC技术,形成了“工学融通,三段递进”培养模式,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二、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
学校与达利(我国)、明瑞广告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服装专业与达利公司联合开发非遗传承项目,物流专业通过“融创空间”实践智慧物流创新,信息技术专业则在校内搭建广告公司和软件开发实体,实现“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学校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设“3+2”中高职衔接班,打通升学通道。
三、 教学创新与竞赛成果突出
课程体系革新: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公共基础+专业核心+选修+自由探索),开发校本教材,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首创“积木教学法”,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技能竞赛成绩: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连续四年代表浙江冲击国赛,获4银1铜;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多次斩获全国、省级团体与个人冠军。服装设计专业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2金2银,并培养出浙江省高职考状元。
四、 升学与就业双通道并重
2021年毕业生升学率达80.5%,其中计算机类专业对口就业率96.5%,电子电工类95.68%。学校通过“优质升学、体面就业、成功创业、品质留学”四维目标,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数字化人才基地,开展中澳、中韩等国际化合作项目,助力学生获得国际技术资格证和海外升学机会。
五、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贡献
作为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承担萧山区服装与信息技术人才培训,为知名企业提供技师培训,并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服刑人员教育等公益项目。服装专业还通过非遗创新(如萧山花边技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萧山三职以“文化创意+数字技术”为核心,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和强化社会服务,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标杆。其特色专业不仅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更通过竞赛成果和高质量就业升学率,展现了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与哪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具体合作模式是什么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具体合作模式如下:
达利(我国)服装有限公司
合作模式:学校与达利公司共同打造了“浙江省服装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入选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项目。
双方还设立了品牌服饰研发中心,每年研发多种款式的服饰并进行技术改良,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
浙江三弘集团
合作模式:学校与三弘集团实施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包括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浙江传化物流有限公司
合作模式:学校与传化物流合作,共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萧山鞋业协会
合作模式:学校与萧山鞋业协会合作,培养鞋类相关专业人才。
杭州华益塑料有限公司
合作模式:学校与华益塑料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杭州汉唐动画影视有限公司
合作模式:学校与汉唐动画合作,培养影视动画相关专业人才。
杭州阳明电子有限公司
合作模式:学校与阳明电子合作,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杭州智火网络有限公司
合作模式:学校与智火网络合作,建立电脑和网络维护中心,负责IT产品销售和维护。
杭州霖耀广告有限公司
合作模式:学校与霖耀广告合作,成立广告设计与制作室,主要从事广告、包装、画册等设计和印制工作。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合作模式:学校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动,探索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开发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
萧山三职教育集团
合作模式:学校牵头成立萧山三职教育集团,联合行业协会、民办职校、成人学校和多家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竞赛中获得的奖项有哪些,这些奖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简称萧三职)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奖项不仅彰显了学校在技能培养方面的实力,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获得的奖项
萧三职在多个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例如:
2024年杭州市中职师生职业能力大赛中,萧三职斩获15枚金牌,展现了其在专业技能领域的突出实力。
2023年杭州市中职师生职业能力大赛中,该校荣获2枚奖牌,进一步证明了其在技能竞赛中的卓越表现。
在萧山区中职师生技能大赛中,萧三职获得了5金、10银、26铜的优异成绩,涵盖多个赛项,如工具钳工、建筑工程测量、BIM技术、化学实验技术和护理技能等。
奖项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
提升就业竞争力:技能竞赛的获奖经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使他们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从而提高了就业率和薪资水平。萧山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且月薪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促进升学与深造: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升学和深造的机会。萧三职的学生在服装专业高考中取得了浙江省第一的成绩,这表明学生在技能学习的也具备了较强的学术基础,为未来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增强综合素质与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参与技能竞赛,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萧三职通过“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
学校对技能培养的重视
萧三职高度重视技能竞赛,通过构建独特的技能训练模式,整合硬件和软件资源,打造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还注重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技能。学校还通过竞赛促进教学与学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萧三职在技能竞赛中的优异成绩,不仅展示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升学的机会,同时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的“3+2”中高职衔接班具体是如何运作的,有哪些成功案例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的“3+2”中高职衔接班是一种旨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教育模式,其运作方式和成功案例体现了校企合作、课程设计以及多方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运作方式:
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3+2”中高职衔接班。学校与达利(我国)分公司、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业及高校联合开设了服装专业五年制“3+2”班。学生在前三年完成中职课程后,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从第六学期开始以“正式学徒+学员”的身份进入企业学习,最终在第期成为准员工,进行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
学校将课程分为多个阶段,包括“识岗周”、“试岗月”、“学徒期”等,逐步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操作。在前四个学期,学生主要参与企业的岗位认知和试岗活动;第五学期进入学徒期,接受初级考核;第六至第期则以学徒身份深入企业,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并通过企业招工选拔进入更高层次的岗位。
多方协同育人
学校注重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学校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设了服装专业五年制“3+2班”,并由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设计和实践环节。
升学与就业保障
学校通过升学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获得合理报酬,提升实践能力。
成功案例:
校企合作成果显著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为萧山区内企业提供120余名技能型人才,并为员工培训超过2100人次。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学生就业与升学率高
2019年,该校“3+2”班的学生全部找到了工学结合的岗位实习机会,并获得了相应报酬。学校还通过升学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多方共赢的教育模式
该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办学水平;企业获得了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则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提升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的“3+2”中高职衔接班通过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和多方协同育人等方式,成功构建了一种高效的职业教育模式。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化合作项目有哪些,参与这些项目的学生有哪些收获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在国际化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主要合作项目包括:
与AICC澳洲国际教育中心的合作:学校与AICC澳洲国际教育中心签约,完成了基地学校的前期建设工作,并开展了微留学招生和国际课程引进工作。目前,已有33名学生正在留学,这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学习的机会,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适应能力。
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和伦敦时装学院的联系:学校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和伦敦时装学院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水平。这些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
中澳、中韩、中泰国际化方向招生:学校通过中澳、中韩、中泰等国际化方向的招生项目,为学生提供品质留学直通卡,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国际技术资格证和大学文凭,为高端就业和成功创业增加。
参与这些项目的学生成果显著,具体收获包括:
提升国际视野:学生通过参与国际化项目,如微留学、留学直通计划等,能够直接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从而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
获得国际认证资格:学生通过学校提供的国际课程和合作项目,有机会获得国际技术资格证书和大学文凭,这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深造提供了重要支持。
语言能力提升:学校为学生提供语言培训,如韩语、英语等,帮助学生适应国外学习环境,同时提升语言能力。
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与国际高校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通过非遗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具体实施了哪些项目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非遗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具体实施了以下项目:
成立非遗艺术教育馆与创新研发基地:学校成立了“山花边非遗艺术教育馆”,并设立了创新研发基地,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基地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还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如社团活动、课程和视频制作等,吸引了大量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关注。教育馆已接待了61批近2700余名外来参观者,并通过社团成员参与的社会组织活动达23场,进一步扩大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非遗课程与技艺展示:学校与赵锡祥大师等非遗工艺大师合作,开设了“萧山花边”相关课程,同时制作了技艺视频,将非遗技艺融入职业教育。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非遗技艺,还通过展示和传播,使非遗文化焕发新生。学校推出了“萧山十碗头”和“茶道·茶艺·匠心”等讲座,将乡土文化与茶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
非遗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学校将萧山花边的艺术元素融入品牌服饰设计中,研制了“嫒媛”系列服饰,并在天猫等线上平台承接订单,实现了非遗文化的商业化应用。学校还研发了30多种花边小饰品,在各类展览会上备受青睐,使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更多应用和认可。
非遗传承与社会服务:学校通过与贵州从江职校和湖北恩施州利川职校的合作,派出支教老师并承担跟岗学习任务,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李王华、杭丽平赴贵州支教一个月,帮助当地学生学习非遗技艺。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也为当地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非遗进校园活动:学校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如赵锡祥大师,走进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花边工艺传授等形式,将非遗文化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扩大了非遗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非遗艺术教育馆的建设、非遗课程的开设、非遗技艺的现代应用以及非遗传承的社会合作,全面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章标题: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特色专业引领职教潮流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99.html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