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里择校网,遇见美好未来
  • 今天是:

徐州供销学校 供销行业人才培养

作者:admin时间:2025-04-17 22:30:24

摘要:徐州供销学校(现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在供销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系统的教育模式,其具体举措和成效可归纳如下: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历史发展...

徐州供销学校(现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在供销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系统的教育模式,其具体举措和成效可归纳如下: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历史发展

学校前身为1964年成立的徐州专区供销干训班,1965年经省批准组建为徐州地区供销商业学校,初期设财会、物价、采购等专业,为供销系统输送基层人才。历经多次更名与升级,2003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实现中职向高职的跨越。

行业服务导向

学校始终立足供销行业需求,早期专业设置(如财会、计统)直接服务于供销社的经济管理需要。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增设涉农专业(如电子商务、合作经济管理),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紧缺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学历教育与实践结合

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模式,与供销社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为市供销社开展职工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

双主型教学: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职培训与干部提升

学校承办多期供销系统干部培训班,如2023年徐州市供销社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班,内容涵盖新零售、产业升级、企业管理等前沿领域,助力干部适应供销社二次振兴需求。市供销社还通过多样化培训(如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

三、专业设置与行业对接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根据供销行业发展趋势,重点建设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等专业。安徽省供销社支持学校定向培养供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等方向人才,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强化涉农特色

徐州供销学校 供销行业人才培养

开设农资经营、乡村旅游、农村合作金融等涉农专业,积极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培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等实用人才。

四、挑战与对策

现存问题

部分供销院校存在校企合作不深入、行业衔缴散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如2010年全系统新增人才中仅少数来自系统内院校。

改进措施

集团化办学:推动组建供销职教集团,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如安徽财贸职教集团)。

政策支持: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师资培养、扩大招生规模,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五、成效与案例

人才培养案例:校友王维峰(徐州市副市长)曾就读该校财务会计专业,后任职于供销教育系统,体现学校在政企领域的人才输送能力。

行业贡献:学校被列为全国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地,累计为供销系统及农村地区培养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人才。

徐州供销学校通过历史传承与创新改革,形成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的双轨模式,紧扣供销行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深化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行业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乡村振兴持续提供人才支撑。

徐州供销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和成效如何

徐州供销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徐州供销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路径。学校将企业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车间环境中学习,同时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根据用人需求改进教学内容。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

订单式培养与就业保障

学校与徐州润东实业集团和上海科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符合需求的人才。学校还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为学生传授更丰富的专业知识。

农产品展销与电商助农

徐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与我国矿业大学签订《徐州优品进高校协议书》,联合20余家徐州供销联盟企业,对百余种优质农产品进行集中展销。这一活动借助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竞赛,以电商助农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对接,加强产销联系,进一步提升了徐州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扩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产教融合与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与徐州绿健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出资改造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双方还联合组建了三个科技攻关团队,开发了五个新产品,提升了企业在高端鲜奶市场份额。学校还派遣学术骨干参与企业的市场营销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服务。

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

学校根据学生情况、行业特色和企业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实现校企供需两侧角色互转,做到育人“双主体”。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就业导向与实践教育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实行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实践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学校与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徐州市新健康医院等3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

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将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搬到课堂上,使学生在周末能够进入企业岗位实际操作,从而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徐州供销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徐州供销学校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新兴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成果有哪些

江苏省徐州供销学校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新兴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电子商务专业:

课程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拓展课程。具体课程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营销、市场分析、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新媒体营销方法、跨境电子商务、直播电商运营等。还涉及电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商美工技巧、商务文案写作等内容。

教学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系统管理及应用技术,熟悉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金融和现代物流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商务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网站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物流配送专业:

课程设置: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课程涵盖ERP系统应用、供应链整合、大数据与智能物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还涉及物流实训室的运作,以及相关岗位如仓储管理、运输代理服务等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较强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种形式,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道路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等行业,从事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服务人员等职业。

教学成果:

学校注重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每年更新15%以上的课程内容,编写了《运输管理》《成本业务核算》《推销实务》等教材,并开设了“网络营销”“直播电商”等新职业内容对应的课程。

学校还与京东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了京东数字经济、京东物流等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徐州供销学校如何解决校企合作不深入、行业衔缴散的问题,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徐州供销学校为解决校企合作不深入、行业衔缴散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围绕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展开。

成立产业学院与技术应用团队

学校通过成立多个产业学院(如农机产业学院、巴特机械产业学院等)和组建技术应用与服务团队,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这些产业学院不仅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还通过“互融式”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管理、资源共享和专业共建。

建设校内技术服务产学研中心

学校配套建设了7个校内技术服务产学研中心,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学习与实践。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

推行现代学徒制与“校中厂”模式

学校创新性地引入现代学徒制和“校中厂”教育方式,将企业的生产设备、项目和技术资源引入校园,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还能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从而提前适应岗位需求。

开发特色课程与实训项目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多个实训项目和特色课程,例如会计岗位实训、企业沙盘模拟实训室实训等。这些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也参与教学过程,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建立紧密沟通机制与理事会

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产业学院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计划。这种沟通机制确保了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信息对称和目标一致。

加强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

学校通过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产教融合项目。这些措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济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合作的深入发展。

深化多领域合作

学校不仅在专业教育方面深化合作,还积极参与助农电商平台搭建、新农人培训等项目,推动产教融合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

优化专业设置与对接地方产业需求

学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从传统的商贸、会计类专业向工程机械、物流、汽车制造等领域扩展。这种调整确保了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

徐州供销学校在乡村振兴和供销社综合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及其贡献是什么

徐州供销学校在乡村振兴和供销社综合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做出了显著贡献。

徐州供销学校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流通,助力乡村振兴。徐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与高校合作,举办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竞赛,深化校企对接,加强产销联系,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徐州供销学校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徐州优质农产品推广至全国,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流通,拓宽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持。

徐州供销学校在供销社综合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深化综合改革,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基层组织改造和流通体系创新,打造了供销综合改革样板。丰县供销社通过加强基层社建设、创新综合服务社建设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筑牢了为农服务的组织体系,同时通过转型升级,打通农资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服务“三农”。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供销社的综合服务能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徐州供销学校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徐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构建“层级+分类”县域流通网络,培育县级龙头,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如土地托管、农村金融等新兴业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徐州供销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特别是在供销行业内的就业情况

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尤其在供销行业内的就业表现也较为突出。

整体就业率与满意度

根据证据显示,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这表明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职场并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专业与行业对口情况

学校开设了多个与供销行业相关的专业,如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这些专业的设置直接对接了供销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方向。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等工作,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则可以进入财务部门从事相关岗位。

对口就业率

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该校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为97.17%,其中直接就业人数为859人,对口就业率为79.86%。这说明大部分毕业生能够进入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工作,进一步体现了学校在供销行业内的就业支持能力。

典型案例

徐州市铜山区供销职工学校(隶属于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曾举办过针对盲人的按摩培训班,并成功帮助学员找到工作。虽然该案例并非直接反映供销行业的就业情况,但其成功帮助学员实现就业的经验表明学校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其他相关信息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训机会,如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文章标题:徐州供销学校 供销行业人才培养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485.html + 复制链接

快速报名登记
人气专业

快速升学通道

职业学校 公办大专高考保过班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本科冲刺高考班 省厅备案五年制大专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