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子工程学校——电子工程教育的新高度
作者:admin时间:2025-04-05 14:32:31 次
摘要:浙江电子工程学校作为浙江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在电子工程教育领域展现出多维度创新高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学校开设机电一体化(省级示...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作为浙江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在电子工程教育领域展现出多维度创新高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学校开设机电一体化(省级示范专业)、电子电工技术、电气技术应用等12个电子科技相关专业,其中2025年新增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前沿方向,形成覆盖"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物联网"的完整专业链。课程设置突出"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如电子电工技术专业开设单片机技术、PLC编程、传感器原理等28门专业课,并配置1000万元级数控车间、EDA实验室等实训设施,实现"教室与车间无缝对接"。
学校构建了由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复合型教师团队,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12人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3%(10人),包含3名副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和10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连续斩获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2019年更在"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赛项斩获2项国赛资格。
学校与杭叉集团共建"智能制造订单班",与浙江禄森电子等20余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形成"入学即入职"的培养路径。通过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等10所高校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毕业生持"学历+职业资格+计算机等级"三证率达98%,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
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设置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等A类学科竞赛。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模块,配备专任导师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非遗传承方面,通过成立绍兴花雕社团、聘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育。
得益于柯桥区"十三五"规划的5400万元成教资源整合和1400万元专项改造,学校建成现代加工制造专门化职校,拥有省级电工电子示范实训中心、SMT工艺实训室等先进设施。2025年进一步拓展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与微软、Intel共建联合实验室,强化技术创新平台。
通过上述创新实践,该校成功构建了"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培养体系,在浙江省职业教育领域树立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标杆。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和成效如下:
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杭叉智能制造班”,为杭叉集团输送合格的制造业人才。这种订单班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还确保了企业能够获得符合需求的人才。
与浙江网泽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
学校与浙江网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汽车电子及物联网专业的发展。双方共同开发VR全景产品、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定向培养和订单培养。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
与杭州地铁集团和浙江大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
学校与杭州地铁集团和浙江大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VR全景产品、微信公众号等项目,并进行定向培养和订单培养。这些合作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与浙江纳睿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
2019年4月10日,浙江电子工程学校与浙江纳睿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产教融合签约仪式。双方签署了协议书,并进行了授牌仪式。学校授予纳睿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牌匾,纳睿科技授予学校“现代学徒制合作基地”牌匾。这一合作旨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
与多家企业的合作
学校还与二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浙江森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里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温州捷康电子有限公司等。这些合作主要集中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通过这些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与浙江海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
2023年12月8日,浙江电子工程学校与浙江海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政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对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优化升级,创建产融基地。学校还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联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加入南京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并与4家企业开展冠名办班、订单培养。
与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的合作
学校与阿里巴巴、华为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合作,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还通过“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通过与多家企业的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还通过订单班、定向培养等方式,确保了学生能够获得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和知识。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在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方面,主要通过构建“认证+实训”实践教学平台,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际需求,创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企业文化,并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CDIO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四个阶段,贯穿产品、系统和过程的全生命周期,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浙江电子工程学校通过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实训平台和认证体系,将行业需求纳入培养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采用了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运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还注重综合学习体验,通过主动式体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在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和团队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
从效果评估来看,CDIO模式在浙江电子工程学校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试点班的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这表明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通过CDIO模式的实施,学校成功培养了一批具有嵌入式软件开发、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与开发以及智能检测技术等能力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通过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认证+实训”的教学理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在非遗传承方面开展了多项具体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详细情况:
“非遗进校园”活动
2018年6月8日,浙江电子工程学校迎来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展示了绍兴花雕等十多个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代表性传承人向师生们介绍了各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作品特色,并现场展示了技艺,激发了师生们的浓厚兴趣。
绍兴花雕社团的成立
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绍兴花雕项目被纳入学校非遗项目,并成立了绍兴花雕社团。绍兴花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文俊被聘请为指导老师,进一步推动了花雕技艺的传承。
非遗文化的展示与推广
学校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通过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展示了绍兴花雕等非遗项目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
在活动中,代表性传承人不仅介绍了非遗项目的背景和特点,还现场展示了技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这种活态展示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与培训
学校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提升技艺水平、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王文俊作为绍兴花雕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在校园内进行技艺展示,还通过指导学生社团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花雕技艺的传承。
非遗文化的教育与融合
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融合平台,深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成立非遗社团、活态展示非遗技艺、提供传承人指导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数据如下:
2023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35%,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占比73.43%,升学深造占比4.74%,自主创业占比0.66%,灵活就业占比14.39%。
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以上。
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82%。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以上。
主要就业领域:
机电一体化: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等工作,具体岗位包括机械制造技术、液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等方向的工程师。
工业与民用建筑:主要从事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参与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
电子电工技术:毕业生可在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与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工作。
行业分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39.17%。
制造业:占比18.85%。
金融业:占比9.94%。
企业类型:
民营企业:占比51.33%。
上市公司:占比18.29%。
三方企业:占比8.26%。
薪资待遇:择业首要因素为薪资待遇,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较高。
就业稳定性:大部分毕业生通过协议和合同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比例较低。
地域分布:毕业生主要在浙江省内就业,占比76.60%,流向上海市、广东省和江苏省。
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2023届毕业生:总人数6719人,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率分别为95.11%、97.97%、94.44%。
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5.35%,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占比73.43%,升学深造占比4.74%,自主创业占比0.66%,灵活就业占比14.39%。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两个方面。
一、技术创新方面的规划与目标
加强学科融合与应用研究
学校计划加强与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融合,重点发展组合优化和数学规划、控制理论与应用、图形图像、应用微分方程、数值计算等方向的研究能力,并在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和军工项目上取得突破。学校还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例如推广移动通信智能直放站、数字电视转发设备关键技术、3G移动通信相关产品等。
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重视产学研相结合,与地方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创新团队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学校致力于建立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并开设相关管理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实验室与科研平台建设
学校计划新增多个实验室和研究室,如现代物流管理实验室、竞争管理智能实验室和工业工程实验室等,以支持前沿研究和应用开发。
二、国际合作方面的规划与目标
国际化办学战略
学校将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全面推进“国际化提速工程”,实施了多项国际化项目,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科研国际合作、课程国际化等。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例如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荷兰埃因霍温大学等。
境外办学与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学校在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境外办学机构,并建立了6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高层次人才引进与交流
学校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大学访问进修和合作研究,并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论坛与项目
学校将继续举办中德先进制造与管理论坛,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领域培养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
国际化人才培养
学校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来将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加强学科融合、产学研结合以及实验室建设来提升科研能力;在国际合作方面,则通过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建立境外办学机构和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以及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交流来提升国际影响力。
文章标题:浙江电子工程学校——电子工程教育的新高度
本文地址:http://www.zl0000.com/xinwenzhongxin/jiangsuzixun/1334.html + 复制链接